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怪杰
东北宗泰和六年(1206),宋韩侂胄以恢复中原为名,兵分三路大举伐金。*
南宋大将皇甫斌率领数万名中路军由确山(今河南确山)、褒信(今河南包信店)分路进攻蔡州(今河南汝南)。听到另一战场的郭倬、李爽兵败的消息后,不敢再孤军深入。当时正好赶上溱河(南汝河最大的支流,今名臻头河)涨水,于是退军到溱水,扼桥固守。
金廷任命完颜赛不(这人名字中的“不”字着实烦人,为何当初不译成“布”字?)为都统、万奴为右翼副都统率军奔赴溱水阻击皇甫斌率领的中路军。
完颜赛不派蒲鲜万奴与完颜达吉不分别率左右两路大军乘月黑风高之际摸黑渡河,等到两军全部渡河之后,完颜赛不亲自率领精兵直趋桥头。宋军正熟睡之际,没想到敌人忽然铁马冰河入梦来已从侧后方奇袭而来,被屠了个稀里糊涂,也许很多宋兵到死都没来得及反应过来自己是在现实中被杀了还是在恍惚中作了一场永远都睡不醒的噩梦。
那些侥幸从敌人马刀下逃脱的宋兵在夜色的掩护下逃往真阳路(今河南正阳)。等大伙儿睡眼惺忪地退到陈泽(今河南固始县陈集)时,正准备趁天还没亮透抓紧时间找个草垛睡个回笼觉重温被惊断的旧梦时,忽然喊杀声四起,早已埋伏在这儿的金军提着大刀冲出来,把闻风丧胆的宋军杀得一片狼藉。
溱水一战金军出奇制胜,斩首2万级,缴获战马杂畜千余匹。在击溃宋中路军后,金军乘胜连下淮南诸州县,长驱直入至长江北岸。宋东路军畏敌后退,西路军干脆向金朝奉表投降,宋廷震恐。
于是金宋再签和议(即嘉定和议*)。蒲鲜万奴因军功晋爵一级。
转眼间到了卫绍王末年,金北疆千户耶律留哥起兵自立,起义军攻城略地,屡败前来镇压的各路金军,队伍迅速壮大至十余万人,营帐百里,威震辽东,成为金廷的心腹大患。
卫绍王命令完颜弼为元帅左监军控御辽东,重点对付留哥叛乱,但是完颜弼不愿意出守东京,强烈要求回军京师。卫绍王震怒,把这个不听话的家伙贬为云内防御使,改命完颜承裕率60 万大军浩浩荡荡赶赴东北剿灭耶律留哥,当时蒲鲜万奴也奉命随军出征。
大名鼎鼎的完颜承裕大人正是那位曾在野狐岭大战时率领着15万本应负责支援策应的金军在一旁默默地观望着自己的战友被砍杀屠宰的那位金国“英雄”。最后他觉得时机成熟了,英姿飒爽地一挥大手,气壮山河地喊了声“兄弟们跟我撤!”亲率15万大军火速撤退。逃到会河川之时,蒙古军追上来,将15万金兵狂屠全歼,最后完颜承裕元帅金蝉脱壳只身一人逃入宣德。这哥们儿逃回去之后,赢得了宽宏大量的卫绍王的谅解,只是受到“除名”处分而已。由于战事频仍急需武将,宗、卫绍王、宣宗),朝廷却一直对王先生念念不忘,动不动就下诏书召他做官。老王懒得搭理朝廷,住在山林里面白天读读书晚上看看星星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后来,万奴听说老王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请他出任自己的参谋之官。这一回,已经七十多岁的老王居然欣然应命。
