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渊
韩正走后没几天,重阳节便到了,受郡守大人杨晔之邀,赵真、赵远带着赵云赵风两个人来到真定郊外的一座起青山,因为这座山位于真定的西面,所以山名唤作‘西恒山’。赵真一行人虽然很早就已经出发了,来到山下却已经是人满为患,熙熙攘攘,如果不是有官差维护秩序,疏导人们向两边散去,这漫山遍野的菊花青葱,早就被糟蹋的不成样子。即使被维护了,道路两边的花枝还是已经被踩的稀烂,蹂躏于泥土,而且随处可见,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妪,还是在咿呀学语的小孩,头上都被插上了黄色或白色的菊花,并且一副不亦乐乎的样子。
赵风不禁感慨,看来中国人的素质低下是由来已久的。
在官兵的引领下,赵家一行人来到了缓坡处的的大帐内。杨晔早已经和一众官员也都来了七七八八。
客套之后。韩卿提议由于各家都是带着公子前来,不妨比试一番,看看谁才是常山的青年才俊。
“不知韩大人是觉得,比武好呢,还是比文好呢。”一位官员问道。
“应该比武,我常山乃是燕赵之地,民风自古彪悍。”一位官员的建议,引来大多数人的赞同。
“还是比文的好,毕竟这佳节盛世,打打杀杀,拳脚无眼,有个损伤就不好了。”一位长相瘦弱的文官建议道。他看起来很知道自己孩子的斤两。一群怕伤了孩子的人建议到。
“不如我们就文武各比一场,各家公子参加那场比试全凭自愿。”太守为了平息争议,只好这样说。
“可是赢了有什么奖赏呢。”所谓‘童言无趣’赵风很懂得用自己七岁孩童的身份,去说一些符合时宜的话。为赵云换取最大的利益。
“哈哈哈哈。”众人大笑,赵风说出了他们不好意思说的话
“赵家公子果然各个不同凡响,说的很有道理,好,这次比试的文中,时间也磨的差不多了。
等赵风写完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发现帐篷里多了一个老者,鹤发童颜,身材矫健,丝毫看不出他的年岁,虽然他一身素衣青袍,很显然却极其受到郡守的尊敬,不但让他上座,还亲手奉上香茶,态度极为谦卑。赵云和赵真站立在身旁侍奉在身旁,也是谦卑的样子,恨不得跪下来叫爷爷的那一种。
赵风问父亲赵远,这个老头是谁啊。
赵远说道,不可不敬,这位老者乃是天下第一枪术大家童渊,一杆百鸟朝凤枪天下无敌,不但和当今帝师王越是莫逆之交,早些年也曾效命军中,你的伯父和郡守大人都曾受过他的指点,待他犹如授业恩师一般,可惜童渊觉得这两人资质有限,不足以传承自己百鸟朝凤枪,所以远遁他乡,据说分别在益州和凉州各有一名弟子,现在又来到了常山,适逢集会,就来看看,恰好看见了你大哥刚才的表现,十分高兴,想要收你大哥为关门弟子,他们正在说这事呢。
赵风想起来,三国演义里,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儿,赵云有一个枪神师傅。不曾想是这么回事儿。
想到自己的大哥现在就已经这么厉害了,如果再有个厉害的师傅指点,那以后争天下就更有了一份筹码,只是不要练过了头,把自己好不容易给他培养起来的那点情商也给练没了,算了,打天下刚开始还是武力更靠谱一点,之后的再慢慢培养吧。想象着赵云以后一身白袍,踏马归来,号令三军的英姿又近了一些,自己的大好未来也近了一些,不由得傻笑起来。
看着儿子这么不争气的表现,赵远也苦笑了起来,看来自己的儿子也要和自己一样,一辈子依附于自己的大哥了,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反正自己也习惯了。
童老爷子也是性情中人,当场让赵云跪下磕了三个响头之后,赵云就这么成为了天下枪法第一名家的弟子。并且也同意了不久之后,愿意跟随童渊进山修行,学习武艺。
收了一个难得徒弟,童渊也有点得意,就拿起文试的卷子看了起来。这些年走南闯北,和一些大知识分子打交道,童渊的文化水平也已经到了让他有些自负的水平,再加上经常和一个叫左慈的老头拌嘴,长了不少见识,发现天下大道,似有相同之处,以武道修文道,已经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对于这种小学水准的比较,自然不介意显露一下自己内在修养,好博一个文武双全的美名,虽然他淡泊名利,但这种被别人崇拜的事,闲来无事做一点,还是蛮受用的。
果不其然,看着昔日威风凛凛的战神,拿起纸笔来,竟然也如此得心应手,赵真和杨晔更是崇拜的不得了,赞美之词不绝于口。恨不得给童渊跪下,对他说,要不您老也捎带着把我们也收下吧。
“秋风九月,菊开重阳,山花烂漫,战地黄沙,倏忽兮一眼千年,玲珑兮山河百变,今朝一聚,它朝何时,物是人非,流年不度,抽刀断水在寒天,松柏亦有更迭枝,所赖常青,变不止矣,春水破冰,唯有循环,才子佳人,江山代出,星月罔替,且试百年。”童渊从默念,到有声,再到高声,将这几句念了出来。
童渊忽然懂了,懂了,天地之间唯一变矣。他终于明白左慈老道,整天念念叨叨的一些东西说的什么了,用比较通俗的方式。他可以明白的方式。
“赵风是谁?”童渊看着书简上的注明。
“师父,赵风是我弟弟。”没等赵真缓过神了,赵云已经说出来了。
“把他叫过来。”
“风儿,快过来。”赵真确认自己不是听错了,或者在做梦,大声叫到。
赵风一听赵真在叫自己,连忙吃完手中的糕点,喝了一口水跑了过去。
七岁的赵风站到童渊面前。
“这是你写的?”
“是。”
“胡说,这是你从哪抄来的?”
“你既然不知它出自何处,又怎么认定我是抄的呢?”
“你小小年纪,又怎么能写出如此精炼的句子,甚至窥测到天地大道,不是抄的,又是哪来的。”
“在场的都是自小苦读圣贤书文人雅士,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你可以问问他们可曾在哪本书上见过相同的句子。”
“这,,,,,我一位道兄,苦心孤诣,精心钻研数十年,仍不能参透天地大道,你小小年纪,蓬头稚子,竟然如此大言不惭。”
“他笨呗!”赵风这一句有口无心的话让赵真可是吓了一跳,连忙呵斥。
童渊一摆手,哈哈大笑起来。
“你这小子,说得好。”
这下轮到赵真他们瞎瞪眼了。
“你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悟性,当真是天降奇才,我打算替我那位道友收你为徒,你可愿意。不过他是不是收你,那要看你的你们俩的缘分了。”嘴上是这么说,心里却是想的有你牛鼻子老道受得了。
听完这句话,赵真赵远再一次大脑短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至于众人,羡慕的有,嫉妒的也有,拎着自己孩子耳朵,怒其不争的更不在少数。
“那我能跟大哥一起吗?”
“我本就打算到云梦山隐居,恰好你师父也想潜心修学,让他去云梦山自然不是难事,你们自然可以一起。”
“太好了,看在大哥的份上,我就拜他为师好了。”
“风儿,休得胡言。”赵真终于反应过来了。
“呵呵,没事,孩子嘛,童言无忌。”童渊说道,心里想得却又是,老道,有了这么一个徒弟,你就偷着乐去吧。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