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他们一家早就搬到了玉春风的百户所,防备他们东家再报复。
周寅元看过玉春风和马庆抢来的毛皮和人参,尽管不太满意,但是还是认可。
一帮农村的鞑子,当然没什么好货。
但是人家那边毕竟有那个条件,能够弄到野生的动物毛皮。
这些东西拿到天津,不能卖出高价,可是也能满足底层市场。
当然,玉春风他们这只是试水,一开始都是试探性质,证明计划可行,才能开展大行动。
上次他们打鞑子,是清军从北京撤军的路上,过了半个月,多尔衮很快就到了。
这次打鞑子,皇太极是在沈阳呢,距离锦州这么远,头年儿是过不来了。
所以玉春风他们抓紧时间,又过去收了两次税。
而且这次是趁着夜晚偷越国境,到了鞑子深处。
白天,他们趁着鞑子开城门的时候,混进城镇,这次抢的是大户。
当然,这次没敢穿着明军军服,要是那样,人家全城的人看见他们,那就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了。
但是,他们还是没杀人,抢首级,而是又强调是高指挥使让他们来收税。
总之就是一切都和他们原来的行动方式不一样,让人不觉得是他们干的。
―――
这样攒了一堆毛皮和人参,玉春风他们又到天津去。
反正这次也不是真的要用这些毛皮和人参赚钱,就是为了冲击毛皮市场,让祖大寿他们的生意没法做。
玉春风在前世对中国的无序竞争那是太了解了,有一个这么干的,整个行业全都臭了。
不过,玉春风从天津买来了洋人的东西,不但他觉得这个可以大赚,而且自己也能用得着。
什么啊?
西洋自鸣钟。
伪装成传教士的耶稣会特务利玛窦到了中国,决定走上层路线,先接近中国的皇帝。
利玛窦送给中国皇帝的物品有油画(耶稣像、圣母像)、自鸣钟、《圣经》、珍珠镶嵌十字架、《万国图志》、洋琴、地球仪、三棱镜、千里镜、简平仪等。
自鸣钟“以铜为之”,“高广不过寸许”,小巧玲珑。
中国当时即有人仿制,但“大于斗”,不如西洋造的小巧。
玉春风到了明代,也是没有手机、没有手表,憋得要命。
好在是在城市里边居住,有钟鼓楼,可以听到全城报时。
另外玉春风也学会了看星星,可以计算时间。
现在看到了钟表,他当然高兴。
玉春风当然也知道机械钟的原理,只是这个东西这么精密,不是知道原理就能制造的。
现在看到了实物,他立刻指导史淳制造出来。
但是他不是简直做机械钟,那样怎么算他的技术,怎么用这个养活重工业。
玉春风做了电池,变成电动钟。
玉春风宣称这个是不用上弦就能永远自己运行的石英钟,当然轰动了。
这么神奇的东西,卖100两银子一个,不算多吧?
而且,从南洋来的自鸣钟毕竟太小,看着不真亮,玉春风这个是座钟,声音宏亮,整个房子的人都能看见,都能听见,更加实用。
这个石英钟,就算是那些富豪看着也惊叫是宝贝。
这台石英钟简直就是用珠宝堆积而成的,古色古香,大方凝重,石英钟的表面五色斑斓,流光溢彩。
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在石英钟里边还有一些仙人走动,更加让人感到神奇。
天津可是港口城市,洋货也见过,一看石英钟里边的就是外国小孩儿啊!
卖外洋东西的人都是这种黄毛儿!
玉春风是从现代来的人,哪能不明白包装比商品还重要的理论呢?
于是他把那个钟的表面装饰了一下,里边的外国小孩儿就是他自己画的。
他一时也想不起什么欧洲名画,又害怕画个什么天使、大卫什么的,光着屁股,人家再当黄色物品给销毁了。
于是,他就按照他家菜盘子上边的图案,先在后面画了一个蓝了巴唧的东西,也不知道是白菜还是什么。
然后,在前面画了一个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儿对面说话。
画得好看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全都要画成黄毛儿,女孩儿穿着一个鸡笼似的大裙子。
而那个钟面儿,就是金刚钻儿做的,只有南非才有呢!
所有人自己看到,那个钻石闪烁着梦幻般的光彩,映照着里边的人物和时针在不停地变幻。
用钻石做的东西,能不好看吗?
只要东西好,大明的有钱人绝对少不了,立刻成批地买,一次3个5个的。
100两银子,那叫钱吗?!
当然,也有很多人其实就是其他的商家的人,买到这个所谓的“吸天地灵气,自然会动”的“十应钟”,立刻想要仿制。
可是,左看右看,整个“十应钟”连个缝隙都没有,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合到一起的。
以大明这个时代的技术,除非用锤子把整个石英钟砸烂,根本不可能认出玉春风是怎么封闭外壳的。
玉春风在石英钟后面用一个螺丝刀从一个圆槽里边深深地插进去,把螺丝拧死。
然后,他再从外面把一个盖板摁上,把螺丝孔挡住,一个有弹性的铁片把盖板从里边卡上了。
首先这个盖板就很难发现,其次,这个时代大明没有螺丝和螺丝刀,当然无法拆开外壳。
至于为什么石英钟会不用上弦,自己就能走,还得过200年才能有人会制造电池,大明是没有人理解这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