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218.无力吐槽【求推荐,求收藏】
点映是有风险的!
口碑不行,真的会直接扑的,扑了的话,想上电影院捞一波都没机会的。
所以,这些股东的大概是脑残了。
居然相信吴导还能拍出那种既有口碑,也叫座的电影。
……
金蝉传媒。
陈衍告诉赵知,银都传媒发来了《太平轮》的专家研讨会。
直接把赵知给弄愣住!
不应该是点映吗?
怎么搞成了专家研讨会?
赵知还想借机开个吐槽大会呢!
所谓专家研讨会,就是组织一群所谓的业内专家提前观看电影,然后给出评价。
其实和点映的性质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不对普通观众开放。
开专家研讨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获得专家的认可,走口碑路线,然后忽悠更多的观众和让影院倾斜更多的排片。
“不用想,这个主意肯定是李柯出的,要是换成其他人,估计是想搞点映。李柯大概是没法阻止,所以就搞了这个研讨会。”
听到苏洁琼的解释,赵知也是微微一愣。
陈衍也是一样。
看着苏洁琼,赵知认真的劝说道:“所以,我们要去吗?”
“去吧,他们认输,我们得承人家这个情,不去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而且,我也想去看看吴白鸽到底有没有你说那样不堪。”苏洁琼认真道。
陈衍也弱弱的开口:“知了,去吧,作为赢家的我们,得大气一点。”
赵知有些无语,我这不是在照顾你两口子的感受吗?
你俩这样搞,搞的像是我抓着银都不放似的。
明明是你两口子抓着人家不放。
“知了,虽然我们看过《太平轮》的剧本,但是电影成片还没看过呢。”
赵知长叹了一口气:“既然这样,你们就去吧。”
“你不去吗?”苏洁琼疑惑道。
赵知解释道:“人家没请我,就说明李柯不希望我出现。”
苏洁琼:“……”
苏洁琼和陈衍对视了一眼,苏洁琼犹豫了一会儿开口道:“李柯要搞事情?”
这是肯定的!
看到邀请函上没赵知的名字,赵知就知道了!
他们太猛,吴导怂得太快,导致李柯拿回来的权利又不稳了。
因此,李柯大概是准备搞事情了。
而且还是大事情。
……
两个小时后。
苏洁琼和陈衍坐在《太平轮》的研讨会现场,见到了很多业内德高望重的前辈。
实话实说,银都的人脉还是挺广的。
要是没有金刚钻,也不能把这么多前辈请到现场来。
陈衍和赵知都有点小看了银都。
陈衍微微的思索着,其实好像也很正常,吴白鸽毕竟是混过好莱坞的,请几个前辈过来坐镇,还是挺容易的。
很快,电影开始放映。
太平轮,太平轮,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太平轮这个故事,在赵知看来,大陆导演可能拍好,台城有可能拍好,唯独当下的香城导演很难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那年的台州海峡,无才者管中窥豹无法竟全功,懦弱者避之唯恐不及。
从选材方面来看,吴白鸽还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他挑上了那个冬夜中,沉于台州海峡的那艘渡轮,这个从谢京开始,华国大陆的那些大师级的电影导演视若宝山的一个题材。
《太平轮》若是拍好了,绝对会如同投名状一般,影评人势将交口称赞。
但如果拍得不好呢?
吴导拍不好战争,也当然就拍不好那艘游轮,是的,不是巨轮,是游轮。
俗话说得好,肠肥必然脑满。
精挑细选大明星加入这部剧,想同时兼顾一下大陆、小日子过得不错、台州乃至韩国的票房,吴白鸽今日的选择,和当年那个在旺角街头刚刚辞去记者工作的年轻人的志气,相去甚远。
一开始,吴白鸽的屁股就歪了。
整了个模糊的价值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吴导大概是真的不懂历史,脑子没被门夹过的人都能想到那时候的黄浦江码头的场景。
拥挤而跌落海中的孕妇们,那些明明已经无法维持秩序还努力去救人的宪兵;
想想那些缺了胳膊断了腿,枕着步枪在寒风中睡在北平崇文门下的军队;
去想想大战结束后…市街头的女大学生,她们跟着国军溃败的军卡车后面跑,大声哭着喊,“谁带我走,我就嫁给谁”。
去想想在城内两军在大雾中对峙,一方将鸡汤煮熟了迎风送去香味,而那些饿死却最终没有投降的一方,或者去想想“陈”为何自杀,去想想易地而处,你会不会登上那艘船?
吴导大概是真的不懂这些。
所以,他弄了个模糊的价值观。
换个大陆的导演,根本不用想。
屁股肯定会坐正的。
吴导不懂这些,所以他将一切裹在爱情的万金油中,打包送给了观众。
他蜕变为一个和平主义者,所以他给观众展现了“与其把生命交给战争,不如献给爱情”。
前世,让很多观众都搞不懂,这样的吴白鸽,又为何让小马在《英雄本色》中的太平山顶说出“我做这一切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一定可以拿回来!”那一句振聋发聩的台词的。
苏洁琼之前其实挺好奇。
赵知为什么看不上吴导的电影,特别是在看过剧本之后,就更加的看不起了。
很快,她就找到了答案。
她看得想吐了。
完全不清楚吴导为什么会这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