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一切代价
郑勋睿率领的中军,行军速度并不是很慢,七月二十日从山海关出发,到了七月二十二日,中军占领了前屯,不过此时的前屯,已经成为一座空的城堡,就在众人准备想着歇息一下的时候,郑勋睿下达了命令,大军继续前进,且前屯不需要军士驻守。
大军迅速启程,朝着高台堡的方向而去,七月二十四日,大军进入高台堡,不过这里也是一座空空的城堡。
郑勋睿没有感觉到奇怪,郑家军出征的消息已经传出去好久,若是阿巴泰继续安排军士在驻守在前屯和高台堡,岂不是让这些军士送死,还不如让他们退守宁远,那样就能够集中更多的兵力。
七月二十五日,郑勋睿命令大军朝着宁远城池开拔。
郑锦宏的奏报已经到了郑勋睿的手中。
这封奏报让郑勋睿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他分明感觉到了,郑锦宏、杨贺等人及其麾下的五万大军,将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攻克锦州城池的战斗进行的很是顺利,郑家军伤亡六千人左右,剿灭八旗军两万余人,这个战果非常不错了,而且前军牢牢控制了锦州。
这得益于阿巴泰的糊涂,得益于郑勋睿提前放出去的消息,让阿巴泰的目光全部都集中到了山海关,没有注意锦州方向的情况,不过前军占领锦州,战略意图已经表现出来,到了这个时候,阿巴泰要是还没有什么反应,那就不正常了。
前军死守锦州,并不能够阻止阿巴泰率领大军撤离辽东。
前军的任务,不仅仅是死守锦州,而且要控制锦州周边所有的区域,堵死阿巴泰撤离的一切路线,也就是说前军要在锦州一带筑起一道钢铁长城,死死的挡住阿巴泰及其麾下的大军,想要做到这一点不是简单的事情。
中军必须加快行军的速度。让镇守宁远的阿巴泰犹豫和紧张,要让阿巴泰在短时间之内不敢果断的撤离宁远,毕竟郑家军的前军占领了锦州,中军正在朝着宁远城池压进。如此的情况之下,阿巴泰轻易是不敢放弃宁远城池的,只要中军加快行军的步伐,尽快赶赴宁远,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阿巴泰明白了一切,也已经晚了。
当然中军加快行军步伐,最为重要的还是减轻前军的压力,若是阿巴泰不顾一切,率领十余万八旗军猛攻锦州,朝着广宁的方向撤离,前军如今的四万多人,是难以抵御的。
当然,这要看阿巴泰是不是真的有着深谋远虑了。
郑勋睿认为阿巴泰没有这样的本事,若是皇太极。或者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等人驻守宁远城池,那么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周延儒和杨廷枢都看了郑锦宏写来的奏报,两人是非常高兴的,战役部署的京,因为在锦州之战中的惨败,没有了说话的权力,索尼为人比较圆滑,如此关键的时刻不会开口说什么,只是暗地里将情报禀报给皇太极,洪承畴更是没有什么说话的权力,且已经被阿巴泰伤的不轻。
几个汗八旗的旗主,就是按照阿巴泰的命令作战,其余事情与他们没有关系。
皇太极恐怕不会想到,关键时刻阿巴泰居然会如此的孤注一掷,试想皇太极若是大胆一些,派遣武英郡王阿济格前往宁远,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皇太极的诏书抵达宁远城池的时候,进攻锦州城池的战斗已经开始。
到了这个时候,阿巴泰是绝不会改变作战的部署了,他的理由非常简单,郑家军大军压境,沈阳防御空虚,睿亲王多尔衮率领的大军尚未返回沈阳,如此关键的时刻,驻守辽东的八旗军必须要拼命,如此才能够真正的护卫沈阳。
阿巴泰为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他非常清楚,一旦战斗失败,他是无法离开辽东的,唯有与郑家军死拼到底,不过对于阿巴泰来说,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没有多大的困难,满人本来就好勇斗狠,遇见困难从来不知道什么是退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