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风波!
而一切弄的差不多了,刘禅也决定亲自出手了,不是一直隔岸观火,他想要亲自体验一下战场冲杀的气氛,所以正在酝酿御驾亲征。
公元230年春,偏居一隅的大汉,蜀汉开始了程给写清楚了,不得有丝毫怠慢和藏掖!”
“陛下不可!”刘禅刚说完,不少人跪地阻拦。
刘禅冷眼望着众人,然后冷冷道:“朕意已决,尔等无需多言!”
张温走后,不少人还在那里不高兴。刘禅却哈哈大笑道:“众爱卿,别想了,刚刚那事,你们是不是觉得朕有损大汉威严,把这么好的东西给了别人?”
众大臣虽然不语,但是意思都是这个意思。
终于郭攸之先说了,郭攸之是谏官领袖,他不说谁说:“陛下,别人找咱们要人,你就答应给人家,这让天下人知道了,岂不是以为我大汉怕了孙吴,另外也让天下士子寒心。
还有科举制度,是我们大汉收拢天下士子之心,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和手段,陛下给了别人,岂不是自毁前程?”
“哈哈!我知道你们都这么想的,不过朕有别的想法。首先朕不是怕了谁,朕谁都不怕。我们和东吴是盟友,如果我拒绝的话,势必会导致两国产生间隙。
曹睿可不是庸主,一旦两国之间发生间隙,那么曹睿再从中作梗,我们大汉偏居一隅,地少人稀。虽然在改革,可是各种政策最好也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有成效。
如果提前两产生了间隙,导致战争的话,我们迟早要被拖死。所以姿态总是要给一个的,让大家都有个台阶下,都有面子。至于到底怎么做,来人依然照收不误,我们原来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至于他们要人嘛,就抓几个吴国的奸细换给他们就行了,前段时间不是抓了不少的来窃取情报的奸细么,就跟东吴说,这就是他们的士子,把这些人给他们就是了。”刘禅说到这里听了下来,看了众人一眼。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陛下竟然如此,想的真深啊!
刘禅又接着说道:“至于科举制度嘛,迟早要普及的,与其他们偷,我还不如给他们!就算给他们,他们在短时间之内,他们也无法完成改革,你们要知道,他们和我们是不一样。
他们想要改革,到最后实施,最起码要用上个,五六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而且国内阻力重重,还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实施下去呢!你想一想这天下士子,有多少人能等个五六年?
等五六年之后,我大汉早已经人才济济了,到时候他们才刚刚开始。比我们晚了十几年,十几年呀,我们完全可以选拔出来一大批的人才。
而且我这样把方法共享了,天下士子势必会知道,将来我大汉东征之时,必得天下士子支持!”
“啊!东征?”包括蒋琬、董允在内,所有人都惊讶地不得了。
只有马谡略微点头暗道:“果然如此,看来陛下真的是志在天下呀!”
众人惊骇之余,再也没有人不满和反对了,齐齐撩衣跪倒:“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