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的金凤凰
水泉村坐落在大山里面,群山环绕。村里的人们依山而居,坐北朝南,房屋临山脚而建。
夜幕渐渐退去,黎明前的黑暗让整个水泉村完全看不到边际。宛如群山一体,毫无生气。
随着鸡鸣声起,打破了山村里的静谧。
这一天,对于水泉村来是个盛大难忘的日子。
水泉村姚家的闺女姚晴冉要去城里的大学读书了。多少年了,水泉村都没有遇到这么喜庆的日子。
自从姚家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整个水泉村就沸腾了。这一消息迅速地在水泉村和周边的山村蔓延,让人不得不惊叹消息传播的如此之快。
一个月过去了,这一消息仍在让村民津津乐道。
不过,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还是“山村里真的飞出了一只金凤凰”。
姚家人昨儿晚上更是兴奋,闹到很晚才睡去。天不明便又起身,为了姚晴冉今日的离开而忙碌。
姚晴冉给姚家在水泉村大大地长脸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出自他们姚家。仅是想想就让人不得不心生兴奋,脸上绽放骄傲的神采。
能够考上大学,姚晴冉心里自然是欢快无比的。自从上小学起,她就从书本里面知道,外面的大千世界,忍不住地心生向往。因而,她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捧着书本。
当别人家的孩子在麦场里面撒泼打闹,河边摸鱼时,她总是静静地一个人,捧着得之不易的书本,反复地阅读里面描绘的五彩世界。
新世纪的到来,预示着祖国在不断的进步,经济在腾飞。然而,在这个边远山村,一切还是那么的落后,贫穷仍是压在人们心头的重担。
姚晴冉能够顺利的考上大学,与她的不懈努力脱不了关系。正是因为她每年出色的成绩,让姚家家长脸上无上光荣,才会咬紧牙关一直让她顺利读到大学。在姚晴冉的心底,对自己的父母是感激不尽的。村里那么多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只供家里男孩子读书,女孩子早早便辍学在家了。
在水泉村,大部分的孩子能够小学毕业就已经算是家长尽到了义务。而农村的孩子,很多还没有意识到读书与他们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们野惯了,早早便离开学校,外出闯荡,或是留在村里帮着家里一起干活。
姚晴冉知道父母如此辛苦地供自己上学是为了什么,家里的经济原本就不宽裕。爸爸读到高中就不读书了,在村里算得上是高学历了,而妈妈则是小学毕业就不再读书了。
爸爸常常对她说的话就是一个孩子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家里几个孩子,爸爸对她和弟弟都抱有很大的希望。
姚爸爸最为后悔的就是自己当初没有好好读书,才会在村子里面奔劳一辈子。因而对于子女他是支持他们读书的,不管家里多么的贫困,但他总是坚持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坚持上学。为此,村里很多人都说他傻,一个闺女读那么多书干什么,最后还不是别人家的。
对此,姚爸爸只是一笑了之。姚妈妈虽然没有姚爸爸这么高的思想觉悟,但也没有反对。
月前,在受到姚晴冉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姚爸爸觉得自己的坚持有了回报。这么多年的付总算是看到了结果。
在此之前,水泉村,甚至是周边的村子可是都没有大学生的。他们姚家可算是头一个了。这样的殊荣能不让人开怀吗。
一大早上,天还灰蒙蒙的,姚家就已经灯火通明,窸窸窣窣地开始动了起来。
姚爸爸把姚妈妈为姚晴冉新做的纯棉被子装进袋子里面,再把之前为姚晴冉准备的东西都拿了出来摆放在一起。
水泉村距离市里有一百多里的路程,虽然不远,但水泉村太过偏僻,每天到市里的车只有早上六点钟一趟。
这一趟车还不是水泉村的,而是邻村永康村的。为此,他们想要搭上这一班车,就必须提早半个小时向着班车经过的永康大桥走去,早早地在那里等候。
永康大桥是通往永康村和水泉村的分岔路口,想要去市里的人很多都是为这里候车的。以前在临安市读高中的时候,姚晴冉每个月回一次家,早已习惯了早上再次等候。
然而,今天是不同的,姚晴冉长这么大,第一次要踏上去大城市的路,心里是即兴奋又紧张。
临安市是一个人口仅五十万的小城市,比起姚晴冉要去读书的省城天安市自然是差远了。一直向往大城市的姚晴冉这是第一次走出临安市,向着更大的城市奔去。
姚晴冉知道自己这次出去将会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天安市是大城市,经济繁荣,人口有伍佰万之多。
临走前一天晚上,姚晴冉就已经和爷爷奶奶,二爸、三爸一家告别过了。
背着背包,姚爸爸肩上扛着她的行李,两人一起踏着晨露向着永康大桥走去。
这一次,姚爸爸亲自送女儿前去大学报到。女儿第一次出远门,爸爸自然是不放心的,想要跟着女儿一起去,亲眼看着女儿安顿好后再回来。
天还是灰蒙蒙的,父女两走在路上。
姚爸爸对着女儿道:“冉儿,心情如何?”
