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文,字怀文,于九岁入稷下学宫,第一年虽为同期百名之外,然此人意志坚定,入学至今始终往返于学堂与书阁之间,未曾懈怠,求学之坚定,实属罕见。】
【入学第一年,怀文以自身之努力,于年末考校中位居同期五十六,进步显着。】
【入学第二年,怀文离宫时偶遇学宫先生,先生问其‘读书何为?’,其答曰:‘无它,唯功名利禄尔。’】
【先生怒斥之离经叛道,有辱斯文,怀文对此并未反驳,行礼告退。】
【入学第三年,怀文之文学,已然位列同期前二十,引学宫众多先生关注,然怀文竟拒绝了多个先生之邀,仍选在学堂就读。】
【入学第四年,怀文位列同期第五,其文学天赋初露锋芒,然同年怀文仍拒一学宫先生之邀,独行于学堂之中。】
【入学第五年,怀文竟已位列同期之冠,加之其家世清白,学宫众多先生为欣赏,愿收其为亲传门生】
【此番怀文虽无拒绝,然其选择令人瞠目,盖因其所选之先生不以学识为先,而以先生官位身家选之,故终拜入稷下学宫·吕策门下】
【学宫训导闻之,问其之缘由,其答曰‘文与舍妹家道中落,大荒之年父母不幸离世,只留他与舍妹二人无依无靠。幸遇其兄太平,被其养育成人,然其兄年芳二十五却尚无婚取,文忧无女愿嫁其兄,遂愿拜策为师,壮其兄之声势。’】
【训导闻此话,无言许久,终留下一评:‘怀文虽急功好利,却也心存良善,其人虽非君子,却也亦非小人也。若逢乱世,其必为祸国之贼,可若逢盛世,其必是那能臣酷吏。评定……甲下。’】
【入学第六年……怀文过学宫考核,获童生之功名。同年岁末,其文胆初显,学宫众多先生为之震惊。】
看完高盛文在稷下学宫的六年学习生活后。
沈梦云不得不承认此人的确有些不凡。
十五岁中童生虽然少见,但也不罕见,甚至她沈梦云还知道许多更早就考中童生之人。
可在十五岁凝聚文胆的人,就很少见了。
因为这意味着高盛文不是读死书的人,他是真的从圣贤之书中有所感悟。
十五岁凝聚文胆,这才是沈梦云对他刮目相看的原因。
因为正常人都是在二十岁后才凝聚文胆。
对于大部分文人来说,二十岁是个槛。
二十岁之前没能凝聚文胆者,日后的成就大多平平无奇。
大器晚成者固然有,但总归是少数。
而除了有这般的惊人天赋外,高盛文对待陆锦的态度也让她十分在意。
要知道学宫先生对于一个学宫弟子来说,可不是简单的传道受业这么简单。
类似这样亲传门生关系,可是要延续到日后官场之中的。
高盛文选择了吕策这个商贾出身的先生为师,等于也给自己的身上打上了商贾的标签。
而这个标签一旦打上,那他日后在朝堂上就势必会受到很多其他文官派系的刁难。
毕竟商贾在大魏王朝的地位,可并不高啊。
明明以他的天赋才情,完全可以入其他更好的派系。
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吕策,只因此人有钱,有钱到可以帮他哥陆锦娶个合适的媳妇。
可以说他高盛文为了陆锦的婚姻问题,一定程度上是牺牲了自己的未来。
而他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固然有他个人品性的原因,可也和陆锦有关。
陆锦这人必然是真把高盛文当做自己的亲弟弟来对待,对方才会如此爱戴他这个兄长。
面对一个如此尊重兄长,且愿意为了兄长牺牲自己利益的十五岁就凝聚文胆的天才。
难怪义父他要让自己看看此人的资料。
这高盛文即便比起昨日那秦举人来说,也是不妨多让了。
再考虑到他和陆锦的关系,和陆锦与义父现在的关系。
她甚至觉得这高盛文比起秦举人来说,似乎更值得他们拉拢。
因为只要有陆锦在,高盛文此人就大概率不会背叛他们。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对陆锦没有加害之心。
明白这些后,沈梦云突然对高盛兰这个陆锦妹妹也开始好奇起来。
因为她记得沈千岁赞扬的,可不只是高盛文一人。
想到这,沈梦云打开了写有高盛兰的资料。
【高盛兰,字怀柔,于八岁入清河道宫,初见时观之柔弱,心思单纯,实则其睚眦必报,城府颇深。】
【入道宫第一年,怀柔认真修道,不与任何旁人交流,故虽入宫一年之久,亦无半个友人,性格孤僻。】
【入宫道宫第二年,因怀柔某师姐辱骂其兄长身世卑微,她遂于某次相遇时暗中激怒对方,另其失手伤了自己,该师姐因此被罚三年禁闭。】
【入道宫第三年,怀柔于道宫内被几位弟子刁难,故于某日道宫长老讲道时,举报几人暗中和人通幽,坏道宫戒律。道宫长老大怒,遂逐几人出宫,而怀柔被罚默背经文十日。】
【入道宫第四年,怀柔因屡次‘陷害’旁人,故招他人排挤,无一人愿与之交谈,然其不以为意,专心修道】
【入道宫第五年:认真学道,并无大事。】
【入道宫第六年:打通天地之桥,可感天地灵气,明悟道心,道宫为之重视,遂一女道出面,收其为入门弟子。】
弟弟十五岁初具文胆,妹妹十四岁明悟道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