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 温解道德经 > 第26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第26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1 / 1)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释义】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此句释义为:

“重”是“轻”的前提、根本。“静”是“躁”的制衡、掌控。

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形象的来说,你有着三百斤的力气,让你拿起二十斤的东西,就很简单。换句话说,是你的储备足够了,做事情就很容易。而“静”是可以制约“躁”的,“静”是什么呢?不是安静,而是“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些,我们在前文,已经详细的讲过,这里故而便不再重复。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辎重”,车上拉的物资,如被服、粮食等,多指军事运输。

此句释义为:

所以圣人终日都行不离辎重,虽有许多看法,却像是燕一样,处于超然。

解:

圣人的“辎重”是什么?这些“理想人”“模范人”的辎重,便是“道德”二字,是“重”是“静”,他们由此来看待问题,得出结论。那么“燕”呢?他们飞在天上,自然就是“超然”的。

“超然”,何也?“无欲以观其妙”也。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此句释义为:

奈何万乘之主,要凭着身,轻天下呢?轻则失去本,躁则失去君。

解:

结合前文,这一句话,并不难以理解。“万乘之主”,这样一个战车过万的诸侯国,却是一个庞大的势力。而这样的一个势力的领导阶层,领导者,本身是不能“轻”的,那就是说,他的本身,必须拥有着统领万乘之国的本领,乃至于是统领超过万乘之国的本领,才能统领好万乘之国。

假如没有这样的本事,“以身轻天下”,这样就会失去“本”,一个国家的“本”是什么?对于当时来说,是军事和民生,失去了这个,就会被人攻伐,之后就再没有你什么事儿了。而“躁”,不能“归根”“复命”“知常”,则会“失君”。什么意思呢?就是无力通知,你的话没人当回事儿了。

总结:

知识、能力、阅历的储备很重要。

超然的分析问题而后动,也很重要。

这一章其实说了两个字:无为。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之变化 在明朝读书的日子 走墓人 武炼阴阳 满堂红 漠上红颜锦 网游之千金女贼 红楼之林家晏玉 风水宗师 名门挚爱,总裁不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