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难舍难分
“这是何物?”
“我听说你手腕疼,就把这个笔搞出来了,你试试用起来会不会好一些。”
萧卿灵捏起一支笔,有些不习惯的换了个抓笔姿势,写了几个字,“比毛笔轻很多,写字也快了很多,就是抓笔有些不舒服。”
秦淮靠近萧卿灵,站在她的背后,伸出右手捏住她的手。
“和写毛笔的姿势不一样,我教你握笔。”
萧卿灵轰的一下红了脸,任由秦淮牵着她的手练字,脑袋有些晕乎乎的。
“怎么脸这么红?”
萧卿灵推开秦淮,退了两步,“这两天暑气重,有些热的。”
秦淮将她额间细密的汗珠抬手擦掉,“你没生病就好。
你试试我教你的写法,要是习惯以后就用羽毛笔批奏折。这样你手腕的负担小了,就不会在疼了。”
萧卿灵小声说了一句,“多谢。”
“那不许难过了?”
“什么?”萧卿灵有些没反应过来。
秦淮凑近她耳边轻声道:“临夏在嫁进伯府也还是你的人,等你嫁进来我还让她伺候你。”
“你别说了,去那边坐着,不许打扰我做事。”
萧卿灵嗔怪一句,感觉自己热的快要中暑了。
秦淮嘴角带着笑意,老老实实退回太师椅上,默默陪着萧卿灵批阅奏折。
细碎的阳光打在脸上,听着耳边传来细碎的书写声,连日来的疲惫让秦淮有些撑不住闭上了眼。
萧卿灵忙了两个时辰,眼看屋内昏暗下来,刚要喊人掌灯,就见到趴在桌案睡着的秦淮,嘴角不禁勾了起来。
悄悄走进几步,
“敢在帝王的御书房打盹,该罚。”
说完低头俯身,亲了亲他的鬓边,却被对方一把拽入了怀中。
“原来你也有调皮的时候。”
萧卿灵做贼心虚的板起脸,“你装睡。”
“刚睡醒,还好醒的及时,不然怎么看到你与众不同的一面。”
萧卿灵板着脸,企图用冷清的表情蒙混过关。
“是你先动的嘴。”
“什么?”
秦淮见她水雾一般的眸子中泛着迷茫,心头一动低头,不由分说的吻住她。
萧卿灵微微动了动,伸出手臂勾住了秦淮的脖子,轻薄的龙袍滑落,露出一节白嫩的手臂。
二人缠绵许久,都有些动情。
“陛下,要掌灯吗?”
随着一声叩门声响起,沉溺其中的二人如梦初醒,做贼心虚一般分开。
这临夏要赶紧嫁人,秦淮有些火气的砸了咂嘴。
萧卿灵抿了抿唇,感叹还好临夏来得及时。
二人各怀心思,到底是冷静了下来。
“我该回去了。”秦淮不舍得说道。
萧卿灵嗯了一声,替秦淮整理了一下凌乱的头发。
秦淮捏了捏萧卿灵的手腕,将一盒药膏递给了她。
这是跟灵灵柒兑换的治疗腱鞘炎的药膏,能缓解萧卿灵的疼痛感。
“不要太拼命,每晚睡之前让临夏给你涂抹药膏,很快就会好的。”
“我知道啦,天色不早了,你快回吧,路上小心。”
话是这么说,萧卿灵勾着秦淮的手却没松开。
二人眼神触碰,带着些许难舍难分,终于秦淮理智占了上风,转身离去了。
目送他离去,萧卿灵手指紧紧握住的药膏,心里早已软成了一片。
回到家里,秦淮怎么也睡不着,索性就又誊抄了几章《石头记》,权当是练字了。
练字能宁心静气,出一身汗晚上也能睡的沉一些。
一连几日,秦淮过得都相当舒坦。
鹅毛笔和炭笔的事情交给刘也去开店售卖,琉璃厂也慢慢走上正轨。
炎炎夏日,秦淮也有些懒散不想做其他事情,每日就是去吏部点卯,跟在张辅清身边学习一下日常工作,回来练练字抄抄《石头记》,偶尔进宫见见媳妇,日子非常清闲。
这一夜醒来,沙沙的竹叶声在响起,屋外移植的竹林已然翠绿,泛出淡淡竹香。
时值盛夏,竹林幽深很是凉爽,秦淮早起打了一套拳,神清气爽的换上了官服。
“大人,外面来了一群人,想要求见您。”
秦淮有些迷茫,最近他也没干什么惹众怒的事儿。
“不是来找茬的,是想来找您给提名的。”
“您在咱们书局连载的那本《石头记》,这些天一直被尹庄和大酆双杰等人在飘香馆未作品评,好多人听说都买来看了,结果昨日咱们书局连售卖带预定,一下子就卖了一万本,您又火了。”
“我不是署名曹雪芹吗?他们怎么知道是我?!”
秦淮为了不惹眼,特意用了原作者的名字,哪成想这才不到几日,马甲就掉了?
“是书院陈大儒,昨夜与诸位先生夜读时喝的有些多了,嘴上没主意将你的名字透露出去了,结果一下就弄得人尽皆知了。”
吴晓良崇拜的看着秦淮,那本书他也看了,文笔真是厉害。
“今天还要早朝,你让那些人先散了吧。”
“恐怕不行,好多人从昨晚就在咱们墙角蹲着了,就在等您呢。这会儿怕是后门都被堵住了。”
秦淮沉默了一下,想到了一个办法,
“你派人去传话,就说午饭过后,我会在大风书局开一个时辰的签售会,到时候要签名还是提字都可以,让他们都去那边排队,先到先得。”
吴晓良兴奋地点头,然后笑嘻嘻的将怀里的《石头记》拿了出来。
“大人,要不您先给我签一个,练练笔?”
“添乱。”
嘴上呵斥着,手上却已经从怀中掏出一根炭笔,规规矩矩的将名字签了。
对于读者,他一向很惯着。
“多谢大人!”
吴晓良高兴地将书揣进怀里,一路小跑出去传话。
等外面的人散去,秦淮整理好了官服,坐上软轿,在赵虎的护送下入了宫。
朝堂之上,秦淮站出队列,整理了最近肃清朝野的事情,抄家杀头十几人多人,剩下的人轻则贬谪重则流放,如果没有大造化,这辈子很难再回到帝都了。
空出来的五十几个官职,秦淮和张辅清研究了小半个月,终于敲定了一批人。
其中就包含在丰芜县令王元,赵家窑县令王进义,平城府知府刘子毅,五城兵马司的梁光。
锦衣卫的李凌被秦淮直接调任大理寺少卿,白年和柳明泽也给了个副指挥使。
将这些人安排妥当,他在朝廷中也在不是孤身一人奋战,也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