万奴夫妇俩恭恭敬敬地请王先生就在辽东地区脱金自立建立割据政权等相关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老王没有凭空作答,而是先认认真真地算了一卦,然后才有理有据地作出了答复。老大爷审时度势,认为**无能的金政府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而以万奴为代表的女真族复国势力高涨,且万奴势力浩大足以南面称君,于是力劝万奴于大金龙兴之地重振金邦。接着他又举了一个成功榜样激励万奴夫妻俩,遥想当年大金灭辽,辽末耶律大石带了一票人马仓皇逃到西北地区建立了政权——西辽国,君不见直至今日辽国已被灭亡近100年了,可人家西辽国不还是岿然矗立于蒙古草原西边吗?(神机妙算的老王万万没有料到,在他说完这话后还不到3年的时间,西辽国就被蒙古铁蹄踏平了)
经过王参谋的占卜和分析,李仙娥也劝她老公早作决断。不听老婆劝的男人是成不了大器的,于是万奴下定决心不复听命于金朝,实施割据自立。王浍也被万奴拜为宰相,此后近二十年间,一直是辅弼万奴运筹帷幄的股肱之臣。
在万奴叛金称王之后,按理说,作为逆贼的参谋官,王浍先生应受株连被夷灭全族才对,可有趣的是,不久之后,金廷又犯老毛病了愣是把老王由太中大夫(从四品)提拔成中奉大夫(从三品),同时还下诏书表扬了他。从金廷死皮赖脸地召老王出来做官,并没完没了地提拔擢用他的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养成了某种坏毛病,想要一下子改掉还真不容易。
贞佑三年(1215)春,万奴发动兵变,以东京(辽阳)为根据地,积极向外扩张势力,以图在东北立足。他分兵两路主动出击,命偏师南下,主力挥师北上,以攻取上京为战略目标,迅速占领了咸平、东京、沈州、澄州等地区,接着又进攻婆速府路,攻掠上京城等地。需要点出的是,万奴攻取的这些城池,并不在蒙古军手里,有的在耶律留哥的辽军控制下,而大多数是从金人手上夺过来的。
不久,万奴就率领主力一路凯歌打到了上京城外,上京守将拒不投降,于是万奴下令将城池团团围住,满怀壮志地宣称要不惜代价强攻下这座城池。看来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在所难免了,城中守军做好了长期对峙的准备,可是还没过几天呢,令他们吃惊的事儿就发生了。
那是一个清冷的初冬早晨,守军士兵登上城墙观察敌情,惊喜地发现一夜之间对面密密麻麻的敌军营帐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万奴气势汹汹地放出话来要不惜代价把上京城拿下,怎么可能才过了这么几天就偷悄悄地趁黑溜走了呢?守军不敢掉以轻心,俗话说兵不厌诈,这一定是万奴那家伙在搞什么阴谋诡计!绷紧了弦的守军高度警惕地等了十几天才放心大胆地松了一口气。原来万奴的老巢出大事儿了。
在万奴得意洋洋四处出兵之际,东辽国王耶律留哥得知他的老巢东京城内只有他的爱妻李仙娥驻军留守,趁着防守空虚,留哥与可特哥乘机袭破东京。
蒙古监军、东辽国副帅可特哥将军俘获了万奴的爱妻李仙娥,被她的美貌打动,执意要强纳她为小老婆。留哥苦劝,不听,二人产生了嫌隙。
等到1216年,成吉思汗派兵去辽东取三千契丹兵来为人质,命人责备可特哥说:“你强纳万奴之妻为小老婆,太不像话了,捆来见我!”可特哥心里底虚,于是铤而走险会同东辽国中反蒙势力发动了兵变。没过不久就毫无悬念地被蒙古军队平息了,这是后话。
