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玄幻魔法 > 风流妙厨 > 第404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319

第404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319(1 / 1)

吹响自立的号角 319

迟大志的这两天,即志爷这两天的生活比较规律。加上住进拘押所以后,不知为何,他居然不再象前几天那样,一睡着便发恶梦了。头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所以令他最近的心情相对比较好。

象他这种唯我独尊的人,对某事物的好恶,完全是看自己当时的心情来决定。由于他现在的心情好,外人对他的侮辱,在他自己此刻看来,不过是浮云罢了。

象志爷这种性格脾气的人其实有好多,但落得他这般下场的人却不多。而这一切,大多是因为他自己的所做所为,旁人从中进行的影响其实并不多。

在单人间里呆得实在无聊的志爷,在不远处官差的讨论话影响下,开始想起他自己过去的种种经历。

到了他这种岁数的老年人,基本都喜欢回忆自己当年的经历。就连那些因为年龄而导致记忆功能退化,即常人口中所谓“老年痴呆”的人,往往也越是“以前”的经历,就记得越清楚。

尤其是自己觉得值得炫耀的往事,这类人往往无论如何也忘不掉。

在自己口口声声自称“志爷”以后,除了之前还要称他一声“志哥”这一茬以外,好多人都不再记得他的本名--“迟大志”啦。

想起自己的本名,志爷不由得为之感到郁闷。

他虽然是海州知名的社会人仕,但他却不是土生土长的海州土著。他出生在王土国北方某处农村,在他老家那边的方言里,对于每户人家里最值钱的家畜--猪,当地发音是说成“彘”。

据说,这是从王土国古代语言一直流传下来的称呼。以前在王土国“猪”可不念“猪”,而是念成“彘”。

在迟大志的老家,猪是每家每户最值钱的家畜。牛作为传统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地位虽然比猪要高,但由于志爷的老家经济状况一直不好,并不是每户人家都能有自家的耕牛。这样一来,猪反倒成了大多涒当地人眼里最宝贝的家畜。

经济条件影响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导致语言习惯。在志爷的老家那边人眼里,猪身上可是有好多优点。迟大志的老爹就是想让儿子长得象猪一样“又聪明又肥壮”,才给自己儿子起名叫“大彘”。

经济状况不好的地区,教育平均水准通常也不高。由于志爷老家人的文化程度大多不高,这“彘”字的笔划又实在太多,老家每个人嘴里都懂得这个字的读音,却少有人见了这个字时却能立刻想起:

“彘字与志字是同音字。”

在迟大志的老家,人们夸奖别人身体好的时候,往往会说:

“你壮得象头彘!”

可要是把这话用笔写出来?往往就成了:

“你壮得象头之!”

迟大志的老爹虽然务农,但多亏了朝廷某些福利措施,这老农民好歹念完了小学,多少算是识些字。他知道“彘”字与“之”字的读音有区别,所以给儿子起名字的时候,才特意挑了个“志”字来用。

这名字除了希望儿子象头猪般聪明兼健壮,也有把儿子当成家里的宝贝,还有希望儿子有远大志向的含意。

凭心而论,除了某些脑子有问题的家伙以外,几乎所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只会有好的期盼,迟大志的父母自然不是那类蠢人。只不过么,父母为了实现自己的期盼,会采用什么样的手段,且子女会如何回应该手段,却难以一概而论。

迟大志是家里的幼子,有两个比他年长好多岁的姐姐。他老家的习惯是重视儿子,所以他从小就受到全家人的宠爱。这一点,并没因他生来就“性格内向”,而受到什么影响。

在两个姐姐还没长大成年以前,偶尔会因为父母对幼弟的偏爱,而产生正常人都有的嫉妒心思。但在这妒嫉心还没转化成行为以前,两个姐姐只要一看到幼弟那似乎会说话的眼神,姐姐们的嫉妒心过不了多久便会消失。

由于年龄的差异,两个姐姐各自嫁人以后,幼弟迟大志却还没成年。这家伙平常在家里受到百般宠爱,所以从小就养成了“心想事成”、“唯我独尊”之类习惯。

这种脾气的人一旦出门在外,又不懂得掩饰真实想法,难免无法与他人“合群”,甚至会被同龄人刻意欺负。如此一来,这种脾气的人便会日渐变得孤癖起来。

要是迟大志没对喜剧表演产生兴趣,没有自学喜剧表演,他的家人接下来肯定能查觉到那“孤癖”。但当这家伙发挥了自己在喜剧方面的天赋以后,就连他身边的至亲,也没再能查觉到他内心世界的变化。

在分不清楚“真实”和“妄想”以前,迟大志心里的真实心意自他“懂事”以后,可是从来没在别人眼前展露过。从“表演经历”这一点来说,他可能是王土国历史上表演经历最丰富的演员。

迟大志的父母都是农民,不是心理学方面的专家,自然看不出儿子刻意隐藏着的真面目。他们虽然没查觉到儿子内心世界的变化,但却觉得儿子成年后一直不务正业。

他们家祖辈都务农,自己家又有自己的田地,念过小学并没能改变什么。在两个女儿都出嫁以后,且自己的岁数渐长,身体自然渐弱以后,原本不舍得让独子下田的双亲,渐渐也开始要求儿子下田劳作。

“我从小习惯了一种生活,你们现在叫我改,我就能改得掉吗?!”

