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自立的号角 281
刘佳在自家冰箱里头胡乱找着,翻出了一袋本地特产的“糯米糍”。这种用熟糯米锤打而成的糯米糕,其实在王土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类似的特产。
海州这里的特产“糯米糍”,其地方特色在于外边裹的那片叶子。这片树叶产自某本地特产植物,植物形态类似香蕉,吃起来有一点点独特的香气。
刘佳知道这点心肯定不是自己老爸的作品。因为在他们刘家,向来没有自制这种糕点的习惯。在他看来,大概是什么人送来的土特产,搞不好是自己老爸的徒弟特意送来孝敬师父的礼物。
“糯米糍”的常规吃法大体分为两种,或直接放在锅里蒸,或除掉外层的叶子再用油将“糯米糍”煎食。刘佳现在没闲心慢慢去处理,他直接将冰冷的“糯米糍”送进了微波炉里。
“管这是孝敬谁的,反正在我家冰箱里,我记得给爸妈留点就好。”
以上是他当时的想法。
至于说这东西也许不是自家吃的,也许是要用来送人的?如果真是这样,他或买或自己动手重新做些不就好了?他眼下完全就是图省事。
这种海州特产糯米糕里头裹着馅,按味道强度分为甜咸两种。甜的馅是豆沙,咸馅则是炒香的芝麻花生碎混咸蛋黄。
但由于内馅完全被糯米面所包裹,单凭外表根本无法看出哪种是甜哪种是咸。不过这么一来,吃“糯米糍”的过程,倒会让食用者感到些许惊喜。
无论是甜味糕还是咸味糕,这两种味道都是他刘佳所喜欢的类型。
“糯米糍”是好吃,唯一的缺点是难消化,所以一次不能多吃。草草解决了自己这顿晚饭,刘佳倒是正经开始准备起下一顿晚饭来。
这回他要正经做的晚饭,是他特意为小关准备的晚饭。大家好歹是兄弟,就算对兄弟的想法不满意,但刘佳还是懂得好好对待自己的兄弟。
谁叫小关现在是伤员呢?病号总能得到一点过度重视或优待啦。等兄弟的伤完全好了以后,就没这么好的待遇喽。
在某些不擅长厨艺的人眼里,菜肴的口味顶多就是酸、甜、苦、辣、咸、鲜等六种,了不起再利用花椒之类的调味料,来形成第七种口味--麻。即便稍微懂得一些厨艺的人,顶多也只是把以上六种味道进行一定程度的混合,然后组合成某些味道相对复杂的新滋味来。
对以上这种厨艺程度为止的人,说到“重口味”的菜肴,下意识的第一反应估计就是“辣”,再不然就是“鲜辣”、“酸辣”或“麻辣”。
以上几种口味特征,其实已经囊括了传统方式的所有“重口味”。
因为“重口味”菜肴要用到大量刺激性较强的食材,所以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并不太好,这已是被大多营养学家公认的事实。如果是身体状态足够健康的人,吃腻了相对清淡的菜肴,偶尔想吃些“重口味”,对身体健康倒也不会有多少损伤。
但要是正在养伤期间的伤患,却因为嫌医院伙食过于清淡,而提出要吃“重口味”的东西?这时候的“重口味”菜肴,可不能按照传统方式的“重口味”标准来烹调啦。
刘佳现在要为小关准备的晚饭,食材里头称得上具有刺激性的东西,只有胡椒粉和大蒜两样。为了在保持分量不多,却又多少有些味道刺激的前提下,这两种食材将在食品完成以前,才会被添加进为小关准备的晚饭里。
年轻“业余”厨师今天晚上要为自己兄弟准备的食品,是一道“鲜果海鲜烩饭”。这道烩饭的口味算是“重口味”,但却不是“重”在那强烈的刺激性口感上,而是“重”在果香和海产的鲜甜这两方面。
刘佳把所有食材一一摆开,将自家厨房的案台上几乎放满了食材以后,才开始动手制作起食物来。他一边哼着歌,一边用看着象是跳舞般的动作,一一细致地料理起桌上的食材。
他现在哼的这歌,可不是他自己乱编的小调,而是他曾看过的某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今天早上在那运动场晨运时,他见同在晨运的某些老人以这首曲子当背景音乐,来打所谓的“老人拳”,所以才回忆起那自己曾耳熟能详的旋律。
这是一部古装电视剧,内容题材完全就是在虐待剧中的一切重要角色。其实刘佳并不太喜欢这电视剧的内容,但他却很喜欢该剧的主题曲。
这主题曲里充满孤傲之意,内容大概是说人不该向命运屈服,并鼓吹人一定要向命运挑战之类的观点。
剧中角色要向“命运”挑战?那就是在向剧本作者挑战啦。这种事情在刘佳的眼里看来,根本就是幼稚得可以。
他之所以喜欢这首主题曲,却正是因为这曲子里的孤傲之意。歌词的内容主题,与刘佳自己潜意识里的自傲念头臭味相投。