万奴进退失据,曾一度丢掉东京,只得在附近州县转悠着打游击战。起兵之初,万奴一路凯歌,当地很多猛安谋克人都归附于他,但等他连遭挫折时,归附他的那些“墙头草”立即转投到别人怀抱里去了。在这种逆境中,万奴认识到辽东宣抚使的名号不够威风,已起不到多大的号召作用,必须改弦更张,树立起建国称王的新旗号,才能起到召集辽东将士,收揽辽东人心,谋求女真复兴,重振女真民族精神的目的。于是万奴返回咸平,集中力量夺回了东京,并于1215年10月,称天王,建国号“大真”,年号“天泰”,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建国后辽东地区的许多猛安谋克人见他势盛又投回到他的怀抱。
大真建立之初,处境维艰,被蒙、金、辽三国包围,阻隔了与外界联系的陆路通道。
辽东南部和东部的金朝成为新政权最紧迫的威胁。金廷对这个反贼(万奴)恨得牙痒痒,实行内部瓦解策略,以高官厚禄为诱饵,图谋通过笼络和分离其军心来把新政权从内部搞垮。金朝还积极调整辽东部署,诏谕辽东诸将齐心协力共讨逆贼。
至于万奴的死对头耶律留哥更是非得同他争个你死我活不可。俗话说一个山头上容不下两只同一性别的大虫,从老子的床上绝不允许传出第二个男人打呼噜的声音。在这一点上,万奴和留哥心有灵犀不点通:辽东土地上有且只能有一个老大,而且那个老大是且只能是——我自己。
金国与留哥的威胁很严重,然而对万奴的大真国威胁最大的还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蒙古。木华黎率蒙军攻占兴中府后,拔锦州,平张致,占广宁,克懿州,很快完成了对辽西的经略。接着长驱直入辽东半岛。木华黎这次入辽东,进军神速,辽东半岛诸城争先恐后地归降蒙古,这一形势,给万奴造成了巨大压力。
万奴自贞佑三年春兵变后,军事上常常处于失利状态,在与金军和留哥作战过程中,早已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了。十月称帝建国,也未能摆脱困境扭转被动局面。现在,蒙古骑兵风驰电掣般杀将过来,万奴面前似乎无路可走。
1216年10月间,在木华黎雄师兵锋东指途经东京时,蒲鲜万奴递出降表。蒙军当时的主要攻击目标是金军,叛金自立的万奴已是金朝的敌对势力,俗话说敌人的敌人是自己的帮凶,自然可以利用万奴来对付金国,同时还可以利用他来牵制辽东的另一个蒙伪政权(留哥的辽国),于是蒙古军接受了他的投降,并按照蒙古的规定,把万奴的儿子帖哥送到蒙古侍御营作人质。
蒙古军的一贯政策是:拒不投降者,殷情的蒙古军一定会不辞劳苦地亲自把你送上黄泉路;举城投附者,予以重用,并可保留原有势力,仍令其驻守原地。
这下子,万奴就钻了蒙古军政策的空子,他虽然名义上对蒙古称臣,但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基本上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假如当时蒙古人对万奴进行测谎实验的话,毋庸置疑,他们会观测到以下的实验效果。
蒙古人问:李仙娥是你老婆不?
万奴答:是。
蒙古人问:你是真心实意地归顺蒙古不?
