风云将起
辛越继续说道:“想来先生也是知道这样治病救人能帮助到的人微乎其微。”
华佗点头同意。
“那么如果先生能够多教几位徒弟一起治病救人呢?”
“这样当然能够共同救助更多的人,但是一个人又能够教出多少徒弟?我也带过几位徒弟,但是要想学得一手好医术,真正能够治病救人,没有几年十几年是无法出师的。”华佗苦恼的说道。
辛越当然知道传统的中医教学的确是非常难以学成,不想前世那些医学学校花几年就可以培养出治病救人的医生,当然在辛越看来这两种方法皆有其利弊,不过华夏民族讲究学而取之,自然辛越也是这样认为若是能够借鉴两种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样再好不过。
于是辛越对华佗说:“华佗先生这样教自然没有办法教出更多能够治病救人的弟子,但是先生何不想一想我编写的那本《急救手册》?”
“哦,你的意思是?”好像想到了辛越的想法,但是又有些不太确定。
看华佗有些明白的样子,辛越解释说道:“就是那种,可以借用编写书册,将不同种类的治病方法分类编写,然后不同的人来执行,就比如《急救手册》上的那些方法,只要经过学习,每一个人都能够掌握,但是这些每个人都能掌握的知识,却能够救助更多的人。大多数生病的人,其实都不是疑难杂症,但是确实这些病症死亡的人最多,就是因为即使这些病症不难治疗,却没有足够的人帮助治疗,导致最后死亡。”
看着听得认真的华佗,辛越继续说道:“若是我们将这些简单病症的治疗方法教给更多的人,但是却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教导,但是这些虽然没有经过多长时间学习,也不会治疗其他病症人,却能够救助大量的人。”
华佗越听越激动,甚至情不自禁的叫道:“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看着激动得大叫的华佗,辛越不由心中说道:“你当然想不到,毕竟你不是现代社会来的嘛。”
不过激动了一会儿的华佗却想到这个方法好是好,但是却一样有些难以实现。
于是冷静下来,对辛越询问说道:“这个方法是非常好,但是要想实现就很困难,首先就要有许多的人从事医者行业,但是医者身份低位,少有人会愿意;另外,这样需要足够的钱财,不然没法开展;的将手下的亲人一起接回青州,其实也是想到了历史上的徐庶,正是因为母亲的原因,导致徐庶最后成为了曹操手下。
辛越虽然不会那样大意导致手下被人挖墙角,但是这个时代兵荒马乱的,若是不能够保护好下属的亲人,更何谈保护天下百姓。
几天之后,辛越送别了华佗以及许褚的亲人们,和许褚一起,再次向着颍川出发。
有了许褚这个熟悉地形的向导,辛越这次速度就加快了许多,没用多长时间就赶到了颍川境内,让辛越不得不感叹这个时代的交通,也让辛越想到要想法子制作详细的地图,这样以后打仗什么的将会方便很多。
颍川,秦王嬴政17年置。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
颍川更是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赋税条律,国家的基本框架的形成,都是在禹州进行的。这使得禹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来,禹州又成为秦朝36郡之一——颍川郡的郡邑。据史载,那时的颍川已相当繁华,辖“17城,户263440,口1436513”,堪称全国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悠久的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使这片土地成为孕育出无数优秀儿女的沃土。这里形成了陈、赖、韩等姓氏,也走出了少典、许由、大禹、夏启、太康、仲康、少康、吕不韦、张良、晁错、郭嘉、徐庶、司马徽、吴道子等名垂华夏历史的人物……
这个时代,私学遍布中原各地,尤其颍川最盛。许多名士大儒都设馆授徒。如郭“躬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再加上颍川“高仕宦,好文法,喜争讼,多朋党”的彪悍之风,造成了颍川多智谋之士。
当然辛越此番来颍川更多的不是为那些望族子弟,虽然那些人才能也是惊人,但是在辛越羽翼未丰满之时,恐怕还得不到这些人的真心归服。
此番辛越来此主要是为了像郭嘉戏志才徐庶这些有才学寒门子弟,另外辛越身上还有一封当日庞德公给辛越交给颍川司马微的推荐信呢!
当然,也不是说来此专门为了这些人,若是能够得到更多的人才,辛越当然是喜而乐见的。
像颍川的荀彧之流,虽然有大才,也是望族子弟,但是却也不是那些恃才自傲之人,若是有机会,辛越还是非常想要收为己用的,要知道那可是历史上曹操手下的顶级谋士啊。
当然了,像郭嘉戏志才之流也不是吃素的,其才能丝毫不在这些人之下,只是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没能活得长久,导致其才能没有得到施展。
不过,既然辛越来了,自然不会再让这些能人们就这样在历史中稍微掀起一点波澜就那样沉寂了,辛越希望能够将这些人才聚集起来,发挥他们的才能,搅动风云,打破历史惯性,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看着面前繁荣的颍川城,辛越心中说道:“我来了,风云将起,就让我把这股风搅动得更大吧,历史,也该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