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
易言和老K两人从宛城市出来很早,所以到京都市的时候刚好过了中午,于是两人便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在外面随便吃了点东西。
回到酒店,易言先给王小野打了个电话,
“小野你哪儿怎么样了?见了那妹子没?”易言调笑道。
“唉,别提了。”王小野哀叹一声道,“一回来我就去见了老太太安排的那妹子。”
“哦?那妹子怎么样?”易言兴致盎然地问道。
“别提了,庸俗虚荣,还外加自恋狂,看一眼哥就够了。”王小野有些不耐烦道。
“那你怎么向老太太交待?”易言问道。
“哥当然是宁死不屈啊。”王小野道。
“好!有种!”易言赞道。
“有什么种啊,我现在被关在家里都快死了,连身份证都被没收了。”王小野叹了口气道。
易言笑道:“那需要我去解救你不?”
王小野惊讶道:“你来京都了?是来参加拍卖会?”
易言道:“恩,今天刚到,要不我一会儿去接你?”
“不用,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自己就能过去。”王小野道。
两人又随便聊了一会儿,约了晚上一起吃饭,易言便又给方老爷子打了个电话。
方老爷子十分高兴,知道易言来了京都市之后,便要他来家里坐坐,并把地址告诉了他。
挂了电话,易言和老K便带上给方老爷子的礼物出了门。因为对京都市的道路不熟悉,两人便打了辆车。
司机是个本地小伙,有着京都人一贯的热情,一路上给易言和老K介绍了许多京都市的风土人情和好玩的地方。易言微笑着跟司机随便攀谈着,老K却一如既往地沉默不语。
“嘿,哥们儿,你们刚从外地来,不知道有没有听说咱们京都市这两天发生的大事情。”司机小哥儿道。
“哦?什么事情?”易言问道。
“这可是我一道上的兄弟跟我说的,大部分人都不关注,也不知道这件事呢。”司机小哥儿有些得意地道,说着压低了声音,好像怕别人偷听一般,“就在前几天,整个京都市都乱套了,大家都在找一个红头发的女人。”
易言立刻想到了柳青竹,心中一惊,装作毫不知情地问道:“那个红头发的女人现在找到了么?”
“应该还没有吧,找了几天,好像都没什么线索。不过听说德昌拍卖行前一段时间丢了什么东西,大家都猜很可能是他们请道上的人帮忙找的。”司机小哥儿道。
忽然想到易言和老K就是从德昌拍卖行即将举行拍卖会的酒店出来的,他偷偷看了一言不发的老K一眼,老K脸上的那道疤让他眼皮跳了几跳,于是干笑道:“你们不会就是德昌拍卖行的人吧?”
易言听到德昌拍卖行并没有找到线索,心中也是松了口气,摇头笑道:“我们只是来参加拍卖会,跟德昌拍卖行没什么关系。”
司机小哥显然怕语多必失,便含含糊糊地道:“我也不知道,反正大家都是这么猜的。”
易言见司机小哥不想多说,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司机将两人送到了地方,便掉头走了。
易言看着周围的环境,不禁笑了起来。方老爷子竟然住在一处四合院里!
四合院是典型的汉族民居,历史也颇为悠久,最早在西周时期,便已初见规模了,原本只是普通的民居。其基本特征可以从名字上一窥端倪,“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则是指四面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中有院落,这也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了。
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而且目前保留较为完好、文化价值较高的四合院,大多集中在京都市,慢慢也就成了老京都文化的重要指代了。
在寸土寸金的京都市,一套四合院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价格丝毫不逊色于顶级豪宅。
易言给方老爷子打了个电话,便仔细端详起这间四合院的外围。
只见这四合院墙壁通体为青砖,门檐和墙檐也都覆盖着青灰色的瓦片,雕饰着各种花草鸟兽,朱红色的大门两侧有两根粗壮的金柱,看起来十分气派。
易言正看着,便见门打开了,方老爷子笑容满面地从里面走出来,拍了拍易言的肩膀笑道:“好小子,又长结实了。”
易言看着方老爷子精神和气色都很好,满脸的笑容撑得脸上的皱纹似乎都少了一些。
他握住方老爷子的手,指着四合院笑道:“方爷爷,您这院子也不错呀。”
方老爷子笑道:“你小子,还学会调侃老人家了。这是你楚爷爷的孩子给他买的,那头老倔驴不愿意过来住,我就暂时鸠占鹊巢了。”
易言笑了笑,指着老K道:“方爷爷,这是我朋友,老……嗯,小K。”
他见老K僵硬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连忙对方老爷子道:“他这人天生不爱说话不会笑,您别见怪。”
方老爷子看了看老K,笑着点了点头:“没事儿没事儿,走,先进屋里去。”
方老爷子把门虚掩上,带着两人穿过影壁,走到了内宅。
一路上,老K跟在两人身后,四处打量着这间四合院,看到几个地方时不动声色地微微眯了眯眼睛,稍作停留,便又看向别处去了。
三人到屋里落座,方老爷子给两人倒上茶,坐下慈祥地看着易言道:“小易啊,你最近在宛城市做的事情我都知道了,做的不错。”
易言喝了口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都是在瞎胡闹,让您费心了。”
方老爷子笑眯眯地看着易言,这个两个月前还有些乳臭味干的小伙子,在压力之下,爆发出了如此惊人的成长速度,令他老怀大慰。
他唏嘘道:“大闹古玩交流会,又豪赌赢回独乐乐的家当,你真的是长大了啊。”
易言笑了笑,忽然想起了什么,从背包中拿出一个精致的檀木盒子,递给方老爷子笑道:“方爷爷,这是我给您买的一个小玩意,您试试合不合手?”
