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默绰可汗的野心……
武则天确实保持着清醒。
她时刻记得,之前突厥说过,要与大周一道出兵,共同对付契丹。
如此一来,既然方才已经谈妥了默绰自请之事,就该谈点实际的……
比如说。
突厥归还河西土地之事。
还有,就是要与使臣商议一番,看默绰那边打算如何出兵配合……
听到武则天方才一问,大胡子倒是面不改色,胸有成竹地应道:
“大可汗自有对策!”
但很快。
就又面露疑色,沉声说道:
“不过,自从可汗王庭先前出过‘盗珠’的怪事之后,大可汗便一直怀疑,王庭内恐有奸细,故而有些要事,我只能对陛下一人讲!”
武则天觉得。
吐屯所言有理。
便缓缓站起身,和他一道,移步至旁边文思殿中秘密商议对敌之策……
武则天身边。
只跟着上官婉儿和蔡公公二人。
上官婉儿在文思殿内。
而蔡公公,在殿外等候。
至于其余众臣,此时此刻,都仍在万象神宫的大殿之中,伴着丝竹之乐,焦急地等待着,包括狄相、姚相、宋璟,也包括李正一在内……
说句实话。
此番下来,李正一对于突厥人的戏码,倒是时而清晰,时而迷糊。
首先是夜明珠。
也就是知南和顾北。
既然是突厥的国宝,那默绰可汗,为何要让使臣把它送到大周,还要有条件地奉上,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还有方才,拿着夜明珠的张易之,在殿外与大胡子的一番相遇,到底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间的偶遇?
李正一也不太清楚……
只是,没有想到,如今竟牵连出了这样一桩可能涉及“两国勾结”之事。
一瞬间。
他忽地回忆起另一件事。
之前,他和宋允复被恶犬围攻。
而郭令欢的几只爱狗,就是被巫马实那方势力之人借走的。
最要紧的是,据郭令欢所言,那人似乎就是给了一样很贵重的珠宝……
珠宝?
有没有一种可能。
郭令欢嘴里说的这珠宝。
就是……这颗夜明珠知南?
只是碍于当时武传安在面前,郭令欢才没有把整件事和盘托出?
细细想来,确实也有道理,若不是这样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换做其他的普通珠宝,应该还不足以让见过世面且如此爱狗的郭令欢为之心动,分不清东南西北,满口应下借狗之事……
除此以外。
李正一还隐隐记得。
当时,武传安也牵涉其中。
还承认是他自己,把郭令欢这珠宝借来卖了,以还清赌债……
然而,关于武传安说的这个理由,李正一基本上是一个字都不相信……
虽然还不知道,武传安为何要隐瞒郭令欢借狗得来的珠宝的去向……
但至少,李正一想明白了,武传安或许与这颗夜明珠有点关系。
猜到这一点。
李正一有种如释重负之感。
但很快,他心里又紧张起来,想到突厥一开口就是要把阿史那允臻公主嫁给大周的皇太孙,难道是冲他来的?
不过,没道理啊……
历史上的突厥。
确实有与武则天商议过公主入嫁大周的事宜,可一年以后,武延秀奉武则天之命去突厥接亲,却被默绰无端扣下,再然后,就以“武则天没有派大唐皇室的李家宗亲前来接亲”为由……
背信弃义。
撕毁和约。
再之后,就是大举进犯大周边境,甚至深入到陕北、河北之地。
到处烧杀掳掠。
可以说是无恶不作……
观其恶劣行径,颇有些像近代的小日本完全泯灭人性的大屠杀……
这段血淋淋的历史,光是想想,李正一都觉得毛骨悚然。
他亦开始猜测。
突厥默绰可汗嫁女此举。
绝对是别有深意……
再联想到,刚才吐屯的言语之间,一直有意无意地在强调一件事,那便是想要将公主嫁给皇太孙……
皇太孙三个字。
意味着将来有一日,会做皇帝。
如此看来,默綽可汗此举是有野心的,分明就是冲着一个位子去的——未来的大周皇后之位!
若是真这样。
一切都可以说得通了。
默绰可汗之所以会主动提出,割还河西之地、出兵契丹这般的好事,甚至还带上了草原至宝前来进奉大周,主要是瞅着未来的皇后之位……
试想。
若是他们真的得逞。
有朝一日,突厥公主阿史那允臻真成了大唐的皇后,不用怀疑,默绰可汗肯定还会有下一步的计划……
至于到底是何计划。
李正一还不完全知道。
但是,关于这次两国之间的和亲,他很清楚,若是按照历史的正常轨迹,最终,这亲是没有和成的……
退一万步讲。
就算是突厥的公主真的嫁入皇室,也绝对没那么容易,登上皇后之位的,毕竟中原女子也不是吃素的……
想及此。
李正一沉沉一叹。
看向大殿之上的滴漏,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时辰……
此时此刻。
武则天和大胡子的商议刚结束,二人从文思殿出来,重回万象神宫。
也不知。
他们密谋了些什么。
但李正一注意到,大胡子的神情,好似是满面春风、喜笑颜开,而武则天却脸色阴郁,看上去心情不大好的样子……
见武则天回到殿上。
本来方才还如集市般热闹的大殿,忽然就安静下来,众臣皆悄然起身,拱手行礼,一片祥和宁谧……
殊不知。
武则天刚一落座,就收到一封来自兵部侍郎的加急密奏……
只见武则天正襟危坐,打开密奏,差不多看了两三秒,便雷霆大怒……
刚想发作。
却又立马忍住火气,说道:
“今日,朕有些乏了,诸位爱卿,还有突厥使者们,你们都先退下吧!”
听到这话。
众位都起身,作揖告辞……
而李正一瞧着武则天的神色,眼里蕴着的,真的是雷霆之怒……
难道是朝中发生了很紧急的军情大事,可武则天碍于突厥使臣也在殿中,不好当即处理,便让众臣都先行离开?
正想着。
武则天又说道:
“姚爱卿,狄国老,武三思,你们三个且留在殿中,朕有话要问!”
闻及此。
他们三人当即驻足,拱手道:
“是,陛下!”
而余者众人,缓缓离开……
想必此时此刻,绝大多数朝臣的心里,或多或少,都对武则天刚才“收到密奏之后,想发怒却又压下火气的反应”而百思不得其解……
甚至有些担忧。
然后,才带着满肚子的疑惑,一步一回头地,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殿。
待众人皆已离开……
武则天先是命上官婉儿把殿门紧闭,然后甚是着急地走下台阶。
走近后,对他们三人说道:
“你们可知,兵部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