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39 喷射动力黑历史
[哈哈,关于最近几天的断更,那是一言难尽啊:这尼玛铁通没人权啊有木有,电信设备出问题了电信网络没事,铁通用户随随便便就断网了一个星期啊有木有,还非要等电信的中继站开机了才有网络啊有木有!]
[又因为刚好有事要去武昌,还来来回回好几趟,一不小心给断更了一天,一个月全勤彻底没了,非M俺也只好把损失减到最低,暂时的停几天,从这个月开始就日更一万做为补偿吧……]
[下面是正文……]
阿拉斯加的战局,果然是如所料一般的进展。某人提供的扎古虽然名曰五代,却好歹采用了最新的超功率热核融合聚变反应堆,还集成了大量性价比较高的BUG级别技术。别的不说,仅只P/S相位转移装甲一项,就给这钢铁傀儡的综合实力带来飞跃。
SEED高达的世界观中,聚变核能源尚未普及,主流MS都还在采用充点背包,只有新锐机体才装备有裂变核能源。所以那个世界,当中子惊跳器出现后,人类就悲剧了。但是悲剧归悲剧,却并不妨碍某些东西的出现……
在那个世界,出现了在MS系谱上的可称BUG之物:并非某人一直看重的中二粒子喷射技术,而是相位转移装甲。
中二粒子喷射,让MS摆脱了推进剂的限制,却并非无可取代。
说到底,也只是这玩意很中二、出现得特别早期罢了。其实核聚变能源也能产生另一种中性MEGA粒子,自然也要有其特有的MEGA粒子喷射技术。只是因为那种粒子的动能和破坏性较大,不如中二粒子那么好掌控罢了。
不好掌控,也未必就是不能掌控。
只是因为标准MEGA粒子喷射动力难以掌握,在与SEED谱系之外的UC系列中,要到UC0100时期,才出现相对完善的体系。
其实在一年战争时期,就出现了类似的东西,称作米诺夫斯基飘浮系统MCS[Minovsky_Craft_System]。其原理,借重了I-Field力场盾由粒子组成的特性,并不能轻易的穿过金属、水、地球表面等地方。所以研究员们尝试在I-Field中拘束MEGA粒子,利用I-Field来制造一个软枕承托固体、以制造一个反抗地心引力的浮力。最后实现的米诺夫斯基飘浮系统MCS,令太空船舰或是重型载具,可以在地面飘浮。
这项技术,最先是出现于UC世界中,吉恩公国在亚洲的某MS开发基地。
可是这项技术,却被吉恩公国的高层们,斥责为不务正业。
I-Field力场盾,是利用依靠配置于必要部位的I-Field发生偏向器[I-Field_Generator]引导MEGA粒子,利用MEGA粒子和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_Particals]的相互作用力,形成不具有指向性的光束防护罩,让战舰可以无视同级数以下光束武器和粒子武器的攻击!
这项科技,可是当时最最新锐的战舰防御技术。
同时,IF发生偏向器也属于相当高端的装备,连主力战舰都还没有实现列装,只有少数的大型MA和舰艇上才可以见到其踪迹。
想想也是,在急功近利的吉恩公国高层看来,像这种“把战略武装,仅仅是用来强化战舰的适应能力,而对战斗力没有丝毫增益”的行为,无疑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也是不可能容许的……
所以这个项目,在完成一部试作型机动炮座MAX-03、和三部试作型机动装甲MA_Apsaras后,就被高层叫停。
与吉恩公国高层的急功近利只看眼前不同,负责这个项目的米诺夫斯基博士,却能够看到这项技术的前景,固执的要求继续这个项目,并与吉恩公国高层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终于,在一年战争前期,不满高层粗暴插手研究机构的米诺夫斯基博士,从吉恩公国叛逃到了联邦……
……嗯,没错,这个米诺夫斯基博士,就是那个在十四年前的UC0065年、发现了米诺夫斯基粒子、以米诺夫斯基粒子技术为基础开发出米诺夫斯基热核融合反应堆、让人类终于摆脱不甚安全的裂变核能、从此完美掌握聚变核能的米诺夫斯基博士……
叛逃到了地球联邦的米诺夫斯基博士,其做的开头你不是说,本章要扯的是相位转移装甲么?!!所以说,你现在扯标准MEGA粒子喷射动力,这本身就是跑题后的跑题了啊有木有!!!
