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言
君言
“启禀陛下,臣等已商议多次。。。。。。。。。。”
说话的还是李圃,如今他虽说只是暂代中书事,但隐隐间已是群臣之首,此等军国大事,也必然由他代群臣禀奏,只是说到这儿,李圃稍有些尴尬的停了一下。
其实他这里也有些无奈,群臣商议的结果着实有些差强人意,后周使臣来朝本就出乎意料,谁也想不到前些时还剑拔弩张,转过头来便提出和议,这还不算,还要与大秦结为世代盟好,和西夏,金国打打停停这么多年,大秦上下头好似一次见识认清了这位邻居的无耻和软弱。
即便是李圃也在想,若是没了大秦,中原是不是早就满地腥膻,重演了五胡乱华时的惨象了?如此中原汉家之诸侯,一战不成,便卑躬至此,比之南唐一味自尊自大,还要让人觉着不可思议。
没想到的事儿,自然便应对仓促,众人商议良久,也是众议难调,有人以为,有潼关天险在,无论后周还是金人又能如何?不予理会便是,这是守成之议,赞成之人殊少。
有人则以为,数年之前,与西夏相约伐金,西北自此战事消弭,大军战于河中故地,大败金人于汾水之畔,大秦这才能全力伐蜀,一扫大秦百年之颓势,而今金人,西夏相峙于云内,战事绵延,攻伐惨烈,而后周趁我伐蜀之时,陈兵江上,欲行不轨,不行惩戒已是无奈,若与之盟好,何以对前方将士,何以对天下煌煌众口?这是连战皆胜,野心膨胀的,说话有些说不到点子上,附议之人也少。
还有人将远交近攻的故事又拿出来反对与后周结盟,殊无新意,让人觉着提议那位多数是没有自己定见的,自然没人置喙。
而多数人,都是同意与后周结为盟好,但这盟怎么个结法,又能从中为大秦得到多少好处,众人之意也是不一而足。
其实归根结底,是大秦百多年来,东挡西杀,却从未曾跟人结好,即便是数年之前,和西夏议和,也不过是打来打去,谁都奈何不得谁,而金人压迫甚急,又有赵石这等异数在中间搅合,这才仓促定下和议,相约攻金,要说有多少约束力,谁也说不清楚。
这种情形之下,后周这种诚意十足的结盟方式就让秦人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了,大秦可不像后周,和金国的和议,大大小小,零零碎碎加起来,起码已有十余次之多,自然是经验十足,也难怪大秦上下觉着有些难以应对了。
所以,商议了数次,但结果却是实难让人满意,主张结盟的虽是多数,但到底该提些什么条件,从中能得到什么,又会有哪些麻烦,也真真让大秦这些治政良才挠破了头皮,说到底,还是贫儿乍富,和诸国交通太少的缘故了,而大秦僻处一隅,也实在算不得泱泱大国,难免有些锱铢必较的小家子气,又丝毫没有一点外交总是以实力为基础,实力足够时,可轻易撕毁和议的想法念头,换句话说,就是过于实诚,大有盟约一定,便不能轻易违之的意思,实际上已是走进了一个思想误区里面了。
但皇上问起,就算商量的不怎么样,却也要拿出来说一说的了。
“臣等以为,可与之结为盟好,然细节之处,尚需谨慎斟酌,所以。。。。。。。。。”偷眼瞧了一下皇帝陛下,见陛下并无异色,这才硬着头皮接着道:“臣以为,如今我大秦兵威之盛,主客之别已分,又非急务,当三思而后定才是。”
听他说完,景帝李玄谨已经皱了皱眉头,分明就是拖延二字罢了,让他有些不满,但李圃不像杨感,一些话总是拐着弯说出来,听着让人舒服,但回去细想,又能从中琢磨出许多其他的意思出来,这就让他感到分外别扭了。
觉着帝王面前,功过是非,虽不能泛泛而论,然你杨感世受国恩,难道在朕面前,就不能说一句真心话出来?总是拿些好话来糊弄朕,将朕当成了什么?三岁小儿吗?
