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规划
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些基本道理,郑勋睿是非常清楚的,作为公务员身份穿越的人士,这方面他有着独到的见解,死读书是不行的,读死书更是没用,其实大明的科举也有其独特性,绝大部分金榜题名的进士,最终都是将科举的八股文抛弃的干干净净,做官的时候是另外的一套,这八股文就好比是敲门砖,聪明的人用完这块敲门砖之后,立刻抛弃,从头再来,愚蠢的人才会抱着八股文继续啃读,甚至要求其他的读书人也这样做。
穿越大半年的时间了,郑勋睿总结了自己所做的事情,归根到底就是做了一件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放心的事情,那就是推广玉蜀黍和甘薯,他的意思当然不是拯救万民于水火,他还没有那个本事,自己都是形单影孤,急急忙忙去拯救他人,那是开玩笑的事情。
制作的种子,已经卖出去了大部分,这一年来,家里的收入达到了六万两白银,若是其余的种子卖完,最终的收入可以达到八万多两白银,这已经是一笔巨款了,相比较那些大商贾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是对于郑家来说,非常不简单了。
郑勋睿在家里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威信甚至超过了郑福贵。
制作的种子不是很多,扩大经营的规模需要时间,家里此次制种仅仅能够满足谷里镇和周边的陶吴镇就算是不错了,这种事情不能够着急,总是有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至于说满足整个江宁县的种子需求,估计来年是差不多的,到了那个时候,家里的年收入就可以超过十万两白银了,如此郑勋睿的很多事情就可以着手做了。
江宁县一个县种植玉蜀黍和甘薯,对大明之影响微乎其微,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波动,大明的政治中心在北方,也正是因为如此,郑勋睿才可以大胆的制种,将这个生意延续下去,制种将成为他的聚宝盆,满足他今后所需要的一切开销。
拜访了王铎之后,郑勋睿回家闭门谢客了。
他一个县试的案首,只可能引发一些人的议论,真正前来拜访的人是没有什么的,毕竟读书人对县试不是特别的重视,人家看重的是乡试、会试和殿试。
闭门在家,郑勋睿做了三件事情,这些都是绝密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够知晓,包括家人都不行,所以他下了规定,任何人不准进入会客室,他需要在里面安静的读书。
三件事情之中,最难的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府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都是需要好的文章来起到作用的,否则一切都是白说。
这件事情同样非常痛苦,完全需要记忆和扎实的功底,郑勋睿耗费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不断的依靠着记忆搜集整理文章,进行适当的修改,做好一切的准备。
做完这三件大事请,已经到了八月中旬了,距离府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这期间没有谁打扰,郑福贵也是告诉家人,凡是来拜访的,或者是邀约郑勋睿出去游乐的,一律都挡在外面,对外就说郑勋睿已经出去游历,计划在八月底回到家里,准备参加府试,前来拜访的人不多,有关郑勋睿出门游历的消息,也很快传出去,慢慢的就没有谁到府上来拜访了,这也让郑勋睿得到了足够清静的时间。
当然郑勋睿也不会忘记其他的事情,他非常的清醒,今后如何发展,目前的他是不能够完全作出来决定的,有些事情也不是他能够做出决定的,实力代表了一切,一个文弱的读书人,尚未取得任何功名的读书人,哪怕你豪情万丈,哪怕你拥有金手指,也不可能发挥出来实实在在的作用,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着急没有任何作用。
穿越之后,要么就是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身边美女无数,吃香的喝辣的,要么就是改变历史,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第一条郑勋睿是做不到了,还没有等到他真正开始享受,大明就会轰然倒下,到了那个时候,等待他的要么就是刀架在脖子上,要么就是剃头做奴才了,所以他只能够选择第二条。
艰苦的征途才刚刚开始,郑勋睿有些怅然,他想到了一句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