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后来的后来,徐朗常会想——他怎么就看见了她,怎么就喜欢了她,怎么又……
从留意到她的第一天,到后来失去联系的那一天,与她的交集并不多,却又觉得生活里处处有她的影子。
最初也只是对她为何讨厌他带着些好奇,所以小小地关注了一下。那时的林萌是周围人的开心果,和谁都能打成一片,他偶尔远远看着她和好多人肆意玩闹,都会跟着笑起来。奇妙的影响力。
可就是这样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居然也会脸红。
拔河时的小意外让他覆住了她的手,他心里其实有些忐忑,表面仍是若无其事地继续投入比赛。
结束了,他松开手时看她一眼,白净的小脸上,动人的晕红。那抹红与彼时炙热的阳光无关,和他有关。这样的认知让他有些莫名的兴奋。
林萌进校时的成绩并不算出色,但高一结束后,她基本已经将成绩稳定在年级一百名左右。任谁都能看出来她的贪玩,但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有计划性地一步步在实现。
他欣赏这样的女孩子。那时他还不知,自己也算是她的“动力”之一。
高二上期快结束的时候,语文老师组织了一次班级诗歌朗诵比赛,每个人都必须上台朗诵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语种类型都没有限制。那几天班里便掀起了一股诗歌热潮,许多人都抱着各色诗集作思考状。
正式的时间安排在某天的语文晚自习,班长从办公室借来了录音机,方便那些准备了背景音乐的同学。那时候他们还是听卡带,开始前,一堆人挤在讲台边,要将自己的卡带掐在需要的地方。
徐朗坐在位置上轻轻转笔杆,看斜前方两米处趴在课桌上的林萌,心想,她会选什么诗呢?
大多数人选择的诗歌,是课本中出现的,或是课本中介绍过的诗人其他的作品,甚至有人选到了相同的诗。
诗歌朗诵的过程,是如魔似幻的,许多人的表现都体现了喜剧演员的天赋。一位朗诵《再别康桥》的男生,用了《致爱丽丝》作背景乐,声情并茂地朗诵到“波光里的艳影”时,音乐戛然而止。下面的人爆笑出声,连坐在一旁的语文老师也抽了抽嘴角。
林萌选的是席慕容的诗,她一脸正经地介绍席慕容时,他撑着下巴笑了,让许多人意外,却在他意料之中的选择。
她平时跳跃明动的嗓音轻柔下来,双手乖乖地背在身后,眼睛平视前方……他却知道她视线里并没有焦点,就像他第一次注意到她的那次一样,她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轻轻地朗诵出那首《青春的衣裾》。
我是一条清澈的河流
绕过你伫立的沙洲
在那个晴朗的夏日
有着许多白云的午后
你青青的衣裾
在风里飘摇
倒映在我心中
又象一条温柔的水草
带着甜蜜的痛楚
我频频回顾
我将流过不再重回
此生将无法与你再相会
我知道冬必将来临
芦花也会凋尽
两岸的悲欢将如云烟
只留下群星在遥远的天边
在冰封之前
我将流入大海
而在幽暗的孤寂的海底
我会将你想起
还有你那还有你那
青青的衣裾
她微笑着下台时,老师带头鼓了掌,渐起的掌声拉回了徐朗的心绪,他看着她脚步轻快地走回位置,吐吐舌拍拍脸,笑容明媚得好像刚才台上那个带着隐隐哀愁的,声音低诉如大提琴的人,不是她。
大概就是从那天开始,林萌成了他为数不多的视线焦点之一。他愈加关注她的一切言行,揣测她的每一次神情变幻……他意识到自己的改变,但不变的是她对他的躲避。
那次雨天送她回家后,他以为他们的关系会缓和一点,谁知林萌还是将他特殊对待——她对谁都和颜悦色,只在和他接触时带着些可爱的骄傲清高。
是的,可爱。他想这就是区别。他对她有好感,所以觉得她的任何方面,不管优点还是缺点,都有别样的魅力。
他不是天生就能有好成绩,他的一切也是他通过努力得来的。所以高三,对他来说,也是繁忙而紧张的,但依然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瞬间。
林萌高三的几次月考都考得不错,有一次甚至考入了前三十名,他心里有些种子蠢蠢欲动,他们毕业后是不是还能够在一起?哪怕依旧从同学开始。
报考志愿的那一周,每个人都在自习课上呼啦呼啦翻阅资料,他偶尔听见林萌和他的同桌讨论,说想去海边,想去X市,那里有许多不错的大学。
黑色的七月结束后,他收到了来自X市的录取通知书,八月同学聚会时,他没有看见林萌,从他处得知她第一志愿落榜,去了另一个城市。
此后他有搬回了C市,三年的高中生活,就是他与D市的缘分,就是——他与她的缘分。
后来他常觉得奇特,他为什么没有去D市找过她呢?为什么有那么多保持联系的同学,却没有想过联系她呢?
或许那时也不太成熟的他,也有害怕和不确定。他对她,是少年时期萌发的最单纯最简单的感情,他对怎样把握也感到无措,更何况……她一直表现的,都不太喜欢他。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渐渐历练成内敛冷静的青年,身边不是没有女孩子追随,只是心动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