毫无疑问万奴会斩钉截铁地回答:是。
实验结果:在万奴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测谎仪的指针平静得好像躺在热炕头上睡觉的猫咪;而在万奴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测谎仪的指针却骚动得好像发春的野猫。
当蒙军尽略辽东半岛诸城,继续向东推进时,万奴也随之出征,率部东走。他见蒙古军旨在掳掠财物,所到之处,一掳而过,并不在主要城市、关隘驻兵。万奴通过麻痹蒙古,使它松懈了对自己的防范,不久趁蒙古军不注意率众十余万,逃到了朝鲜平安北道铁山郡海上的海岛上去,这就脱离了与蒙古的附庸关系。万奴龟缩在海岛上故意作出一副局促蜷伏,无意卷土重来的龟孙子姿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整顿,万奴从龟壳里伸展四肢在1217年正月率部出海岛,踏上了东迁的旅程。先转战于鸭绿江下游一带,四月攻破大夫营,万奴率主力军北上进攻隆安府(吉林农安),金辽东、上京等路宣抚使兼左副元帅(前面一长串官衔说的是同一个人——蒲察移剌都),可惜这哥们儿官挺大胆子忒小,没作任何抵抗就吓得弃城逃往汴京。万奴继而进军上京,上京行省太平(人名)暗中投降了万奴,焚毁了金朝宗庙,活逮了元帅承充,杀死了留守将领。本以为内外勾结,上京唾手可得,不料半路杀出个女中豪杰来摧毁了他们的计划。元帅承充的女儿见义勇为代父坚守上京,不久又有金朝援兵来相助,久攻不下,万奴只好撤军东去曷懒路、速频路交界地区。
直到1219年的时候,万奴听说成吉思汗带着20万蒙古大军西征去了。这可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绝好机会哪,于是万奴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再次攻打上京。据说这一回,他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居然运用了“生化”手段),终于攻克了上京。
话说万奴来到上京城外不好好筹划怎样攻克城池,却命令全军士兵不分白明黑夜地四处去逮一种白色的小雀儿。大伙儿都觉得很纳闷,咱这领导吃饱了撑得慌倒无所谓,可是却苦了我们这帮手下,每天早出晚归满树林子里转悠就是为了给他逮小白雀儿,你说每天辛辛苦苦尽瞎胡闹些什么事儿呀!
逮来上千只白雀后,万奴下令在它们的羽毛上涂满白磷,然后本着爱护小生命的精神,把它们全都放生了。俗话说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当受到惊吓后,我们就会本能地回到家中去安慰受伤的身心。可想而知,这些受到巨大惊吓的白雀一重获自由就迫不及待地飞回它们在上京城内的“家”(窝)里去了。这些小家伙的栖息地就是城内茅草房的屋檐下。那时上京的房屋几乎全都是茅草房。这些白雀回到家后,见到久别重逢的老婆孩子,自然是异常开心。一激动,难免就要扑棱扑棱翅膀,涂在羽毛上的白磷和茅草一摩擦就迸发出了激情的火花,那真是干柴遇见了烈火,顷刻间就引燃了城里的房屋。就在城里一片混乱之时,万奴大军趁大火攻克了上京,这是后话。
此时木华黎被调往中原,蒙古军已撤出辽东,不知咋格捣得万奴的儿子也从蒙古返回了辽东。于是在1217年六七月间,万奴杀死了蒙古留守(监军)耶律捏儿哥,叛蒙古自立。改国号为东夏,年号仍延用天泰,建都开元(治所在今东宁县东),并置南京(今吉林延吉东)、北京(在今牡丹江市附近)两个陪都。也有人说其国号本为大夏,因地处东方,为别于西夏故而名之。朝鲜史籍称之为东真。
万奴建立东夏国时期,金朝在东北的统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辽东行省退处婆速路(今辽宁、吉林东部和朝鲜东北部)一隅。而由于内讧不休,留哥部也已没有能力与万奴相匹敌。经过不断的用兵,东夏国势力所及,包括了金的曷懒路、速频路和胡里改路地区,疆域范围大致为东至日本海,西起张广才(源于满语,意为吉祥如意)岭,南至婆速府与朝鲜青州(朝鲜咸镜北道一带),北界黑龙江。
依照蒙古人恩仇必报的处事风格,万奴的背叛行径一定会遭到蒙古人报复的。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蒙古人的雷霆之鞭却久久没有到来。
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蒙古正忙着与金朝角逐中原,同时还忙着把雷霆之怒加到西夏身上,顾不上分兵辽东来收拾万奴。
二、万奴抓住了一个讨好蒙古人的机会,使得蒙古人博回了失去的面子,并觉得东夏还是有利用价值的,不妨先容它多蹦跶几年。
那么万奴抓住的那个讨好蒙古人的机会是什么呢?
