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必要见血的开局
廷尉狱相对于其它狱所,条件算是很好了,至少可以说干净。
——到了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罪名清楚,只等待天子批复定刑奏书了,自然不需要官吏再做拷问之类的事情。
当然,条件好只是相对而言。
狭小的隔间里,除了一张下面垫了茅草的莞席,什么都没有。
——这样的条件,若是出身公卿王侯之家,想必是很难忍受的。
任安不由轻笑。
——这样的条件,比他最初寒微之时的处境,好了太多了。
“主君……”
摇曳的灯光下,老仆被主人莫名的笑容吓到了。
“……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任安轻声重复着老仆之前的话,“主上如此说的?”
“是……”老仆点头,再度落泪。
任安喃喃地将这句话重复了好几遍,最后却仰天大笑。
“罢了罢了……”任安边笑边摇头,“两心便两心吧!不忠就不忠吧!田仁纵太子是死,我受太子节不发兵也是死!不过是主上一念而已!”
“主君!”主仆被主人大胆放肆的话语吓了一跳。
任安摆手:“既已定了死罪,便是这番传入主上耳中,也不至于加刑的。”天子虽不仁慈,却不是滥刑之人。
老仆不再多言,只是默默地为主君面前的空盏斟满酒。
一口饮尽,任安示意老仆为自己再斟满酒卮,随后端起漆卮,双手举起,作敬酒状,轻笑而言:“我先行,且待后人!”
黍酒缓缓洒落在地,勾勒着云气纹的小卮摔落,任安对着老仆长跪叩首:“多谢善公送我!安之妻儿,日后全赖善公照拂了!”
老仆没有推托,老泪纵横地叩首答礼。
征和二年十二月,任安死。
征和二年,春,正月,上行幸雍。
这一次,郊雍祭天,天子没有带上宠姬与幼子,只带了内朝亲信,并召见贰师将军至甘泉见驾。
对天子近臣来说,天子的意思很明显了——对匈奴的劫掠,天子准备报复了。
霍光对这些并不关心,趁着随驾出行前的最后一个休沐日,他回了一趟家。
得知女儿回了上官家,他只是微微皱眉,没有多说什么,沐浴前吩咐妻子:“若是杜公子来了,你先招待一会儿。”
“杜公子?”东闾氏有些惊讶,见丈夫神色淡色地点头便没有再多问,点头应了。
她了解丈夫必不会无的放矢,既然这样说,“杜公子”便必然会来,因此,出了房间,便让婢女去叮嘱门上的家老。
果然,没有两刻工夫,家老便来禀报,杜公子来了。
东闾氏是宫,颁诏大赦天下。
霍光宿卫宫中,没有与杜延年联系,但是,杜延年通过张安世给霍光送了一份没有抬头也没有署名的帛书。
霍光看后,将帛书双递给张安世。
内容不长,张安世却看了好一会儿,才抬头对霍光道:“是杜幼公的字迹。”
“子孺对此事如何看?”霍光却笑着问了另一个问题。
张安世眨眨眼,看向庐舍中的另外一人:“金侍中如何看?”
金日磾没有抬头,依旧看着书简,淡淡地问道:“何事?”
霍光起身将帛书置于他书案一角的灯盏上,看着火焰点着丝帛,才慢慢将之放到一旁的笔洗内,同时低声回答金日磾:“贰师将军出征,丞相及诸官吏为之祖道(注2),一直送至渭桥。贰师对丞相言:‘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丞相已应诺。”
宫盏似乎晃了一下,霍光与张安世都没有看清金日磾闻言后那一瞬间的神色,但是,他们清楚地听到这个一直被天子与众人认为是忠厚可靠的匈奴人以一种含混不清的语气轻语:“钩弋夫人会喜欢这个消息的。”
注1:子孺,张安世的字,出自《汉书•张汤传》。
注2:祖道,指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饮宴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