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这场表演里,只有自己是自己的导演,只有自己是戏份的主角。
周转财后来居上,他上台表演的是一首《父亲》,让整个课堂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
当然,从周转财的歌声里,大家都能听得出来。
他们的人生始终在挣扎与徘徊。
同时,在可能与不可能的边缘,大多数人都感同身受。
方无柱在想,很多人都会由于生在异乡而怀念自己的亲人,只是内心那个所谓的“老板梦”还未睡醒。
他们,追逐理想的脚步,还在每一个“白天似夜晚”的睡梦里跋涉着。
“娱乐归娱乐,我们不管有太多的心思都要沉静下来,都要把私心杂念抛在一边。”
“因为,还有伟大的使命——为人生而低头奋斗的使命,需要你我去完成。”
“那么,就请将心思回归到我们的培训会上来吧!”
“我接着开始给大家解析‘三商法’的核心要义。”
吴中有说这话时,显然比开始上台的时候,要沉稳得多了。
他抄着浓重的南湖口音,抑扬顿挫地说道:
“所谓一商法,它是以柜台的形式出现的,把产品单一地摆放在柜台里,等待着四面八方的顾客前来购买。”
“也就是一种守株待兔的销售形式,卖出一份产品获得一份产品的利润。”
“这一点,商业学家给他一组很形象的数字表达方式,也就是5个10相加,其结果等于50。”
方无柱听罢,有些云里雾里。
但是,台上的吴中有,依然自我陶醉,越说越有兴趣。
他接着说:
“由于历史的进步,商业的发展,这‘一商法’运行了一段时间,已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于是就出现了较为先进的‘二商法’。”
“那么,究竟什么是二商法呢?请看…… …。”
说着,吴中有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二商法”三个字。
当然,从吴中有写的那几个字来看,应该是学者型的。
果不其然,周转财偏过头来悄悄地告诉方无柱说:
“吴中有是南湖某高校的经济学老师,听说在校的时候主要授课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此人来这个团队已经有三个月了。”
方无柱不解,于是怼道:“吹牛!你怎么知道?就凭他吴中有自圆其说?”
“你不信唛!但事实就是这样。”周转财说。
“我怎么相信?我还可以介绍我自己是月球大学的教授呢!这样你也相信?”方无柱慢言细语地说。
“不和你说,还是仔细听吧!”周转财建议道。
可是,台上的吴中有说话的兴趣正浓。他接着说:
“所谓‘二商法’就是,它是以公司与员工的形式出现的。”
“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由于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他们之间就有矛盾的产生以及利益的冲突,其效益只有5%至30%。”
吴中有提高嗓音说:“商业学家同样也给它一组很形象的数字表达方式,也就是10乘以1,加上10乘以2,一直加到10乘以5,其结果等于150。”
“由于历史的车轮是不断滚滚向前的,这‘二商法’运行了一段时间,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
“于是,就出现了当今全球最先进的卖货方式----‘三商’。”
吴中有话锋一转:
“当然,三商法和二商法的共同之处也是以公司与员工的形式出现。”
“不同之处在于,由以往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全面转化为合作的关系。”
“何为合作关系?也就是合得来则合,合不来则找另外一家公司合作。”
“由于他们是合作的关系,也就没有矛盾的产生,以及利益的冲突,其效益工资竟高达15%至60%。”
方无柱看到吴中有越说越有劲,看样子,此人真的把自己当成一个人物了。
“这种水平的人来这里,现在每个月有多少薪水了?”方无柱问周转财。
可是,周转财并不直接回答他,而是说:“这个团队里只要你做到A级经理时,不是一个月多少薪水的问题,而是数钱都可以数到手酸的地步。”
在那种情况下,方无柱只能是常常的叹一口气了。
因为,方无柱所期望的是现实的东西,像吴中有那种“大学教师”,如果没有年薪二三十万,他怎么肯委身于一个小小的“直售(传销)”团队呢?
当然,在那伙人中,他们不将自己称为“传销团队”,而是美其名曰“直销团队”。
至于将其说成是“传销团队”,这话是方无柱自己理解的。
方无柱接下来在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后,有些失望地继续记录着那些不太现实的笔录。
吴中有走下台来,边演讲着,边在人群中穿梭,偶尔还用眼睛盯着那些往窗外偷看的女孩子。
他说:“商业学家同样给它一组很形象的数字表达方式,也就是10的1次方,加上10的2次方,一直加到10的5次方,其结果等于111110。”
“大家不难从这三组数据可以看出,这‘三商法’要比这‘二商法’‘一商法’先进许多许多倍。然而…… …。”
吴中有突然停止了演讲,会场里迎来了难得的平静,大家都迅速将目光射向他。
那时候,方无柱感觉到吴中有好比某大牌MX似的,脸上流露出成功者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