以上是被父母多次要求帮助以后,身为儿子的迟大志的真实想法。

由于在演技方面的天赋,当时的迟大志已经可以借着表演喜剧,在他老家当地混到一口饭吃。但这种行为在务农的双亲眼里看来,却是“不务正业”的表现。

如果迟大志能在老家找份正经工作,即便只是进个小剧团当喜剧演员,他的父母也不见得会觉得儿子“不务正业”。可迟大志成年以后一直流手好闲,时常与些看着不三不四的人打交道,即便儿子的表演能受那些人欢迎,他的父母也依然不觉得有多靠谱。

在务实的传统农家人眼里看来,除了官府办的正规剧团以外,其余演艺行业的人都是“不三不四”、“不靠谱”的家伙。

与那些在全国各地流动表演的人相处多了,迟大志渐渐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当时对海州这个地方充满了向往,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要象别的人那样,到海州这足够广阔的天地去闯一闯。

“我阿志生来就是做大事的人,怎么会被这个小破村给困住!”

以上是某人当时的想法,也在某次激烈冲突时曾说给他的父母听过。

这次冲突的导火索,是父母要为幼子安排的婚事。

迟大志的某个姐夫家里有个幼妹,年龄倒正好与迟大志相当。他们老家以前就一直有这种“换婚”的习俗,两家的当家人也都有“亲上加亲”的想法。

况且,连那位亲家的幼女见过迟大志以后,也因为这个亲家哥哥那独特的气质当即一见钟情,然后早就同意了这方面的想法。

原本在两家人眼里看来,迟大志就是缺个正经工作。两家的长辈原本商定,等为迟大志解决就业问题以后,两家人就准备接下来的婚事。

迟大志的父母渐渐发现儿子不愿务农,由于多年的宠爱,两老也没硬要儿子接下担子的想法。他们村里小学的校长兼老师现在快退休了,当时那段时间一直在想方设法找人接班。

这位老人在村里当了一辈子老师,村里几乎五十岁以下的人,都曾经当过他的学生。顶多是因为各种原因,就学经历或长或短而已。

在这位老人眼里看来,迟大志这个小伙子现在虽然不务正业,但看起来只是因为没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而不是那些每天混着过日子的无赖汉。

这位老人曾看过迟大志的表演,他对这个从“剧本”到“表演”能一手包办的小伙子很看重。这小伙子能写能画,那把嘴又十分会“来事儿”。在材里小学的校长兼老师眼里看来,这小伙子除了体育方面不怎么好以外,其他方面都很适合当这老师职务的接班人。

村里的农家小学可不象城市那些同行,在这里一般不会额外开设体育课程。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以后,有许多还得回家帮忙做农活。由于这一点,所以农家小学里设不设体育课都不太要紧。

老校长与迟大志的父母简直是“一拍即合”,双方很快便做出决定。老校长说可以先让迟大志到学校适应一下工作,自己可以多熬两年,等这小伙子熟悉了工作以后,就可以把校长的重担交出来,然后安安心心退休去啦。

以上这一切安排,从他们当地人的眼里看来,可是再合适不过了。就连那个给儿子起名字叫“大志”的迟家老爹,也觉得幼子要是能当上村里小学的校长,这可是非常的好!

在迟大志的老爹看来,村里这小学规模虽小,却是朝廷正经办的学校。能当上这个小学的校长,那就表示自家幼子从此跳出了农门,以后一辈子都能拿朝廷的俸禄过日子。等到了再下一代人,即自己孙子那代人,他们迟家便不再是普通农民,而是正经的读书人啦。

当时的王土国正值“重新起步”阶段,综合国力才刚重新超越邻国尼德兰。就连海州那类大城市,当时的平均生活条件还达不到“小康”水准,更别说迟大志老家这种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啦。

当时在志爷老家那村里,如果能做上一份朝廷委派的工作,然后家里再有些田地能耕作,简直是最完美不过了。同时具备以上两项的人,在他们当地村子里已算得上是大户人家,就连村长见了这类人,也要客客气气点头问好来着。

至于儿子去教书以后,肯定没多少时间留在家里种地?迟大志的双亲连这一茬也早已安排好了。大概是觉得迟家的前途十分光明,未来亲家那边也已经主动来打过招呼。

未来亲家那边开出的条件按当地标准,可是极其优厚的。他们表示以后女儿嫁过来以后,在迟家的新媳妇生出劳动力以前,亲家的男丁每年都会过迟家来帮忙干活。

而且在迟大志的父母看来,自己现在虽然是一年比一年老,但起码再坚持个十年八年肯定没问题。要知道在他们村子里,有些九十多岁的老寿星,可是还能不时下田劳动来着,每餐还能连馒头带面糊连吃好几碗,身子骨棒着呢!自己难道还比不过那些老不死?