这也是他对此等老臣不满的缘由之一了,而李圃不同,此人说话做事,颇多刚直之气,更难得的是,为官多年,却还是一副有什么说什么的性子,偏偏又有惧内的名声,有许多人在私下里,都称之为呆学士,若非其精通政务,为政之时又最为公正,身后又有李家支撑,这样一个颇多侠气的人物,断不会走到今天的位置上来的。
但到了景帝李玄谨这里,这些短处却又都成了长处,所以几年间,不但将户部整个交给了他,如今更是有意任其为同门下平章事,接任杨感之位,可谓是荣宠备至,朝中无人能及的。
所以若是旁人说出这么一个主意来,也许景帝这里刻薄之言早就喷薄而出了,但此言是李圃说出来,景帝李玄谨却只是皱了皱眉头,平静的道:“此事确实不急于一时,可容后再议,但诸卿下去不可怠忽,总要拿个像样的章程出来的。”
这就是轻轻放过了,李圃虽有些羞惭,但其他人却只有又羡又妒的份儿,看来杨相之后,就是呆学士为首了。
不过和他们想的其实不太一样,此事虽然是程出来,送朕决之。。。。。。。。。。”
廷议又继续了两个多时辰,群臣这才饥肠辘辘的陆续离开,而李承乾却被留了下来,众人也都心知肚明,李承乾虽然枢密副使职位落空,但圣眷却是不衰,此时留下,不定就是陛下为了安他之心。
李承乾的人缘并不太好,颇有人幸灾乐祸的在想,李蛮子粗鲁骄横,有他的老对头在枢密院压着,也该老实些时候了,哼,等那赵石回朝,他的日子须更不好过,看他以后如何得意的起来。
而乾元殿内,景帝传了饭菜,还让人送上一壶温酒,让李承乾坐下相陪,温和如旧,李承乾眼眶一热,险些没掉下泪来,方才的胆战心惊以及种种不甘和愤怒皆没了踪影。
其实这就好像孩子被打了一巴掌,正满心的委屈,大人这时稍微抚慰几句,都不用给什么糖果,孩子哪还记得方才挨过巴掌?
说的虽有些过分,但官场之上,尤其是这个时代,面对帝王之尊,这个比喻可是一点过分的地方都没有的,更何况,还有陛下的一番心腹之言在等着。
“还记得当初太子三哥势大,朕入兵部历练,也没碍着他什么,便处处打压掣肘,真真是。。。。。。。不堪回首啊。。。。。。。。”
“只有卿家在朕为难之时鼎力相助,朕这才能在兵部大展拳脚,未曾虚耗了时光,而尘埃落定之时,朕每每思之,只觉满朝文武,只卿家与赵石可为朕之腹心,一心只为了朕好。。。。。。。。”
。。。。。。。。。。。。。
“而今赵石领兵在外为朕征战,所作所为,无负朕之期望,得此良将,朕之幸也。。。。。。。。”
“而卿家呢,虽无殊功,但在兵部任劳任怨,也是朕的肱骨之臣,但你与赵石不同,赵石年幼,却屡立大功,但不宜加功过甚。。。。。。。其实照朕的意思。。。。。。。。”
“好了,先不说赵石,就说卿家吧,卿家现在可是在心里怪朕亲疏不分?”
“微臣不敢,能为陛下效绵薄之力,已是微臣几世修来的福分,哪里还敢寄望其他?陛下赏的,臣不敢推辞,陛下不赏的,定然有陛下的道理,微臣心里断不敢稍存半点怨望之心。”其实这个时候,李承乾已经安下了心来,虽然没有得到枢密副使之位让他心有不甘,但那不算什么,只要他圣眷还在,早晚有入主枢密院的一天,着急也是无用,想清楚这个,他的心情也就安定了下来,而此时的诚惶诚恐,多半到是故意做出来的了。
景帝微微点头,笑了笑道:“不用如此,在这个上面,卿家却需向赵石学上一学,赵石在朕面前,就自在的紧,也敢对朕说真话,当初多少人都说蜀军不堪一击,大军势如破竹,后蜀指日可平,只赵石一人在朕面前不时提醒,蜀中山川险峻,民风悍野,应谨慎提防,或有不测之事蓦然而生,当时朕颇不以为然,但现在想来,却是句句良言啊。。。。。。。”
李承乾这下才真坐不住了,他主掌兵部,蜀中战事虽是出力也不算小,但论起来,蜀中民乱骤然而起,兵部这里却是一点防备也没有,若是蜀中战败,后果真真是不堪设想,这才是他一直有些心虚的地方。
听到陛下这番话,羞愧之余,却也真是嫉妒到了骨子里,在蜀中战事上,他李承乾与他嘴里的毛孩子一比,却还剩下些什么?也难怪陛下如今口口声声皆是赵石如何如何,显然在陛下心目当中,赵石的分量已是越来越重。
“此皆微臣之罪,不能未雨绸缪,致使前方战事崩坏,实是有负陛下恩遇。。。。。。赵将军劳苦功高,其才胜臣百倍,如今陛下既任李大人为枢密副使,而兵部左侍郎之位不如便让赵将军补之,陛下以为如何?”
