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兰陵王死后,其早就视成为俘虏的达娜儿皇室成员便跃跃欲试,想脱离大倾的桎梏。
因此,在众望所归之下,兰陵王最小的弟弟达娜儿。塞摩伦率先集合休养生息多年的达娜儿群众起兵造反。
大倾刚历经一场叛乱,实不宜再次从京都调兵遣将。且元倾帝自平定天下之后,大倾国早已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争。与日日夜夜弯弓骑射的达娜儿兵马相比,自然就落了下风。为今之计,便只有逸亲王的精兵大军可与野蛮粗犷的达娜儿相抗衡。可逸亲王在西境,达娜儿在东镜,两厢相隔十万八千里,如何对战?待逸亲王的兵马到了边境,只怕达娜儿。塞摩伦已经攻入京都。
一时之间,朝廷上人心惶惶,坐立不安。
而元倾帝,仍旧威严淡漠的坐在龙椅上,眉宇沉稳,眼神平静如水。所有人都以为皇后失踪后皇上必然会失魂落魄甚至不理会朝政,可让人惊讶的是,元倾帝非但没有丝毫失落,反而对政事更加勤俭起来,只是偶尔望向旁边的空位,有些微的发愣失神。
只是想到眼前局势,他又不得不掩下心中思念担忧之情,沉冷的看着底下议论纷纷的大臣。
“皇上,臣有本奏。”左相落文谦在百官窃窃私语之中执起相笏走了出来,眉眼一片平淡。周遭议论的声音突然戛然而止。
元倾帝眼神未变,“讲!”
“昔年皇上念在达娜儿民众憨厚朴实,遂多年来礼遇之,可如今不过十多余载,达娜儿竟然恩将仇报,实为可恨。微臣以为,当给予警示。”
“哦?”元倾帝俊眉微挑,“丞相有何建议?”
落文谦缄默一会儿,抬起头来,目光直视着元倾帝。
“敬亲王。”
此话一出,大殿之上顿时一片寂静,落针可闻。许多大臣都低下了头,装聋作哑。谁不知道敬亲王对皇后一往情深,这么多年以来皇上都对敬亲王颇多忌讳。可如今能解燃眉之急的,也唯有敬亲王而已。
元倾帝眉眼沉沉,并没有发怒,也没有说话,只是目光深邃的看着一脸平静无波的落文谦。
这时,又有一个声音响起。
“臣……附议。”
众大臣愕然,竟是忠义王?
过了一会儿,安亲王也走了出来。
“皇兄,臣弟附议。”
群臣屏住了呼吸,头埋得更低了。
而后,左边第一排走出来几个身穿铁甲战袍的男子,拱手道:“微臣附议。”
“臣附议。”右边所有皇室宗亲也陆陆续续站了出来。
紧接着,安阳侯、靖阳侯以及新一任的静宁伯几位伯爵侯爷全都站了出来。
“臣等附议。”
时间一点点溜走,站出来的大臣越来越多。
“微臣附议”
“臣附议……”
直到满殿大臣已有四分之三都站了出来,元倾帝才懒懒抬眉。
“还有谁要附议的?”
话音刚落,剩下的四分之一全都跪了下来。
“臣等附议。”
元倾帝眼眸更加漆黑深邃,忠义王和安亲王却陡然跪了下来。
“请皇上以大局为重。”
瞬间,身后百官齐齐下跪。
“请皇上以大局为重,派遣敬亲王出兵击退叛贼。”
声音洪亮,在偌大个金殿之中嗡嗡回响。
元倾帝默了一会儿,慢慢的站起来。底下百官均将头埋在地上,许多胆小的已经头冒冷汗,心里不住的惊恐打鼓。
直到所有人都以为元倾帝不会开口的时候,才听到他低哑磁性又略带淡漠的语气。
“准!”
“皇上?”忠义王惊愕,眼底亦浮上欣慰之色。
“皇上圣明!”瞬间朝拜声响彻大殿,比之刚才更加洪亮。
元倾帝懒懒的侧过身子,单手负立。
“传旨,今有蛮夷作乱,朕任命敬亲王为统帅,剿灭蛮夷。命韩将军,魏将军,二人为副将辅佐之。另,率皇家暗卫军三千人随军出发,剿灭叛贼,朕……重重有赏。”
韩将军、魏将军两人立刻下跪。
“臣遵旨领命,定不负皇上所望。”
“嗯”元倾帝似是累了,摆了摆手。
“退朝吧。”
大内总管顺公公立即站出来,高声喊道:“退朝——”
午后的阳光充裕而炽热,照得整个皇宫都略显沉闷和低压。元倾帝一个人静静站在太液池便,此时他已经退去朝服,换上了一身普通的月华长袍,站在白玉拱桥上,负手临湖而立。
身后有脚步声靠近。
“皇上,忠义王求见。”
元倾帝半眯的眸子睁开,眼神若一汪深湖。
“嗯”
不一会儿,忠义王来了。
“微臣参见皇上。”
元倾帝转过身来,淡淡睨视着他。半晌,挥退了伫立在数步之遥的侍卫太监,才淡道:“你想问什么?”
忠义王一顿,抬起头来,见眼前男子目光深幽如海,波光涌动间看不清眼底的神色。他不禁微微叹了一声。
“你——”
“你想问为什么我会同意让二哥带兵?”他话音未落,元倾帝就已经截断了他。
忠义王沉默着点了点头,“我以为……”
元倾帝转过头,看着湖光粼粼的池水,神色默然之中带着几分叹息和惆怅。
“她一直希望我能够跟二哥和平相处。”
忠义王身形一震,压抑心中已久的疑问终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她……在哪儿?”
元倾帝半闭了眸子,没有说话。
“漓……”忠义王忍不住唤了一声,私下里他们都不会君臣相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