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山打马先迎上前去高喊,给宝贝妹妹打个提前量,见到了妹妹苏芸儿,脸像着火一样生起了气,怕妹妹在众将士面前与妹夫大闹一场,有损妹夫光辉形象的大事。
苏芸儿本想与宁义来脾气耍气,见大哥急着迎上前来劝说,吆喝住妃子红,只好发起牢骚道:“他身子才见好转,又不听话了,我来给送些药,可一定要记得到宁远城里,快些吃早饭呀!”
苏芸儿见大军已经调动起,再想停下不给了宁义的面子事小,今天还要搭进去了早饭,不来干些发傻后悔的事。
又何况宁远城离东塔沟不远,宁义回去交了军队后,如果有要事在城里停留,自己想了还可以前去看看,是比较方便的,谁让自家的男人又是知府的文官呢!
含起热泪,心里挂记万千,苏芸儿像伺候小孩一样,又是给喂药来吃,又轻声细语吩咐宁义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宁义看起苏芸儿对自己这样上心,心里尽管受不得,也要咬牙来干大事业。
上万的骑兵马队,一旦行进运动开拔,东塔沟的谷口外烟尘漫漫间,宁义头前率队先行,已经上了官道。
所谓的官道,是与现代的国家主干线差不多,基本上从一头捋起,可以说是满地球能到处乱跑。
宁义如出笼的小鸟一样,刚一骑马踏上了大路,眼睛一转可来了不好的道,在队伍前打马顺起官道疯狂向西边跑,大牛一见大哥莫非又犯了抽疯病?
“大哥,宁远城在东面,你跑的是西边么?”大牛忙在后面高喊,急呼呼来追。
后面的大队人马不来管那些的闲事,只要统帅带头向前冲,前面哪怕是黑风洞,火焰山便也跟着来。
大早上的,辽西的这片地方本就地广人稀,官道上没了多少人往来通行,宁义一口气在前面打马跑出了能有十几里地远,才缓下来道:
“兄弟,咱哥俩这几天没少亏空,哥我想借督师的人马,上西面去捞回些本。”
“大哥,你又要对西边来下手,我看这样准行么!”
大牛知道越往宁远城的大西边方向去,那里由于高山峡谷越多的地形影响,受到战争的破坏越是要小,从而小日子过得还算是比较可以,毕竟谷物豆类的一些农作物,在那边还确实充足不缺。
“兄弟说的对,咱打劫营州中屯卫那个地方去,捞足一下子后再说。”
宁义现在也是豁出去了,反正崇祯挂哥不能给自己好烟抽,先捞回一些本钱后,这些军队给一交公,到时候看情况,先回宁远城里去做文官,当一把知府躲一躲风声。
不行去特么的,回到东塔沟里有二舅的五千人马在,到时候大炮一架满了,谁上这里来找事也不好使,但这事还不能显露出去一点意思。
至于说造反的事,宁义连想便也不去想了,别的事他倒是没放在心上,但不能毁了苏芸儿家里的几世英明。
看来以后的事只能是崇祯挂哥对自己不仁,而自己的确不能去做不义,慢慢耗生活来过起小日子吧,宁义想起看向远方。
晨光中的辽西大地,久远迷茫,山岭相连,苍茫寂寥,似乎像无际的天涯路,不免令人忧心愁苦。
哥俩在前面又走了一段,大牛见大哥骑在疾驶的马上,面色深沉不来多说,他于是“嘿嘿”笑了下道:“大哥你还别说,咱上那里弄了这么一下子,好像要半年不愁吃喝么?”
“吃喝?”听兄弟一说,宁义坐在马上有些不淡定了。
今天大早晨忙于跑路了,给带的一万大军吃喝的事,好像忘记忽略了。
本想弄个声东击西的妙计,白来使用督师的人马干一票,看来想上营州中屯卫去捞一火的计划,好像出现了严重的考虑不足。
以目前的行军速度上来算,想跑完二百多里地远的距离,恐怕在午时到那里便蛮不错了,饿起肚子来攻克营州中屯卫的山城,怕是袁督师这一万多的将士,好像要不来玩命干活。
就近来想捞一火回撤,好像还没处去下手,毕竟此时的辽西大片地方,随起后金军队一败退,正慢慢光复中。
自己带人来抢自己的地盘,这糊涂棒子的事行不得,好歹又挂个倒王八辈子霉的知府,总不能让民众找上门去告自己?
