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谕先生
教谕辰时准时进入了学堂,四周迅速安静下来了。
教谕的眼神看向了靠近窗户的位置,那里他一般是不会注意的,不过此次情况不一般了。
郑勋睿的眼神清澈,不亢不卑,教谕微微愣了一下,转移开了眼神,开始授课了。
所谓的授课,其实就是照着书本念书,教谕在上面念得摇头晃脑的,完全沉浸到书本之中,也许书本上面的文字,对于教谕来说是甘露,可是对于下面的学子来说,这就是典型的催眠曲,不好的学子已经用手撑着额头,开始打瞌睡了。
打瞌睡是需要本事的,睡的太明显了,肯定会被发现的,譬如说你趴在桌上呼呼大睡,就算是傻子都能够发现,但你若是能够坐得笔直打瞌睡,那就真的是本事了,教谕看见你的时候,以为你沉浸在文章的意境之中,其实你是在见周公。
撑着额头打瞌睡,不算是最好的本事,但也算是不错了,至少不会被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作业的时候,直接询问教谕,或者是询问训导。
听着教谕念书,李儒沛开始用毛笔断句。
教谕先生尽管在念书,可余光一直都在注意郑勋睿。
郑勋睿用毛笔在断句,这可是亘古未有的。
教谕差点乱了节奏,他,他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这帮学子自个在学堂里面学习,他不会留在这里,至于说这些学子是不是认真学习,他是不会关心的。
收拾好书籍,教谕径直离开了。
教谕前脚离开,学堂里面马上就是欢声笑语,大家开始诉说这十来日遇见哪些稀奇事情了,打瞌睡的人也不存在了。
郑勋睿可不笨,他一样在观察教谕,观察其他的学子,这帮所谓的同年,恐怕没有什么出息,没有一个认真读书的,不过这位严肃的教谕,好像也不上心,念完就走了,没有任何的讲解。
郑勋睿没有加入到大讨论之中,拿着书默默的看。
八股文是害人的东西,可就是这种害人的、死板的八股文,是读书人取得功名的唯一途径,郑勋睿没有本事纠正,那就要适应,要学好八股文。
仅仅一刻钟,教谕再次进入学堂。
学堂里面瞬间变得有秩序了,不少人慌乱的拿起书,开始大声朗读。
教谕面无表情,咳嗽两声,读书声停止下来了。
“清扬,你来一下,其余人继续读书。”
郑勋睿站起身来,跟在教谕的后面,朝着学堂外面走去。
“一石,你说说,清扬是不是接受教谕的训斥去了,秦淮河出事,被解除婚约,丢读书人的脸,还有什么资格来县学,教谕肯定是知道的,这下清扬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不管他,我们继续说故事。。。”
走进后院,教谕转过身,迅速开口说话了。
“清扬,你解除婚约了,有这件事情吗。”
“回禀先生,确有其事。”
“哦,难道你不知道,解除婚约是读书人的耻辱吗。”
“学生知晓,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学生坦然承受,不会沉湎其中,外人如何议论,学生可以置之度外,可学生若是自暴自弃,岂不是完全沉沦,再说大明律没有哪一条规定,遭遇退婚之人,不能够参加县试、府试乃至于乡试。”
“巧言如簧,难道你认为被解除婚约,还是光荣的事情吗。”
“学生不敢,《中庸》有言,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学生遭遇羞耻,不敢堕落,唯有奋起努力,才能够挽回失去之一切。”
教谕盯着郑勋睿看了好一会,才慢慢开口。
“两年时间快要过去,你在遭遇打击之后,能够真正领会部分的儒学思想,不简单了,为师再问一个问题,如何读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一次,郑勋睿回答的非常干脆,如此复杂的问题,他不可能长篇大论。
教谕的脸色缓和了一些,郑勋睿的两个回答,他还算满意,十四岁的少年,遭遇沉重打击,能够坦然应对,就凭着这份气质,也是异于常人的。
任何的一个教谕,都希望门下的学生读书有出息,桃李满天下,那是教谕梦寐以求的,尽管说开年之后就要到浙江去了,可教谕还是想着能够有杰出的学生。
“说的不错,明年六月就要参加县试,为师希望你能够好好学习,通过县试,这本书的断句很清楚,你拿去仔细阅读,上面还有一些注解,好好理解,十四岁的年纪,也不算小了,有些家族之子弟,到秦淮河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至于说你,还是不要去了。”
郑勋睿的脸有些红了。
“先生之教诲,学生记住了,学生一定努力读书,不辜负先生之期盼。”
“很好,境由心生,事在人为,为师相信你,还有半月时间,县学就要放春假,正月末才会继续开课,时间不多,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直接来找为师。”
“谢谢先生,学生告辞了。”
看着郑勋睿的背影消失,教谕的眼睛突然眨了一下,有些话他还没有完全说出来,是想着看看这个郑勋睿,是不是真的有出息,刚才郑勋睿面对退婚事宜的态度,表现是非常突出的,恐怕没有其他年轻人能够做到如此自如,既认识到自身之不足,又能够找到走下台阶的理由,让自身不至于过于尴尬,
至于说郑勋睿,心态完全不一样了,他明白教谕先生的重要,特别是江宁县这样的地方,教谕先生对知县大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若是在县试之前,推荐一下哪个学子,这个学子就能够迅速引起知县的注意,被录取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当然想要得到教谕先生的推荐,仅仅靠着嘴巴说是没有用的,还要拿出来真知灼见,至少是能够直接打动教谕先生的学识,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推荐。
郑勋睿有着充足的自信,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学生,参加工作之后,又拿到了中文系的学位,熟知历史,有着强硬的中文功底,难道还不能够写出来几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