景帝瞅了他一眼,李承乾心里一拎,赵石的赏赐一直没定下来,一个是功劳太大,另外一个就是他故意拖延了,而他如此说,一半是为了试探陛下的意思,另外一半,却是觉得,任此人领兵在外,还真不如留在兵部,他是兵部主官,在兵部根深蒂固,赵石若是进了兵部,漫无根基之下,还不任他揉搓?
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完成了从轻视和瞧不起,到如今深深忌惮,欲做长久打算的转变。
“兵部左侍郎?”景帝喃喃了一句,接着一声轻笑,却是笑的李承乾心里突突直跳。
“朕再想想,你们二人皆是朕之肱骨,但朝野间的非议可曾停过?都说朕信用的,便幸进于高位,卿家如此,赵石如此,连齐子平,李虎等都有提及,朕登基未久,所以这个名声朕不想担也得担下,朕虽为天子,却堵不住悠悠众口啊。。。。。。。。”
说到气闷处,景帝站起身来,在殿中来回踱步,李承乾也赶紧站起身来,在旁侍立,想开口说话,但仓促间,却不知怎么开口。
那边景帝却是继续道:“所以朕要用你们,却也要为你等着想,有功不能大赏,有过却要重罚,非是朕心狠,要借你等堵天下悠悠众口,也是为你等着想,不想你等立下功勋,反而不能安享富贵,却要成那众矢之的,明枪暗箭,最后弄个。。。。。。。。若是那样,朕心何安。。。。。。。。赵石如此,你也一般,唉,这天下之事,真是难料的紧啊。。。。。。。。。”
景帝说到动情之处,眼眶也开始泛红,噗通一声,那边李承乾已经跪倒在地,叩首不已,哽咽道:“陛下仁爱之心竟然一至于此,微臣。。。。。。。。。微臣。。。。。。。”说到这里,已是泪流满面,不停叩首,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景帝快走两步,上去轻轻将李承乾搀了起来,重又坐定,这才勉强笑道:“当初朕初自登基之时,就曾对赵石言道,愿其为朕之霍骠骑,替朕扫平天下,但现在想来,赵石不负于朕,却是朕有负于他啊。。。。。。。”
李承乾心情激荡,听了这么一句,知道赵石回京,虽立下大功,但封赏却可能不能尽如人意,胸中块垒尽消,豪气渐起,“陛下怎老说赵柱国,微臣不才,也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景帝连声称好,他今日之言,到是多数出于真心,李承乾这里又是一阵撩拨,笑容终于也渐转欢畅,“卿家现在只须为朕看紧兵部,不须虑及其他,你等的功劳,朕皆记在心里,今日不赏,还有来日。。。。。。。。。。。。”
(近来不知怎么,书评区挑毛病的多了起来,当然,关注度上升,是好事,但阿草还是要说一句,二三百万字了,朋友们明白这个概念吗?就好像这么多的人,有一两个天生畸形的再正常不过,其实就像现在阿草提到的廷议两个字,是明朝才有的制度,但现在用出来,在网络小说里并无不可,没必要较真。
有些词句不当,是阿草的错,但阿草要劝上一句,细枝末节的毛病就别挑了,挑来挑去,读书的乐趣没了,会把自己恶心到的,哈哈,开玩笑,阿草以后认真些,尽量不出什么幼稚的毛病就是了,不过七月流火这词儿阿草是真没想到,一直就以为是很热的意思,抱歉,至于昨日黄花,这个阿草认为没错啊,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都有,但阿草认为,还是昨日黄花靠谱些,呵呵。。。。。。。)【品文吧 - 为您精选好看的小说 www.pinwen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