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敏在郧阳山区遇到的难题对大顺来说不值一提,拨了三百多兵过去就解决了。只是驱赶其他零星采矿人员以及占地盘时,难免也死伤几十个。
山区人命不值钱,一天管着三顿饭都有大把人排队干活。
截止十月份,老刘今年已经靠开矿纯赚五万银子。
他刚从郧阳回到襄阳,不想正遇到天地会稀里糊涂的起事。刘兆敏可是人精,早一步跑出城了。
李自成扶起老刘,“刘师爷别来无恙,用不着跟我客气。”
襄阳的事情压根和他没多大关系。
李自成又看了眼米二娃,虚踢一脚,“起来吧!胜败兵家常事,吃一堑长一智。记住这个教训,回去了多想想为什么败了,有什么地方没做好。”
米二娃磕头谢恩,慢慢站起来。
跟着他跑来樊城的只有三十多人,跑到襄阳城外躲藏能联系上的还有两百多人,城内人员情况还不清楚。
米二娃说如果要打襄阳,天地会可以调遣谷城帮的楸子船约400只协助。
谷城帮在各路船帮中实力最小,最早投靠天地会。米二娃为了护着他们没少跟别家干仗。
如今汉江上的船只都被官府驱赶到了上下游,拉船过来要两三天工夫。
其实李自成并没有一定要打襄阳的计划。这次出来一为在大别山开辟根据地,二为找粮食,至于襄阳城里的财富,捎带手能拿到更好,拿不到也无所谓。
所以对于米二娃的提议自然否决。
李自成只叮嘱他继续在襄阳发展天地会,有什么困难及时上报。等大别山根据地建起来,到时候会对这边有很大助力。
天地会襄阳分舵不止要为将来夺城做准备,还要照看大顺旗下的买卖。
徽州程宗猷,程壁治的淮盐拉去大顺地盘并不合适,因为怀庆那边有运城盐池呢。他们的私盐销到襄阳更划算。
还有,后世著名的“万里茶道”此时仅有雏形,李自成要提前把这项大买卖弄起来。
茶叶作为当年交易的大宗商品,晋商的茶船都需要在襄阳的码头卸货再通过陆路转运至山西、蒙古、鹅毛国……茶叶贸易促进了襄阳上百年的经济繁荣。
“万里茶道”是始于清雍正年间天朝到鹅毛国的一条重要茶叶出口商道。
这条商道是晋商开辟的,从福建的武夷山到鹅毛的恰克图,全长5000多公里,纵贯南北,是与汉唐“丝绸之路”齐名的一条重要国际贸易通道。
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始到20世纪20年代止,两湖地区的大量茶叶经汉江水道,在襄阳进行中转,再长途运销到北方,成就了一条驰名中外的万里茶道。襄阳也因此成为万里茶道的水陆中枢和节点城市。
历史上的“万里茶道”从汉口到襄阳段以水路为主,到达襄阳后又分成两条线路北上或西进。
一是大批晋商茶船在汉口入汉江达到襄阳后,一般逆唐白河而上到达河南赊旗店,或直接从樊城上岸走陆路北上。
二是部分茶商途经襄阳到达上游老河口后上岸至洛阳。
但无论何条路线,襄阳始终是最大的转运中心,发挥着重要商路节点作用,是万里茶道绕不过去的点。
商人在襄阳转运茶叶的一些原因在于,比如茶叶怕潮湿,包装要求严格,与海运相比这条路线陆路多,便于茶叶防潮,还可节省包装费用。
何况当年海运也有很多限制,朝廷管的严。
这条纵贯中国内陆腹地的以陆路为主的运输线,也是陆路通鹅毛的最近路线。再就是是循此路线的茶叶不但可以远输鹅毛,也可以运到蒙古等北方需要茶叶的地方。
鼎盛时每年有三十多万担茶叶从襄阳北上。
盐和茶来自两湖和江淮地区,因清代以来襄阳贩运盐茶的商人多是陕西、山西商人,所以有“秦晋盐茶”之说。
大顺治下的小民可以给他们分配土地或者以工待赈,李自成还要给拉拢的商人们安排更多的利益。
茶路一开,起码解决几万人的生计。顺便北上驼队还能充当间谍,提前探听蒙古和鹅毛那边的消息。
茶叶是个好东西。
后世有这么件奇闻。一名头戴蜘蛛人面罩的劫匪,在捷克一个北部城镇的一家商店要钱。店员一开始没有给劫匪钱,反而递给他一杯茶和一块蛋糕与他聊起天来,茶使劫匪放松了一点。她和劫匪说:“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喝茶,吃蛋糕。”
最后,这个劫匪道了歉,然后就走了。
茶改变了整个事件的走向:善恶在一念之间,茶让劫匪放下了歹念。
茶改变的何止一个劫匪?在明清,茶曾经改变了整个欧洲。
万历年,天朝茶叶零星到了欧洲。之后做出最大贡献的是荷兰人。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02年成立,1610年发出第一张购买茶叶的订单。
随后欧洲人喝茶逐渐成为一种昂贵的、奢侈性的时髦。
茶和咖啡差不多是在同一时候进入英国。1657年的宣传海报至今还在大英博物馆保存着。在海报的开头首先高调宣传茶叶的昂贵“那些标榜着拥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诸国,不惜花重金购买东方之茶”,然后对茶的效用鼓吹一番,茶对头痛、结石、水肿、坏血病、失忆、腹痛、下痢、噩梦等症状有效,牛奶和茶一起饮用可以预防肺病,调节肥胖人的食欲,调整暴饮暴食后的肠胃,等等,把茶作为可以治百病的东方神药来介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