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植所在的这个组,是红心鞋厂第四车间的底部小车间的第三班第五组。
组长叫李志坚,四十多岁,三级师傅水平,长得有些偏瘦,经常戴着一副近视眼镜。
曹小植向他走去的时候。
他正将一只光面皮鞋,摆在办公桌上面。(其实就是一张旧工具桌)
弓着腰,看来看去。
这位组长大人眉头紧蹙。
貌似这只皮鞋,出了什么质量方面的问题。
这位李组长,人品虽然说不上有多好,但也说不上有多坏。
对曹小植的态度也一样,虽然说不上有多好,可也说不上有多坏。
所以,曹小植对他的印象也是一样,说不上有多好,但也说不上有多差。
见李组长正忙。
曹小植改变了想法。
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去惊动李组长。
不过,他现在也不想打道回府。
要知道,曹小植特意跑到红心鞋厂来,除了因为好奇心作祟之外。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他想告诉李组长,自己的身体并无大碍,明天可以继续来上班。
……
李组长在忙乎手里的工作时。
曹小植也没闲等。
他哼着小曲,东张西望。
目测一下,这个底部小车间里,大约有四十多张工具桌。
整个车间里面,一共有将近两百号工人。
在这二百多号工人当中,既有师傅,也有学徒。
除此之外,还有品检、杂工、包装工等等其他岗位的工人。
但不管是什么工人,身上都穿着统一的蓝色厂服。
都系着一根粗围布。
有资格坐在工作桌(工具桌)周围干活的,都是师傅级别的技术工人。
底部车间的师傅工基本上都是男性。
不像面部的那些技术工人,基本上都是女性。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底部跟面部不同。
底部有些技术,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搞定。
比如像“拉鞋邦”,“拉沿条”,“拉子线”这些技术活,都需要花费不小的力气。
否则,就无法拉紧。
因此,一般的女性,根本奈何不了。
这样一来,学底部技术的,自然都是男性了。
而底部师傅,自然也是男性。
当然,女性也有,但极少。
这些师傅工,四个人围成一桌。
一边做皮鞋,一边有说有笑。
这个年代的国企工人,是非常牛比的。
就算是厂长,都没权利直接炒他们的鱿鱼。
因为,在这个年代,工人是国家的主人。
厂里的boss们,对他们这些工人,既没有人事权,也没有财权。
因此,无法起到绝对的约束作用。
这样一来,很多工人们,在工作的时候,比较懒散,积极性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像迟到或者早退这种现象,司空见惯。
甚至,有的工人,十几天都没见个人影。
作为一个从21世纪重生过来的重生者。
曹小植发现,从现场来看,这个底部小车间,除了气氛很懒散以及工作的积极性很低之外,他们的生产模式,也是非常落后的。
不像曹小植重生前的那个年代,稍微具有一点规模的鞋厂,都是机器操作,流水线作业。
哪怕规模很小的皮鞋作坊,也是分工协作式的生产模式。
比如:拉鞋邦的专门拉鞋邦,贴底的专门贴底,打杂的专门打杂。
这样一来,既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大量节省人力成本,还可以杜绝大量的材料浪费。
但这个红心鞋厂完全不一样。
就比如,这个底部小车间,实行的是一条龙的工作模式。
换种说法就是:他们并不是分工协作的模式。
而是每一个师傅,从第一步开始(鞋楦上钉纸板),一直到最后完成(鞋底戳花)----只要是涉及到底部的程序,都是一个人搞定。
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分工协作的效果,等于1 1大于2。
而这种一个师傅做全套的效果,哪怕他们个个都是在百分之百发挥,最多也就是1 1等于2。
何况,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
工人们的精神状态是如此懒散,积极性是如此之低。
除了生产模式很落后之外,曹小植发现,他们的制鞋技术,也是非常落后的。
这个年代,西方那些发达国家,在制作皮鞋的技术方面,早已普遍性的实行了冷压技术。
(注:冷压技术是鞋底和鞋面用特殊的胶水进行粘合的粘合技术,在这个年代,被称为冷压技术。)
可红心鞋厂呢,居然还是使用“拉沿条”和“上子线”这种非常原始的技术。
说真的。
若不是曹小植在小时候,他爷爷曾经为当地的几个大人物特意制作过类似的皮鞋的话。
那么,作为一个从2022年重生过来的九零后,他压根儿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原始的制作皮鞋技术。
(科普一下制鞋方面的知识:用胶水进行粘合的话,只要将鞋面上跟鞋底粘合的部位进行打磨,再将打磨灰处理干净。
然后再用处理水,涂在鞋底里面,进行处理。
等处理水干了之后,再在鞋面和鞋底粘合的部位上面刷胶水。
鞋面和鞋底上面的胶水干了之后,再用高温烘烤到合适的温度,就可以进行粘合了。
这样一来,不但花费的时间很短。
而且经过胶水粘合的鞋底和鞋面的交汇处,也不容易漏水。
----技术不达标的皮鞋排除在外。
可像这种使用“拉沿条”和“拉子线”的制鞋方式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