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图报
“张都督,你既然了了我的心愿,那我也帮你了了你的心愿!”徐彦卓听了张作霖的经历后笑着表态道。
“愿闻其详!”张作霖大喜道。
“法办事,给他一千五百两银子”。
这事后来闹大了,张作霖的军队被调离新民府,全部移驻吉林境内的辽源州。张作霖率数千人马,来到辽源州州府所在地郑家屯。
一到郑家屯,张作霖不禁眉头紧锁。郑家屯虽为辽源州的衙署所在地,又有“沙荒宝路”的美称,可只有两条挤满了小商铺的大街,房舍十分紧张。不仅他带来的数千马队没地方驻扎,就连他的指挥部都找不到合适的住处。
找房的军官回来报告,说在西街有一个粮栈,适合做指挥部。张作霖骑马来到西街,在挂着“丰聚长”牌匾的大门口下马。走进院内一看,院落整齐,也比较宽敞。
粮栈老板姓于,叫于文斗,祖籍山东省海阳县人。同治年间,跟着闯关东的移民潮,落脚郑家屯。光绪末年,于文斗被推举为当地商会会长。由于郑家屯地处偏远,有钱的商人成了土匪侵扰的对象。“丰聚长”是当地名气最大的一家商铺,更成为匪徒劫掠的重要目标,于家深受其害。
于文斗听说“王师”来剿匪,领头的又是辽西剿匪大英雄,别提多高兴了。立即把张让到室内,热情地沏上了上等好茶。
张作霖很高兴,说:“那我就把剿匪指挥部设在你这‘丰聚长’了,你看怎么样?”
于文斗连连点头:“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这样,“丰聚长”粮栈就成了剿匪司令部。
于会长好客善谈,张统领重义讲情,时间长了,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老相识。
有一次,张作霖率领马队深入大兴安岭剿匪,一路穿山越岭,叛匪且战且逃,日落时分,叛匪逃入荒原。张作霖的队伍交战了一天,疲惫不堪,正在一个村落里休整。狡猾的叛匪夜间杀了个回马枪,包围了村庄。张作霖没有防范,仓促突围,损失惨重。为保存实力,张急命士兵停止突围,以待援军。双方对峙好长时间,援兵迟迟未到。就在张作霖走投无路的绝望时刻,住在郑家屯的吴俊升紧急从洮南调来一队轻骑驰援,张作霖得以生还。
原来,于文斗得知张作霖被围的消息,心急如焚。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山东老乡吴俊升,并说服了吴俊升,才有了荒原解围这一幕。张对于文斗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主动要求与于文斗歃血为盟,义结金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