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聘(一)
老辈传下的规矩,嫁娶的礼节越繁复越隆重,代表男方越重视女方,女方也金贵。
董平这一路都在为难如何肯求先生体谅,若是一个说的不好,也许就会惹得杨家误会他有轻慢之心。不想先生居然如此善解人意,挥手间就解决了他的难题,他感激的行了大礼,正色承诺道,“谢先生体谅,弟子实在是放心不下家姐在京都度日,这才心急早些下完聘赶去探看。日后,弟子绝不会怠慢婉音师妹,还请先生放心。”
杨先生笑呵呵点头,应道,“你是个重情重义的好男儿,为师若是不放心,也不会把婉音许给你。放心吧,大丈夫行于世,无愧于心就好,不要计较这些小节。”
“是,谢先生教诲。”董平再次行礼,末了又道,“先生,弟子此去京都,来回路途遥远,耽搁时日长久。思虑之下就想同先生商量,直接留在京都准备春日大考,到时候不管是否榜上有名都会尽早回来迎娶婉音师妹,还望先生应允。”
先前两家约定是中举之后就迎娶婉音过门,如今弟子要推迟婚期,杨先生就皱了眉头,末了说道,“这事为师考虑一下,你先回去准备提亲之事吧。”
“是,先生。”董平也觉自己有些得寸进尺,脸色微红着行礼退了出去。
杨夫人在屏风后眼见董平走远,立时就转了出来,懊恼道,“这董君诚到底是何意,礼节从简已是体谅他了,怎么还要推迟婚期?难道我们婉音是嫁不出去了,非要低三下四进董家的门吗?”
杨先生摆摆手,低声呵斥道,“莫要高声!君诚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下聘之后一般都要两月才能迎娶,到时候他远在京都,若是赶回来,路上耽搁时日太多,对学业必然会有影响。不如直接留在京都大考,之后再回返。若是侥幸进士及之事。所以嘴巴痛快之后也就把事情揭了过去,毕竟她们也不能同杨家因为这事当真就撕破了脸啊。
如此闹哄到日落,杨家才算清静下来。杨夫人安顿了杨先生睡下,想了想又去女儿房里检查过下聘需要用的针线回礼,这才放心回房安歇了。
日升日落,斗转星移,很快又过了三日,两家约好下聘的好日子也到了。张管事和文娘在一面坡村里找来十六个容貌端正,品行也好的年轻后生,每人发了一套蓝色衣裤和大红的宽腰带,打扮的齐齐整整坐在马车上,随在董平身后去了一面坡。
待得从马车停在东家门前,后生们跳下来预备帮忙搬聘礼箱子,正好被闻讯赶来看热闹的槐树村人堵了个正着。于是人人都是忍不住赞好,有些家里有闺女的心下更是眼睛长了钩子一般,恨不得把这些后生们勾到跟前仔细相看一二。
董老爷又换了一套新衣,红光满面的从家里出来,同村人拱手见礼寒暄之后就带着儿子和车队喜气洋洋的出发了。按理说下聘这事最好是同族的叔伯带队最好,但董老爷老哥儿一个,又自觉对儿子多有亏欠,于是就亲自上阵了。
白露书院因为住了各位先生的家眷,多年前就在书舍和内院间建了一堵高墙,墙下留了一角小门供先生们出入。十几位先生们各自住在相邻的小院子里,平日相处也算亲厚,自然有点儿什么事情也是瞒不过,不到片刻就能传遍各个院子。
今日董家来送聘礼,各位先生早早就聚在杨家凑个热闹。杨先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洪亮的笑声传出极远。几个性子顽皮的读书郎好似发现隔壁先生们的地盘上,气氛有些不同,于是打探之下才知董平要娶杨先生家的小师妹。
这消息瞬间长了翅膀一般迅速飞进了各个学堂和宿舍,特别是董平的一众同窗,听说这事后,激动的嗷嗷直叫。
这个嚷着,“董君诚什么时候把小师妹骗到手了?”
那个也恼怒道,“他也太不够兄弟了,这样大事都没告诉我们一声。”
“对,这个不能饶了他。走啊,咱们找他算账去!”
说着话,一众学子都扔了手里的书本,也顾不得先生吩咐自学的课业,撒腿跑去了角门。结果事有凑巧,董平正好带了人抬着聘礼走过。
徐茂大叫一声就跑过去扯了他,双臂牢牢抱了他的脖子嚷道,“董君诚,你这家伙,什么时候把师妹骗到手了,居然都不跟兄弟们说一声。你说,该怎么罚你!”
“就是,就是。不让兄弟们满意了,你今日就别想下聘礼!”
董老爷眼见儿子瞬间被一群人围住了,惊得就要上前去帮忙拉扯。不想张管事却是拦了他低声说了几句话,董老爷听了就笑眯眯捋着胡子任凭儿子“落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