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军备(三)
整顿军备(三)
在张振岳决策之后的二天时间里,孙传庭和卢象升都拿出了各自的方案并送到了张振岳的案前。卢象升的方案和当年戚继光练兵方案无二,但是在组织结构上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博一个封妻荫子的功名,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武将大多是世袭且目不识丁。
但是科举之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后世的高考严格来说还不算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因为一省之地,能入大学者尚有数万。而在明代,一省一科能录取举人不过百人,而入京三年一考,能中榜者亦不过二百之数。这那里是过独木桥啊,完全是在挤钢丝。
如此一来,地方上就积压了大批蒲松龄这样的,考了许多年还是童生的,至于捞了个秀才却一直考不上举人的亦是有的,这种现象在浙江这样文风鼎盛的地方就更加突出了。大家可别觉得八股死板,假如读书的没有天赋,就算是头悬梁锥刺股,埋首苦读、十年寒窗,最后结果也就是挤进秀才的队伍,要想中举,怕是比登天还难。
“范进中举”绝不是胡编的故事,对于没有背景且没有天赋的人来说,走科举之路真的是难上加难。人总是要活下去的,可是没有功名,身无所长的读书人能做什么?
历史上卢象升的天雄军被称为是湘军制度的起源,但是本质上还是存在不同的,湘军制度最具特色的不是以同乡为兵,而是军中大部分军官都是秀才甚至是举人。这样的军官不单单是有名望,还有气节,知道为什么而战?
其实想想也是,我们嘲讽明亡之后东林党纷纷丧失气节投奔满清的举动,其实人家也是没办法,刀没握在自己手里,要守气节就得死,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人湘军就不同,刀握在知识分子手里,我要讲气节就是跟你玩命,死得还不一定是谁呢!
卢象升立刻拱手道:“如此吾策已无遗漏矣!”
孙传庭则想了想问道:“大人,文人多是手无缚鸡之力,若为将官,临阵遇敌当如何?”
张振岳道:“纠正你们的一个误区,所谓名将,在于组织部属奋勇杀敌。若是一味靠个人武勇冲阵,不过是匹夫之勇,和街头盲流有何区别?而且接下来我还要说说练兵之法,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官兵同练,具体来说分为三项,第一项是纪律,要把官兵练成进退如一的样子,这样的军队才有战力可言。第二是基础,行军能力和武器使用能力都是作战基础,这个要有标准出来练。第三是输道义,这点很重要,要让官兵们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而战!只有这样,上下才能一心,十成劲才能用出十成来。”
张振岳说到这里已经有些兴奋的站了起来,他不自觉的背着手道:“具体怎么做要靠你们自己,你们的任命我已经送南京和京师的吏部了,百谷今天就可以上任,江左兵备道,但是实际上四十九卫都在你抽调范围内。斗建则是浙江布政司参政兼浙东兵备道,官不大,正四品,但是差事重要,你们需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