方老爷子打开一看,正是那一对狮子头。他拿出来在手上盘了两下,又仔细看了几眼,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手感不错,是对儿老货。那我就不客气了。”
易言笑道:“您老跟我还客气什么?”说着又拿出了一本存折和一个清单道:“方爷爷,这是您在我那里寄存的民国瓷器的清单,我卖了几件,钱给您存到存折上了,您看看。剩下的您看是我继续帮您卖着,还是给您留着自己玩?”
方老爷装作生气的样子道:“怎么,现在你店里东西多了,看不上我这几件了,想跟爷爷撇清关系了?”
易言急道道:“方爷爷您说哪里话,我这不是……”
方老爷子见易言着急的样子,绷不住脸又笑了,易言见状一愣,旋即也笑了起来。方老爷子哪里是真的生气,是在开他玩笑呢。
方老爷子摆了摆手道:“东西都放你那里,钱你也拿走,就当爷爷入了个小股吧。”
易言知道,方老爷子在自己最失落无助的时候,无私地关心自己,教导自己,这份恩情不是用金钱能够计算的,于是便也没再坚持,只是心中充满了感激。
方老爷子见易言把东西收了回去,便又笑道:“小易,你这次来京都市,是不是要参加德昌拍卖行的拍卖会?”
易言点点头道:“他们给我发了邀请函。”
方老爷子道:“他们之前邀请我去当客座专家,被我拒绝了,但是这次也送来了一张邀请函,明天咱们爷俩一起去。”
易言惊喜地点了点头。像方老爷子这样的瓷器鉴定专家赋闲在家,即便是德昌拍卖行,也会动心的。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门外又进来一个人,进门便笑道:“老师,今天有客人啊?”
易言心中一动,抬头看了看那人,只见那人四十多岁的样子,个头不高,圆圆的脑袋和肚子,显得有些滑稽。但是眼睛却极为有神,令人印象深刻。
方老爷子见来人,也笑道:“一柏啊,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我这里了?来来,我给你介绍下,这是易言,从宛城市过来的,这是他朋友,小K。这是你楚爷爷的儿子,楚一柏。”
易言站起身笑道:“楚叔叔你好!”
楚一柏看了一眼老K,微微点头致意,又看了看易言却眉毛一挑,眼中含笑道:“楚叔叔?我有那么老么?”
易言尴尬地看了一眼方老爷子,却见方老爷子笑而不语。
楚一柏接着道:“小易啊,你应该叫我师兄,而不是楚叔叔。”
易言一愣,看了看方老爷子,忽然恍然大悟,惊喜地看着方老爷子道:“这……方爷爷,您真要收我为学生?”
师傅带徒弟,在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传承。到如今虽然这种师徒关系更多地转移到了学校,因而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有些传统的行当中,对于师徒关系仍有自己的讲究。
尤其是古玩这一行,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拜师,大多以自学为主,只要多看真东西,多跟同行交流,也能自学成才,但是一个好师傅的作用不仅仅是在眼力上的提点和地位名气的借力,还有涵养和心性的传承。
旧时人们习惯于把徒弟按优劣依次分成四类,一曰“倾心徒”,即对师傅的手艺和德行都十分仰慕。二曰“忠义徒”,即为人忠厚有义,肯为师门付出。三曰“挛艺徒”,指的便是只看上师傅手艺的人。四曰“混麽徒”,混世魔王,跟师傅学艺的目的就是为了名和利,属于“有奶就是娘”。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徒弟学成后,为了一己私欲,跟师傅对着干,甚至反目成仇。
所以师傅在选择徒弟的过程中,人品总是第一位的,学习能力仅仅是第二位,这也是许多传统行业的共识和行规。
其实易言心中也明白,自从他接下来方老爷子用毕生经验和心血写的笔记之后,他其实就已经接下了方老爷子的衣钵,只是差一个名分而已。而且方老爷子不遗余力地对他心性上的教导,才是更加弥足珍贵的。
方老爷子颔首笑道:“小易,我已经老了,可能教不了你太多东西了,你可愿意做我的学生?”
易言慌忙道:“方爷爷,您能收我为学生,我……”他说着鼻子一酸,有些哽咽起来。
楚一柏在旁边已经备好了拜师茶,此刻见状上前拍了拍易言的肩膀笑道:“小师弟,快给老师端茶吧。”
易言擦了把眼泪,跪在地上,双手端起茶,恭恭敬敬地奉向方老爷子道:“老师请喝茶!”
方老爷子也是眼眶含泪,连声道:“好!好!”接过易言奉上的茶,放在嘴边一饮而尽。
本书首发于看书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