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衙(二更,继续求月票)
宫内,内衙。
大太监,内衙少监徐春大惊失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怎会如此?
自十几年前一场宫变之后,内衙人事变幻,却再未出什么大的风波,一个是内衙受创极重,在随后平蜀之战中出力甚微,内衙上下,心里都蒙了一层阴霾,致使许多下属开始自行其是,不听内衙指使。
二来呢,内衙变故,让当今陛下刻骨铭心,加之内衙实力大减之下,出力甚少,所以陛下也不再以内衙耳目为重。
之后除了让亲信之人掌内衙权柄外,也只偶尔听听内衙探闻,于是,在正德年间曾兴盛过一阵子的内衙,却是没落了下来,也就没什么好折腾的了。
到得徐春上任内衙少监,内衙元气略复,徐春年纪轻轻,又得陛下宠信,心里也有一番抱负,掌了内衙权柄,自然要有些作为,招揽些人手,安插些亲信,长安的风吹草动,此时已大多瞒不过内衙的耳目了。
只是徐春志不在此,常年在陛下身畔,耳闻目染之下,目光早已不在长安这处方寸之地,金国,西夏,后周,南唐,这才是年轻的内衙少监大人的目标所在。
而让徐春烦恼的,并非是内衙人事混乱,人手不够指使,人才不多什么的,而是内衙在外间的谍探首领们,听调不听宣的态势。
实际上,这还是要拜当年那场宫变所赐,那时内衙群龙无首。接下来,新帝登基,对内衙又是一番清洗,而当年王灵鼻率领入宫的,又都是内衙精锐,其中各处内衙首领就有五个,可以说,整个内衙精华,都差不多毁在了皇宫内苑之中。
还在外面的内衙头领们也多数隐匿了起来,这些人都是什么人。只要藏身起来,真的不好找,后来寻出来的也就小猫两三只,还都是些倒霉透顶的家伙,非是内衙之人多有本事。。。。。。。
之后朝堂尘埃落定,但内衙却已经一片狼藉。
曹太监虽然忠心,但年纪确实老了,又没有多少野心,掌管内衙期间。对内衙所属管的也很宽松,只要能送些消息过来。不至于让陛下问起,无言以对就行。
这么一来,还能有好?没几日,他手下那些比猴儿还精的家伙们便找准了这位的脾气,外间消息不断,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够上面使唤就成,那些隐匿起来的探子头儿们再没现身,但任你派下去什么人。也再指使不动手下人等,再明显不过,这些家伙们藏是藏起来了,但却不愿放下手中权柄。
等到徐春上任,却是悲剧的发现,自己只能在长安城还能施展些手段,外间事。传来你也只能听着,不传你就不知晓,内衙在地方上的谍探俨然已如诸侯割据一般了。
试探着派了两个人下去,一个直接灰溜溜回来。说是差点没了性命,不知是切词狡辩,实则怕的厉害,自己跑回来了,还是真的如此。
来,就更别说,此事还闹的满城风雨呢。
不用多说什么,出事的正是定军侯府。
据手下说,定军侯府昨日一天,就处置了三十几个家奴丫鬟仆妇,其中十几个被打断了腿,和着剩下的,一起赶出了定军侯府。
当然,这里面,有近一半都是宫中赐下去的,定军侯府的人手下没留什么情面,但却还是给宫里的贵人传了信,言道,这些人仗着自己身份,在府内结连成党,弄的府中其他下人敢怒而不敢言。
而昨日,更是有人不知受了何人指使,在饭菜中下毒,欲谋大将军子嗣,府内正在严查此事,大将军一怒之下,做事有失分寸,还请宫中贵人们恕罪云云。
这些人,有太后赏赐下去的,有皇帝陛下亲口御赐,还有太子殿下赐下的,五花八门,而发生了这种事,宫中贵人们觉得丢脸还不够,又能说些什么出来?
但徐春却是知道,这些人,十之**都是内衙耳目,损些人手不怕,让他吃惊的是,大将军竟然做的如此决绝,竟是一副要将府中内衙耳目一扫而空的架势。
约定俗成的规则被打破,对于内衙人等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无疑,在那些朝堂大人们眼中,内衙密碟,就像是讨厌的苍蝇,虽遭人厌恶,也微不足道,却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存在,而这些苍蝇有些时候也是用处的,能将一些垃圾吃干抹净,还能传传花粉什么的。
这就是内衙存在的基础,他们和后世的锦衣卫完全不能相比,甚至连前朝控鹤府之类的地方也不足以相提并论,因为他们没有实际的权柄。
但现在,有人开始摇动他们的根基,明着告诉他们,府中容不得朝廷耳目,这真的是个坏榜样,若无应对,很快,京中许多人家便会效仿,内衙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意义。
这无疑是**裸的挑衅,内衙也别无选择,只能反击,不然也许不用旁人动手,陛下那里的怒火就足以让内衙烟消云散了。
但做出此事的不是旁人,而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的话,徐春背后一片冰凉,向陛下哭诉?陛下会怎么说,几乎不用想,根本不用想着陛下将火发在大将军头上,定是要怪内衙养了一群废物。
但若什么都不做,陛下知晓了,还是要怪罪的,这个时候,他是真的后悔了,不该那般敷衍于大将军赵石,以人家如今的权势,连陛下都要忌惮万分,何况自己这样的小人物?
(月票,这一章回头看了看,阿草自己也觉着废话有些多,但阿草绝对没有凑字数的意思,只是写着写着,就这么下来了,以前有人说过这个问题,但阿草就是没办法改,还好,最近够努力,码字比以前要多不少,情节上进度也就快一些,要不然这对不起书友们的支持。)【品文吧 - 为您精选好看的小说 www.pinwen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