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其他类型 > 将血 >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卷终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卷终(1 / 1)

卷终

沈鹤所云并无多少惊世骇俗之处。¢£,

自古以来,汉字几经演变,到得如今,与古代象形文字已然相去甚远。

不过简化字体,尤其是所谓的通顺行文,并非那么简单,这可以说是一个繁冗巨大的工程。

而通顺行文,也过于笼统,属于可大可小的范畴。

而在这样一个时机,这位皇帝宠臣上书延及此事,真的很难让人相信,这是沈鹤自己的意思。

此事和科举改制看似无关,但只要往深了想一想,就能明白,两件事其实相辅相成,完全可以并为一处考量。

皇帝陛下要在文治上下大功夫了,这是许多朝中重臣听闻此事后的可做,做成了,便是流芳千古。不成……怎么能不成?有着皇帝陛下一力支持,武人们也不会在此事上作祟,甚至于还会鼎力相助。

毕竟,从景兴年间开始,大将军赵石等人,便是最为坚定的革新一派……

这样一来,文武同心,皇权鼎盛,再多的艰难险阻,也不足为虑。

成武九年二月。礼部郎中沈鹤的奏疏被下发中书议决,月末。中书议决,回奏于宫内。

三月,成武皇帝下旨,晋齐子平,为国子监祭酒,文章阁大学士,与翰林学士沈白等人一道,主持修订大秦文字,文理事。

由此,也拉开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文字革新的序幕。

与此同时,朝廷谕令接二连三到达各路,科举改制也终于从大秦朝堂扩散向了地方。

此时,成武鼎革,也就此达到了一个**,文武两道,在野心勃勃的成武皇帝加力推动之下,齐头并进,席卷大秦属地,其中恢弘壮阔之处,难以细表。

成武九年五月,出使后周的使节归来,带回来的消息并不算美好,后周上下,虽有动荡,动静却不能说大。

后周……嗯,应该称之为宋了,宋人朝堂内外重臣,大多在静观其变,使节走马观花,却是不能一一探及。

也就是说,宋人几乎是悄无声息间,便完成了改朝换代。

这对于大秦来说,不算好,却也不能说坏。

但攻宋一议,就此作罢,而且,宋人也惧秦人趁机来攻,许诺今后岁币,再加一成,以换秦人息却来犯之心。

七月,大将军杜山虎终于回京述职。

段从文,领河中宣抚使之职,率兵镇守河中。

拖了一年多,大将军杜山虎终于辞去兵权,回到了长安。

之所以拖了这么长的时日,一来呢,皇帝陛下犹豫不决,二来,京中事故频出,加上去岁大秦有挥兵东向之意,需要杜山虎这样的老将坐镇河中,以窥时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杜山虎本人的意愿,借交接军务,安抚各部大军之机,拖延时日。

不过最终他没有等到最后一丝留任的时机,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所以,也只能黯然离任回京述职了。

和大将军张培贤差不多,这样的军中重将,十有**,都不会轻易抛下兵权,就算他们自己愿意,也要顾忌众多旧部的前程。

身不由己之处,不是常年累月的领兵之人,根本体会不到。

不过,相继离任的两位大秦上将,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张培贤其实算是待罪回京,这位大将军不但为成武皇帝陛下所厌,还得罪了晋国公赵石,下场不必赘言,没有被抄家灭族,已经算是朝廷宽仁了,如今已经回去老家,安度晚年,其他什么,就不用想了。

而大将军杜山虎,却算是正经的有功之臣,虽说回京之后,面临的处境也不能说好,但该得的荣耀,却非是张培贤所能比得了的。

所以,当杜山虎回京之日,一位枢密副使,一位参知政事带领文武官员,迎于道左,并传下圣谕,杜山虎晋一等侯,金银细软,绫罗绸缎,赏赐若干。

事周仿,枢密使张承并列,被时人称之为言相。

大秦的军政鼎革还在延续当中,在成武九年,已经渐渐深入到大秦各个角落。

在大秦成武初年一系列战争以及朝堂政争过去之后,一场波澜壮阔的鼎革篇章逐渐拉开序幕,并很快席卷大秦上上下下。

这是一场对后世有着深刻影响的鼎革,并在很多年之后,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很多人将大秦成武一朝作为一个重要节点,来划分华夏历史,不过,不管怎么说,成武鼎革之后,一个崭新的汉人帝国终于出现在了大陆东方……

(龙盘虎踞春秋事,卷终。)(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选手太老六,周姐呆妹气疯了 穿书七零,大院来了个美媚娇 奇谋问道 别来了,堂口都坐满了 耳畔尸语 邪幽鬼道行 开局血月照上空 通灵神探 百年人鬼情 我在游戏世界中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