好吧,好吧,无论怎样说,让话题先回到标准MEGA粒子喷射动力……
嗯,对研究标准MEGA粒子喷射动力的研究,终于还是陷入了死胡同。
各势力一段时间的攻关后,大家发现常规物理和力场结构,都始终难以掌控暴虐的标准MEGA粒子。
这时候,突然又被提起的米诺夫斯基飘浮系统MCS,这个划分了若干时代的著名技术,为研究指明了方向……
……米诺夫斯基飘浮系统MCS,导致了米诺夫斯基博士的叛逃,间接导致宇宙世纪从早期到中期的过度……
……然后,MCS又引导了标准MEGA粒子喷射动力的出现,这项技术直接开启了黑历史,带来了UC世界中,人类科技世代的末路……
……UC高达世界的历史,从宇宙世纪早期、到中期、再到黑历史的划分,都与MCS这个东东,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以米诺夫斯基飘浮系统MCS的思路为引导,开发出来的标准MEGA粒子喷射动力,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MCS。
那就是在推进器腔体内布置的逆向I-Field,不面向机体或舰艇外部用做防御设施,而是用来填充MEGA粒子。只是这种MCS的I-Field覆膜不封闭,不是气囊模式。于是往I-Field力场盾中不断填充MEGA粒子,粒子自然会从I-Field的缺口往外喷涌,带来动量和动力……
在弯路上走了太久,突然回头,才发现真相竟然如此简单。
……为了纪念已经逝去的米诺夫斯基博士,该版本的标准MEGA粒子喷射动力,被命名为"米诺夫斯基推进装置"……
不过越简单的东西,也会越麻烦,后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样的标准MEGA粒子喷射动力,有"相对充裕的空间容纳"和"足够高功率的动力维持"等客观条件限制,只能在大型MA和舰艇上使用。直至UC0100年以后,才能够勉强小型化后装备在MS后置背包上面,但也确实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魔盒……
第一批装备此系统的试水之作,是UC0100年的RX-104FF[Penelope/佩涅罗佩]而在同故事中登场的RX-105/[Ξ]_Gundam。只是由于标准MEGA粒子喷射动力体系的不甚完善,仅用作后置背包的主动力使用。其姿势调节喷嘴和其他辅助动力,还是采用常规动力……
……而且,这两部MS,还都是机顶高25米以上,庞大体型的大家伙……
直到UC0106年,做为这一年的代表物,鼎鼎大名的F91高达,才开始完全采用MEGA粒子喷射动力的雏形。在战斗时,F91还可以紧急爆发,让MEGA粒子在生物电脑的帮助下,与机师的精神力结合,形成有质量、有一定攻击力、能够延时自爆的真实残像……
等到了UC0133年,新锐战舰Mother_Vanguard下水,标志着标准MEGA粒子喷射动力的理论体系,终于被完美实现……
而直到UC0152年,伴随着直接开启一个新时代的V系列胜利高达出现,才标志着标准MEGA粒子的喷射动力系统,已经完成了其小型化开发、能够被广泛且完善的使用于MS上、且具备了列装能力。
番号LM-314的V系列胜利高达,是UC后期,新人类联盟的神圣军事同盟之象征。这一系列机体的原型,都以大半个世纪以前的最强新人类,白色恶魔阿姆罗·雷的[V]高达为原型,自然是……
其中的代表作,正是LM-314/V24,简称V2高达……
……嗯,神圣军事联盟才不是已经消失的吉恩公国,他们才不会执迷于标志性的独眼呢。打着阿姆罗也是新人类的旗号,他们无比利索、丝毫不见犹豫、本着膜拜前辈的理念,抄袭了已经被证明为最最泛用的MS设计理念……
……也正是从V系列的胜利高达开始,UC系谱的高达世界观,走上了超级系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