象他这种有一手苦练得来的绝活,年龄又刚过叛逆期的年轻人,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傲”,根本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刘佳那“怕软不怕硬”的性情,其实正是他潜意识里包括“自傲”在内的各种念头的具体表现。
而在他的认知里,仅是觉得自己心情好,所以想哼歌而已。
现在摆在刘家厨房案台上的食材,一共有以下这些。
首先是各色海产,简称为“主料”:
两只一对,总重量约二百克左右的新鲜对虾。新鲜鱿鱼一百克。海州方言里称为“青口”,学名“贻贝”的贝肉一百克。
除了上述主料,还有以下辅料:
两只柠檬加两只鲜橙,共重半斤左右。洋葱、大蒜、香菜若干,可食用部位的总量不超过四十克。一大碗以新鲜白鲫鱼为主料熬煮的“老火鱼汤”,汤水分量约两百克左右。自家饭店自炼的猪油约十克,而用来当主食的生米则为一百克左右。
他这次要做的烩饭是用新鲜米烩制,如果用熟饭来做,口感会过度绵软,人吃进嘴会觉得仿佛“没魂”一般。
至于其余花生油、胡椒粉、精盐,以及用来压海产腥味的料酒之类,由于厨柜里头有,所以他用不着特意摆出来。
这次要做“果汁海鲜烩饭”,而不是摆鲜果拼盘,那半斤柠檬加鲜橙自然得先榨出果汁来。以刘佳的握力来说,其实他只要把鲜果抓在手里,然后用力一捏就能“榨”出果汁来。
可这回是为自己的兄弟下厨,刘佳自然没有省事的想法。直接用握力来“榨果汁”自然最方便省事,但他总觉得不够卫生。
刘家没有电动榨汁机,但却有塑料制的手动榨汁器。刘佳用菜刀削掉部分果皮,再用这相对传统的器材,将半斤鲜果变成了约一百多克的混合果汁。
有了这些果汁,再配合一些食材去调味,即便几乎没有辣味,成品菜肴却也能具备“传统重口味”的特点。
刘佳洗净了一个金属汤锅。等他将生米洗净以后,生米便和鱼汤一起被放进汤锅里。眼下还不必开火去煮,就这么让大米和鱼汤泡在一起即可。
由于是在自家店里取来的食材,所以都是些经过初步处理的食材。那一百克新鲜鱿鱼早就被切成片状,鱿鱼肉上也切好了交叉状的“刀花”。贻贝肉事先已经过了“吐沙”的处理步骤,只要稍微用清水冲洗,便可准备用来食用。
倒是这对虾处理起来稍微啰嗦了些。因为刘佳想尽量方便自己兄弟的进食,所以他在将活虾做熟以前,特意先将虾壳给活剥了下来。
现在有了混合果汁,又准备好了新鲜海产。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先用“中火”,将汤锅里的汤米混合物给煮沸。
在煮鱼米汤的时候,刘佳先洗净了炒菜用的铁锅,然后用干净的抹布将锅内侧擦干。之后便倒了少量花生油到炒菜锅里。
先用大火将油烧热,再将切成丁的洋葱,与切成片的大蒜瓣一进丢进菜锅里。等这两种味道较重的食材将锅“爆香”以后,再将鱿鱼肉和贻贝肉放进菜锅里炒。
在这里其实有点小窍门,值得特意强调一下。
有些人在炒制这类表面沾水的食材时,由于怕被锅里的热油烫到,所以会特意将食材高高举起,在尽量与热锅保持距离以后,再从高处将食材倒进热锅里。
其实要是这么做了,被锅里溅起热油烫到的机率,比刘佳接下来这样做要高得多。即便没接受过专业培训,但在经验丰富的家庭主妇或“主夫”眼里,将食材倒进热油锅时,应该这样做才对:
将食材端到尽量离油锅内侧较近的位置,再轻轻地将食材放进热锅里。然后在食材在锅中开始受热的那一瞬间,尽快将手从锅内侧的范围里抽回。
而双手比较怕热,不敢象刘佳这样直接用手抓,再将食材轻放进热锅的人,完全可以用餐具盛起食材,再按照以上那个方法去做嘛。
当切着交叉花纹的鱿鱼肉都变成鱿鱼卷,贻贝肉的表面也开始变硬时,再把没壳的对虾肉送进锅里去。
用对虾来做烩饭,其实完全浪费了对虾这种上等食材。要不是为自家人准备晚饭,刘佳是不舍得把对虾用在烩饭上。
在海州土著的饮食习惯里,对虾只要用开水烫一烫就能吃,原味的对虾才最好吃。至于做烩饭嘛,还是用普通“沙虾”,或“基围虾”之类的便宜虾才最合适。
刘佳将菜锅里的食材翻炒了约两分钟左右,才将菜锅里的食材一起倒进汤锅里。由于菜锅里那些食材的温度够高,现在这还没沸腾的汤锅里头,其汤水很快就有了要沸腾的迹象。
等汤水一煮沸,刘佳就把切成碎的香菜统统加到了锅里。与香菜一起被加进热锅里的食材,还有猪肉和料酒。