坐在马上的宁义,正为这一万多的人马吃喝犯愁间,他猛然明白了一个事,崇祯挂哥这老小子好像确实不简单,这特么的是对自己上了双保险。
看似下圣旨封了自己武官,又是文官的双料万能工,但这特么的是严重坑爹啊,大有自己打碎了锅碗瓢盆,要自费的不良倾向。
而从事实上来讲,崇祯皇帝哪怕是最后蹬腿去了,从历史书上来翻看,好像还是头脑比较够用的人。
又何况在此时的大明朝堂上,有先进分子的韩爐一批人在,所以收拾制服宁义这个毛猴子,多多翻翻“西游记”就完事了。
跳不出手掌心的宁义,在抓耳挠腮中,还是决定上西去,好像只有营州中屯卫能取来真经,于是对兄弟大牛,又开始悄悄安排起了损招。
“大哥,你可真够损么?”呲牙咧嘴,大牛说下带领几百人,风一样先跑出了大队人马,急行前方去打头阵。
而在队伍负责断后的苏有山,知道妹夫又开始有了坏心眼,耐心在后面押起了阵,但与此同时也是想到了早饭的问题,一万多的将士闹起伙食的事来,恐怕袁督师在这里弹压也不好使。
于是打马来到了前队一询问,听宁义一说如何的安排,苏有山没气乐了道:“妹夫,咱只能干这一回,下次可不要再作了啊!”
事到如今,家里还在收拾皇帝的锦衣卫,而妹夫又跑到大西边来惹祸不说,这分明又是变相来收拾自己的人,苏有山不愿与宁义多说,想着又急急跑回了队后。
在日升三竿时,大队的人马缓缓行进到了,西边的李良峪集镇附近。
宁义曾经在这里伏击过后金的军队,那时还是地痞流氓的不良形象勉强出场,而在没有短短的小半个月时间后,尤今可以闪亮登场。
李良峪集镇。
位于宁远城与营州中屯卫之间的最大,也是唯一的大镇子,所涉及到的方圆面积之大,大大超乎了宁义的想象。
西边可与鞑靼部落,也就是营州中屯相连,所以这里的民众聚集较多,而且各族部落的人几乎生活在一起。
今天带领一万多的大军前来,宁义还是命令所有的军队,在古道子大山谷里暂时安歇停留。
但他一带人进了谷口,里面却是聚集了不下几百人,大锅小盆拿来了许多的食物,而且还频频向自己这边招手欢呼。
没想到自己的小薄名,今天会有如此大的面子,宁义忙跳下马去上前来热情打招呼,不曾想看起这些乡土豪绅的众人,还尊称起了自己的官名,不免使宁义激动感慨,又大有迷糊不解,为何名声在外这么快?
围聚上前的众人一说,吴都指挥同知刚通告了知府大人前来,我等这不奉献了早上的饭食?
“哦”,宁义应了声,看起了热乎的小米粥,玉米饼,小咸菜的这些食物,确实心里多有感动。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供应上万军队的伙食,一定是附近的大户人家拿出粮食,分发出去雇用周边的百姓人家来给做成。
可见有这份热情不说,这里的乡土豪绅觉悟还蛮挺高,好像与传说中的恶霸地主形象,怕是多有不符吗?
但宁义他是不知道,即便是自己不去宁远城上任,有苏芸儿她老爹苏俸在宁远城里,替起自己的姑爷来办事,是比给自己办事还要上心。
对于崇祯挂哥的皇王圣旨,似乎在宁义的眼里还没有卫生纸好使管用,但在当前的大明朝,皇帝亲自下旨意封的官,似乎不算太多。
因为在官员的任用问题上,吏部有监督选用的极大权限,经过了所谓的细致审批后报与皇帝。
而皇帝只是点头同意,或者是签阅了一下认可即是,不可能会下圣旨来随意加封,尤其是外在的一些官员,像宁义的四品小官,皇帝不会来为这事走心。
苏俸以前久居官场,自然明白崇祯皇帝的良苦用心与美意,早在东塔沟里还没有见到圣旨时,从宁远城的驿站里,打探来了姑爷宁义,“咣当”火一把的大好事。
所以自己主动从离休状态又转正了,老苏俸就有这个好条件,硬生生从过期的武官,变成了知府大人的贴身岳父师爷,所以有些事是没处去说理,更没有去讨个说法的可能。
苏老师爷大笔一挥,随起一纸纸告令,那女婿宁义双料高官的头衔,怕是整个的辽西地区,只有老鼠躲在洞里不知道了。
而今天这些被大牛召集而来的大户豪绅,别说是奉献些食物,现在又开始了献给宁义金子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