“爸,我心里很高兴,终于能够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了。”姚晴冉欢快地道。
“冉儿高兴就好,在外面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为了省钱而亏待自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虽然重要,但身体才是第一位的。”姚爸爸知道女儿在学校一向简朴,能省则省。每次送她去学校总是忍不住地叮嘱一番。
“知道了爸爸,我在从上初中就一直在外读书,知道如何照顾自己的,爸爸不用为我担心。”姚晴冉对于爸爸这样的嘱咐早已习惯,每次离开他总是会这么说的。
看着女儿欢快的笑脸,姚爸爸心里甜滋滋的。他的女儿一直都是自己的骄傲,这次更是不得了,成了村里头一个大学生。姚爸爸的心里快慰不少。
半个小时,姚晴冉和爸爸来到了永康大桥,让爸爸把行李放在地上。行李虽然不是多么重,但是背了这么长时间,还是很累的。
两人是第一个到达永康大桥的,陆续地有人来了。
都是邻村乡里,看到姚爸爸和姚晴冉的时候总是不停地夸赞。
邻村的一位大叔道:“哎呦,这可不是我们山村里的金凤凰吗,今天这是要报到了?”村里人说话都是真心实意,话里全是赞美。
姚爸爸笑道:“正是,今天是冉儿去学校报到的日子。”
“刚刚看到你们的时候就看出来了,你们这大包小包的,想要不知道都难啊。你这是打算亲自送闺女去学校?”大叔熟络地与姚爸爸寒暄起来。
“是啊,冉儿第一次去大城市,我这不放心,总要把她送到学校才能安心。”
听着爸爸和大叔的寒暄,姚晴冉在一旁微笑不语。这些年,她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学习上,与村里人的关系并不是多么的热切,更遑论是邻村的人。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形,她都是微笑不语地看着。
“你真闺女可真是不一样啊,这可是咱们大队里头一个呢。怎么样,脸上特别有光彩吧。嘿嘿,要是我有你这么一个闺女,睡觉都要乐醒了。”
大叔与姚爸爸还在寒暄。姚晴冉看向永康桥下缓缓流淌的河水,在抬头看看周边黑压压的大山。
这就是自己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这让的人们每日辛勤劳作,遵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晚上更是习惯早早的入睡。
今天,她终于要从这里走出去了。从小就向往外面的世界,这个愿望在今天终于要实现了。
很快地,车来了,远远就看见车前的灯光明亮,喇叭声不断的传来。这是班车的司机在告诉人们车来了,让人们做好上车的准备。
班车只能容纳十个人,今天他们的运气还算好,车上只有三人,都是在永康村上来的。
姚晴冉心里暗喜,平日里坐车的时候总是赶上学生上学的时候,每次都没有座位。只能容纳十人的车总是会载上二十几人。那样的情形,只能在车厢里面人挤人,不能动弹一下。等到下车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半边身子都麻了。
车在路上缓缓行驶,一路按着喇叭,告诉想要乘车的人车来了。这样的情形姚晴冉早已习惯。每次都是如此,不管车厢里面是否满员,只要有人总是会挤上来的。其实,这样的情形大家心里都有数,也不抱怨。
每天就这么一趟前往市里的班车,而这里十里八村的,想要去市里就只能乘坐这一趟车。如果错过,就只能等到第二天了。
今天依旧如此,一路上不断地有人上车。很快的,刚刚还宽余的车厢里面就挤满了人。
姚晴冉坐在座位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向窗外不断后退的山峰和村子,完全不受车厢里人们的交谈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