盐和胡椒粉这两种调味料,其实要等到某人开吃以前,才会被加进烩饭里头。而先前准备好的混合果汁,则是在烩饭正式完成以前,才好加进烩饭里去。果汁可以热喝,但要是完全煮沸,里面许多营养物质却会被高温破坏掉。
接下来从生米煮成可以进嘴的烩饭,总共得花二十分钟左右的功夫。其中包括了一开始加热的时间,而不是从菜锅里的食材进汤锅时算起。但要注意,生米煮成烩饭的时间不可少于十五分钟。
由于海产的吸水性弱,做这道烩饭的关键,是注意保持生米与所有汤汁之间的比例。这道烩饭里的海产分量是越多越好,然后大体保持在一份米对四份水左右即可。
注意是米,而不是所有食材。
另外这“四份水”已经包括了果汁在内,果汁越多果味就越浓,但味道却也越酸。笔者不建议特意在烩饭里加糖调味,如果不喜欢吃酸的人,可以多加鱼汤而减少果汁。
在起锅以前,刘佳将混合着柠檬和鲜橙的果汁倒进烩饭里。当他将果汁与烩饭搅拌均匀以后,这道“果汁海鲜烩饭”就算是基本完成了。
做好了这道烩饭以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自然是“装壶”之类,在这里倒不必多说。当刘佳准备好出门的手续以后,已经过了晚上六点十五分。
“那小子估计饿了吧?他要饿了倒是好事,正好给他点教训,看他老是胡闹。”
虽然刘佳有点想要“教训”自己的兄弟一番,但他还是尽快出了门。他真心对小关的打算不满意,但他的总体情绪还是以高兴为主。
一路上没再发生什么值得说起的事情,刘佳花了半小时的功夫,就来到了小关所住的那个医院。
不知是什么原因,总之今天下班高峰期的交通状态异常良好。
大城市的交通高峰期通行状况,虽说大体上有一定时间规律存在,但偶尔也会出这类异常状况。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学术界里可有人是专门研究这方面来着。
刘佳见门诊大厅里等着坐厢式电梯的人比较多,便直接走去搭扶梯。他就这么乘着扶梯,一直来到扶梯的“尽头”。
当接下来的路程再没有扶梯可乘以后,他便改从消防通道向楼上“攀登”。
消防通道里倒不止刘佳一个人,几乎每层楼都有人在消防通道里抽烟,其中不少还是穿着病号服的病患。
除了这些“躲”着过烟瘾的人以外,还有不少人正从楼上往下走。但象刘佳这种往楼梯上方前进的人,却还真只有他刘佳一个人。
刘佳走着看着,开始觉得这消防通道楼梯的设计不太合理。他在每层楼的出口处,都看到写着“出口”二字的标牌,却无论哪个标牌,都没有详细说明出口到底通往哪里。
他估计着自己经过的楼层数,估摸着快到自己要去的楼层,便推开消防通道门往外张望了一番。虽然眼前同样没有文字说明,但他从眼前消防通道的结构来看,这个用双层门分开通道的通道结构,明显与自己的目的地有些区别。
刘佳在自己的意识里头嘀咕着:
“搞什么嘛。”
这么想着的同时,他转身回到楼梯里,继续往楼上攀登。他是个不喜欢走回头路的人,意识里根本就没想过“是不是走过头了?”这一茬。
等他往上走到第二个消防通道出口时,他根本还没往出口另一侧张望,便已确定这是自己要去的地方。原因很简单,他眼前墙壁灰浆上的污渍,看起来多少有点眼熟。
果然不出刘佳先前所料,这一层楼的确就是属于外科的病房区。眼前这走廊上挂的背灯指示标牌,正清楚地告诉刘佳:这里就是他要去的地方。
确定路没走错以后,刘佳的意识里冒出了被称为“焦急”的念头。虽然一连攀登了十多层楼梯,可他现在的步速却丝毫没有减慢的意思。
反倒因为眼前的路变得比先前要好走,他的步速现在可是进一步加快了。
刘佳的身体偏重,所以在速度方面的绝对暴发值并不高。但由于他的体型丝毫与“痴肥”无关,所以他无论是耐力还是灵活程度,都不亚于任何同“吨位”的职业运动员。
对他的体能而言,一连攀登十多层楼楼是会令他的呼吸节奏变急,但还不至于让他觉得累。
先前对周边环境感到陌生,所以刘佳下意识做出了相对谨慎的选择,没有全速前进。而现在到了自己相对熟悉的环境下,他自然敢迈开大步快走,让步伐几乎达到了自己的“最快”程度。
正在走廊里不知做着什么事的人们,见有个白脸壮汉飞快地大步走来。即便见这人手里提着保温壶,估计应该也是来探病的家属,且自己根本没挡这白脸壮汉的道,但其余的人却依然不约而同地往后退了一下。
与这种情况类似的情况,在某些热带荒原的水源处倒是时常发生。当某些几乎占据当地食物链顶端的猛兽到水源来喝水,当时在场的其余“弱兽”,即便明知这猛兽不是来猎食,却还是会选择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