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
想到这里,杨广犹豫不决道:“爱卿所言甚是,只要罗王出马,贼胆人杨勇必败无疑。--但是,幽州离陕西远隔万水千山,调他出兵合适吗?”
柴慎看出了杨广的为难之处,知道他缺乏自信,但怕其难堪也不能明言,继续道:“陛下,怎么不合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众之宾莫非王臣,您是一国之君,罗王也是您的臣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罗王也明事理之人,决不敢抗旨不遵的;另外,杨勇会使罗家枪,陛下可在旨意中稍加渲染,罗艺是爱颜面之人,必然欣然出兵。”
杨广听了大喜,当即准奏,命人刷了一道旨意,柴慎为钦差大臣亲自赶往幽州传旨。然后,又挑选了两名御医赶往陕州,给靠山王医冶病情。
这些事情刚忙完,捷报传来,南阳的义军中了李密的计策,南阳候伍云召死于宇文成都的凤翅流金镗下,其堂兄伍天锡带着几千残兵败将占山为王去了,杨感和李密大获全胜,在南阳经过半年多的战斗,终于肃清了南阳的义军,要搬师还朝了。
杨广一听喜出望外,两位爱卿不负众望,等他们这支人马回到东都,罗王再亲自出马助皇叔一臂之力,三路大军齐发甘陕,杨勇、李靖和薛家父子等反贼的覆没指日可待。
然而杨广只高兴了一半,东北的战报传到洛阳,高句丽屯兵辽河岸,大肆挑衅,辽西郡告急。
这真是按下葫芦,瓢又起!杨广一听勃然大怒:“弹丸之地的小邦,竟敢三番五次侵扰,朕这次要御驾亲征,一举‘荡’平高句丽,永绝后患。”
太子杨昭出列施礼道:“父皇不可,南阳的义军虽然‘荡’平了,可甘肃的义军和陕西义军,闹得沸沸扬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内战事不断,百姓怨声载道,我们此是不宜再对高句丽大举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