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战士
冬季的西欧算是一年中最差的时节,但也不过相当于江南的深秋而已。虽然有些阴冷,但并没有那种在防寒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就会有刺骨湿冷的感觉。经历了大战之后一个月左右的修养,除了牺牲的人以外不少重伤员也终于渡过了危险期。
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在这方面最为重视的新军远征部队,重伤员的死亡率也是相当之后的。从莱茵兰地区的决战到荷兰沿海的海上交锋,数万人的伤亡损失中在一个月后还没有基本恢复的人不过几千人而已。这里面还有不少因为承受太高作战强度而造成的“精神性减员”而已,还有一些是不可避免的爆炸与闪光决战兵器所带来的失明。
近卫部队中最为年少的英勇勋章获得者张洋是幸运的,参加了决死突击部队并等上了爆破船的他再一次险些丧命******之中,但还是被后面赶到的战士们救了出来。因为在巨大的爆炸中严重的震伤,在最初的时候也仅仅是刚刚能够进食而已。
而在伤员海路转移的过程中,有不少震伤太过严重的伤员都最终牺牲了,张洋虽然幸运的活了下来并且没有失明或其他方面的重度残疾,听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一时之间失去了过去的记忆。
这样的现象在新军主力部队当年南征北战乃至在美洲同西班牙人的战略对决中并非没有出现过,所以对于这种事情早就有所准备了。当张洋试着认字和书写,发现那笔迹与自己完全类似的“个人回忆录和资料腾抄”之后,虽然依旧没有想起一些事情,也终于了解到自己的身份还有之前的一些过往经历。
“在最初的时候,很多人都曾经以为你是一个软弱的少年,没有资格被选入近卫先锋部队。但是或更重要级别奖励的官兵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以来就多达四百余人,表现二十倍于二战时代的美苏等国军队,其中像张洋这样年级并不算大的少年战士也有不少。
张海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通过不少时间的接触,张海似乎感觉到即便是跟随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亲卫连战士,似乎心态同当年相比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不能说这些人不可靠了,但至少不像那些大军中表现优秀的少年们那样拥有绝对的朝气和忠诚了。
为了“流水不腐”的目的,张洋也决定在西征之后至少选入五十名表现突出并且审查过关的人补充到亲卫连之中,更多的人补充到近卫部队之中。
因为很显然:在这样的决定性意义的大战结束后,张海更加担心身边不少人的懈怠,甚至是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