前面咱们讲过在1216年,耶律留哥的部下耶厮不发动契丹人民起来反抗,将成吉思汗派来的300名蒙古人杀害,除三个漏网外,其他297人全部罹难。推举耶厮不在澄州(今辽宁海城)称帝,国号辽。留哥灰溜溜地逃往草原,求成吉思汗派蒙古军来支援。
耶厮不被蒙古军和辽东金军击溃,逃到了高丽境内。这个政权经过N次内讧,最后喊舍成为首领。他们在高丽境内辗转流窜,给高丽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高丽不堪其祸,只得请求蒙古军来帮助镇压。于是在1218年,高丽军40万,蒙古军1万,留哥率领的契丹军8万,共同围剿喊舍等困守的江东城(今平壤在大同江以东的部分)。为了讨好蒙古,万奴派出2万东夏军助战。次年正月,喊舍自杀,辽军残部10余万投降。
由于万奴同志这次的马屁拍得恰到好处,赢得了蒙古暂时的谅解。
高丽为了表达感谢之意,每年向蒙古和东夏国进贡,还约定两国遣使至高丽受纳贡物。此后,蒙古派往高丽督催贡物的使臣都先到东夏国内,然后与东夏的使臣结伴一同去高丽纳贡。据《高丽史》记载,蒙军元帅哈真曾教育高丽说:“果与我结好,当先遥礼蒙古皇帝,次则礼万奴皇帝”,可见蒙古已经承认了蒲鲜万奴帝位的合法性。万奴还特意派遣使节跋涉万里前往成吉思汗西征驻跸之地朝觐,表达了尊崇的礼节。这种友好关系一直维持到1224年,前后达六年之久。
1229年,窝阔台即蒙古大汗位,是为元太宗,亲率大军攻金。太宗二年(1230年),蒙将撒礼塔、王荣祖率大军征辽东,不久就占领了辽东大部分地区。
随后兵锋指向东夏国,天兴二年( 1233)春,蒙古派出了太子贵由为统帅,众多诸王参加的大军,取道高丽,由东南部攻入东夏国。
万奴知道大难来临,决心拼死一搏。于是前往依山临江, 地势险要,“城坚如立铁” 的南京(今延吉的城子山古城),准备在这里抵抗到底。丞相王浍、元帅完颜子渊等率重兵云集南京,在这里严阵以待蒙古大军的到来。至于上京方面,则由太子帖哥坐镇监国。
九月,蒙古大军攻至东夏国南京。尽管南京“城坚如立铁”,但在蒙古军队强大的攻击面前还是显得那样脆弱。在抵抗了十多天后,城池被攻破。太子贵由亲自监斩,把蒲鲜万奴、丞相王浍、元帅完颜子渊三人当众处斩。折腾了几十年的万奴同志最终身首异处了,作为独立主权的东夏国不复存在了,至此蒙古完全据有东北地区。
这时窝阔台汗派来信使,指示贵由太子不要废掉东夏,而是让万奴的后人在蒙古军队的监督下继续管理这个藩国。就这样,太子帖哥得到赦免,由“皇帝”降格为“国王”。改年号“天泰”为“大同”,意味着接受蒙古大汗的统治,“天下一家”。
蒙古留下东夏政权作为自己的藩国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的高丽国时而归附时而反叛反复无常,蒙古需要一个制衡高丽国的藩王政权存在,当然也需要它为之守疆护土,镇压远在海边一带的反元势力。这样,蒙元朝廷就允许东夏国仍然存在,由万奴后人继续维持管理着该地区的政务。就这样,作为藩国的东夏,自此对蒙古一直归顺服从,又苟延残喘了五十余年。
你还别说,东夏国还真不辱使命,在它存在的这五十余年间动不动就派兵出击高丽。据《高丽史》记载,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东夏的兵马入境侵扰。1257年,入登州的一次多至三千余骑,1258年还派出水师围攻高城县的松岛。高丽被折腾得够呛,只好恳求蒙古出面干预,东夏这才悻悻地撤走。
直到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五月,设立海西辽东提刑按察司,东夏属地同国内其他地区一样由朝廷统一管辖治理,至此东夏藩国才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品文吧 - 为您精选好看的小说 www.pinwen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