等过个十年八年以后,儿子媳妇生下的劳动力能下田干活了,那时候不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嘛。这也是迟大志父母的想法,或说是如意算盘。

父母做出的这一切安排,如果迟大志能老老实实照办,那他就能在老家当个生活条件欣实的本分人,平平稳稳地渡过一辈子。这些细节他父母虽然没能完全考虑到,但也差不了多远了。

如果一切顺利,迟大志那“老实本分的一生”,可绝对不会怎么“难过”。其实王土国在往后没几年,便很快会迎来综合国力的再次飞速发展。到时候无论是教师的俸禄,还是农民的各种福利待遇,两方面的物质条件水平都会有飞速提升。

如果迟大志愿意这样过一辈子。等他到了现在的年纪,村里人免不了也得尊敬他一声“志爷”,或是“迟爷”。恐怕只有村里辈份比他长的直系亲属,才好厚着脸皮喊他一声“老迟”。

但以上这一切都是假设,当时迟大志可不理解父母的心思。当时他听父母说,说希望他自己留在老家呆一辈子?便立即爆发出先前的那句话:

“我阿志生来就是做大事的人,怎么会被这个小破村给困住!”

说句真心话,迟大志他从小就讨厌这个老家。无论是老家的风土还是人情他都讨厌。他从小开始向往更繁华的地方,以前觉得村子附近的县城已非常繁华。等他开了眼界以后,他眼里便一直都是那个五光十色的海州。

那个“海州传媒集团”制作了好多精彩的电影电视,海州那个地方肯定也很繁华,而且肯定满地都是黄金吧?

以上,是迟大志以前对海州这个地方的看法,他长大成年以后对海州的向往只增不减。当他从父母嘴中听说,说已经把他将来的一切都安排好了,足够让他在老家稳稳当当地过上一辈子时,迟大志终于忍不住要发飙了!

形成“唯我独尊”这种性格的起因,大多是因为该人意识里对“无忧无虑”的向往。当某人把“无忧无虑”看成“随心所欲”的时候,往往就开始往“唯我独尊”这个方向靠拢了。

笔者的私货还是以前说过的老话:性格如何是一回事,性格的确能影响到命运,但绝对不可能决定命运。一个人命运的变化,往往是由该人的行为对旁人所造成影响,直到影响的面积足够“大”时,才会令该人的命运产生变化。

刘佳是与迟大志其实就是两个几乎相同的样本,刘佳其实也是个“随心所欲”的人,刘佳的人生观离“唯我独尊”其实也相差不远。但刘佳同时也认同“人人平等”,所以他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尊重“人与人应该尽量平等”这种人仕观。

刘佳虽然自认为是个“强者”,拥有“我是个能人”的自信,但他却从不认为世上只有他一个强者一个能人。

这样一来,性格某方面特征几乎重合的人,在各自的人生路经历里面,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与父母,及几乎所有亲戚反目以后,迟大志随便带了一点钱和一点行李,就出发前往他心目中“五光十色”,且“遍地都是黄金”的海州。

这一走,他就再没回那个穷乡僻壤去过。他开始发迹时,还曾经寄过几次钱回老家去。然后当他老家有人到海州探望他,却吃了他的“闭门羹”以后,两边便再没有什么来往了。

回忆起自己到海州闯荡的起因,志爷还想起自己没发迹前的那段日子。

前文就曾经说过,志爷的实际年龄比龙豪大了约十岁左右。作为一个年过六旬将近七旬的老人,即便心态再如何“年轻”,在生理结构上也不得不服老。心静下来就会回忆年青岁月,正是真正属于“老人”的特征之一。

在“很久”以前的情节里,关于龙豪与志爷,即当时人称“阿志”或“志仔”的迟大志,曾经交待过这两人到底如何相识。

当时的龙豪,是刚出名没多久,正炽手可热的大明星。用一句海州方言来说,当时的龙豪正是“当红炸子鸡”。

而当时的迟大志,却勉强靠着自己的表演天赋,在海州各处片场当临时工。自从他应聘到海州传媒集团工作,然后成为被该集团雇佣的杂工开始,他已经在这类日子过了好一段时日。

最新小说: 心理学女神恋爱操控 天才保镖 怒血保镖 借我壹生 修真少年闯花都 诡手邪少 花间大妖孽 神秘总裁,别玩了 枫凌天下 美女之绝品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