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黑洞
晚上10点,宿舍8个人到齐了。
老规矩,8个人按年级生日论座次。
陈非凡毫无意外的是老八,下铺的张可是老五,给张可发烟的楚俞排行老二,B哥老大,B哥下铺的眯缝眼林文轩老三。楚俞的上铺是看着有点瘦弱的欧阳敬排老七。楚俞对面上下铺是老六郑成栋和老四李晚成。
B哥老大是云南人,楚俞、李晚成本地长安人,林文轩是湖北人,张可是山东人,郑成栋是黑龙江人,欧阳敬是宝鸡人。
当天晚上,大家卧聊时,交流着对校园的。
《Science》、《Nature》(《自然》)、《Cell》(《细胞》)是理工科的三大顶级刊物,多少教授想得一篇而不可得,如果你在学术圈内能在这些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那么恭喜你,在中国的高校内,你基本上可以在学术圈内称霸一方。亚洲最为顶尖的大学一年最多可能也就5,6篇文章,而尴尬的是中国号称**文数量。
陈非凡前世作为圈内人,而且在名义上也算是崔铁军教授的学弟,很是认真拜读了电磁黑洞的大作,对其理论和提出的论证方法都非常清楚,但是具体的电磁材料是什么,这算是机密,却不得而知,但这不影响明天的“开炮”发言。
陈非凡心中的计划是,提出完备的电磁黑洞猜想,至于怎样构建电磁黑洞的方法也可以提出猜想,至于具体的材料可以作为未知的问题抛出来。毕竟,如果你连具体的材料都提出来,那就太逆天,反而会引发大家的怀疑。这种验证的猜想是需要具体的实验来证明的,何况陈非凡也确实不知具体的材料构造。
电磁黑洞的猜想,还可以在理论上进一步证明“隐身战机”、“隐身斗篷”概念的可行性。
这里的“隐身”概念,并不是指肉眼真的看不清楚,而是战机通过技术手段避开了雷达等的探测。
战机的探测其中一个重要的点是靠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反射或折射等来实现的,如果在战机表面涂上吸波材料,吸收掉雷达发出的探测波,那么就完成了“隐身”目标中关键的一步。当然,要完全“隐身”还需要处理飞机自身产生的红外辐射。
长电的前身是军校,1997年的时空,学校还保存着一些准军事的建制,最早“大学和军队共同培养国防生”的概念就是由长电提出的。
陈非凡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明天电磁黑洞理论的提出对行业内的郑铮院士和相关的军方人士有着绝对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