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招来
这个年代的书法正处于一个由隶书向楷书转换的日期,卫平书写的正是楷书。只不过他的楷书融合了后世的记忆,再加上“小魔王”的功底,倒是令人耳目一新,颇有点自成一家的味道。
贾充看着卫平笔走龙蛇,不由暗暗点头。那天郭槐对他说过,比较看好卫平,希望卫平将来能够他的衣钵。贾充素来慎内,自然不敢违拗郭槐的意思,也就对卫平多了几分关注。俗话说,字如其人。卫平虽然是个少年,写出来的字却方方正正,苍劲有力,这也让贾充对卫平的品性多了一份期待。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也不算委屈了吧。
忽然,卫平停住笔,皱眉道:“岳父大人,小婿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贾充正在欣赏卫平的书法,忽然见他问出这句话也,不由微微一愣,旋即笑道:“贤婿,但讲无妨。”
卫平将手中的毛笔搁到笔架上,拱手道:“岳父大人,依小婿看来,伐吴之战,势在必行。此份奏章一上,必惹皇上不快,还望岳父大人三思。”
寥寥数语中,卫平透露了两层意思。不必提伐吴之事,只须劝皇上关注西北,皇上自然无暇东顾。”
“好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贾充大喜道,“贤婿,便由你来执笔,另修一封奏章,将此事禀明皇上!”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朝廷的实力的确有所增加,但要在西北和东南两线同时作战,肯定力有不逮。这样一来,他劝司马炎注重西北,就可以巧妙地回避了公开反对伐吴,却又能达到原先的目的。当然,前提是司马炎能够采纳他的建议。
卫平却皱眉道:“岳父大人,小婿才疏学浅,恐难担此重任。”
确实,让他誊抄一份奏章没有问题,但是让他另外拟草一份奏章,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贾充也知道卫平还只是个十四岁的少年,虽然个子长得高,但便不代表他的文章也写得好,对他的推辞倒也没有生气,点了点头,道:“也罢。来人,传韩寿。”
听到“韩寿”两个字,卫平嘴角不由抽了抽,赶紧说道:“小婿欲往后堂拜见岳母,先行告退。”
因为卫平和贾午的婚事不宜公开,何况卫平前去拜见郭槐,也是为了表示孝心,贾充倒也没有在意,便轻轻点了点头,让卫平自去。贾充却不知道,卫平最大的原因却是不想跟韩寿碰面。毕竟那只香囊是卫平从韩寿手中敲诈来的,二人一旦碰面,很可能会闹将起来,双方都难免尴尬,还可能惹动贾充的杀机。当然,在贾充眼中已经认可了卫平这个女婿,到时候倒霉的肯定是韩寿。卫平可不想夺了他的妻子之后再夺了他的性命,那样的话,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
贾府的书房位于中庭,与后宅不过一墙之隔,有一处小门相通。守门的仆妇自然认得这个美少年就是自家的新姑爷,慌忙将他放进去,又殷勤地指点了郭槐住所的方位。
卫平顺着那仆妇手指的方向,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不由沉声问道:“若芷,你缘何在此?”
那道身影正是贾午的贴身侍婢之一若芷。大户人家给小姐挑选侍婢非常讲究,既要容貌清秀,又不能超过了主子。若芷和如菡的容貌自然都不差,只是身高却也和贾午相仿,都属于小巧玲珑类型的。这也难为了贾充,不知道从哪里挑来这两个人儿。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特征,卫平才记得清楚,所以虽然只接触过一两次,又隔了段距离,还是一眼便认出了她。
若芷却没想到在这里会碰上卫平,慌忙过来见礼,又支吾道:“婢子奉小姐之命,前来向夫人讨取一支珠花。”
卫平看她神色慌张,不由沉下脸来,大声喝道:“好你个贱婢,在本公子面前,还不赶快从实招来!”
-----
(年底事务繁杂,还要为春节期间攒一点存稿,最近一段时间只能先每天一更,敬请谅解,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