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晨】
莫晓正欲走, 又听芮云常问:“今后你有何打算,有地方投靠吗?”
“这……”
莫晓进书房前就想过了,她现在穷的叮当响,如果离开东厂,只能先去邵家投靠一阵。她也知道只要她开口, 邵望舒必然会爽快答应让她暂时借住他家一段时日。
但她真有点怕他娘亲,昨晚只是初见, 他娘亲就问东问西, 问她本人还不够, 还问她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平日做点什么……
她真是疲于应付,头痛不已,只能尽可能地含糊其辞。若是要借住一段日子,怕还有得是让她头疼的呢!
一想到郑氏很可能将她作为邵府准女婿的人选之一,莫晓就是一阵不寒而栗, 对于芮云常的问题也不由迟疑起来。
“暂时去我府上吧。”
“啊?”
芮云常面无表情地打开公文匣子, 抬眸看看还在发愣的莫晓,接着朝门口掠了一眼, 那意思, 他要开始办公了, 她该自觉回避了。
莫晓反应慢半拍地“哦……”了一声,“那在下告辞了。”
芮云常低低“嗯”一声。
莫晓快走到门口了, 想起来又停步回头:“什么时候去啊?”
“今天。”
她不禁讶然:“这么快?”
芮云常挑眉:“你是打算留在东厂过完这个年?”
莫晓急忙摇手:“不不, 我不是这个意思。那我回屋去收拾, 督公忙完了找人知会我一声就好。”
书房门被无声地拉开,又被轻轻掩上。
阳光温煦,桑纸半透,轩窗外一道纤瘦颀长的身影匆匆离去,步履轻快。
芮云常收回目光,视线移到桌面上那张修改过的籍贯文书上,弯了弯嘴角。
还是要做男人么?
他从书柜中拿出另一只匣子,取出里面折成四方的薄纸,展开。上面是与桌上那份户籍文书一模一样的文字,唯一不同之处是这户人家只有一个孙女,取名晓。
他把薄纸点燃后丢在炭盆里,一直看着纸燃尽成灰。
-
莫晓回屋,在床上抖开一张包袱布,开始往上放衣物与日常用具、书籍。
所以弄了半天,他说要在他家暂住的人真的是她吗?
门口有人悠悠道:“这就要走了,莫大夫都不来和咱家道声别么?”
莫晓一愣抬头,门口一道朱红的身影:“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快?”
“督主告诉咱家的呗。”姜元嘉微笑着走过来,手中托着一只粉青莲花鱼缸,“这是送给莫大夫的,即是临别赠礼,也算是贺礼吧。”
莫晓一低头,见鱼缸中正是他在回京师路上买的那一对红高头,其中一条还是她治好的呢!“姜公公心意领了,可我怕是养不好鱼,送给我也是害了它们。”
他的嘴唇轻轻瘪了一下,笑容这就淡了:“莫大夫是嫌弃咱家送的礼吗?”
莫晓心中暗暗提防,这孩子别又给她玩什么阴的,她就是和芮云常共骑匹马他都不乐意了,她再要搬到芮云常府上,他怕不是要恨死她了?
但这孩子那么喜欢鱼,按说就是要捉弄她,也不会用鱼来搞事情啊!
她苦笑道:“我也只是暂居督公府上,以后会搬去哪里也不知道,是否能有精力好好养护它们更是难说,真的不适合收下它们。”
姜元嘉抬眸朝她笑:“莫大夫就在督主府上养着它们,若是今后真不住那儿,不方便带上的话,鱼就留在那儿也无妨,咱家会替莫大夫照看好它们的。”
莫晓这才恍悟,哦——原来送她礼是假,能多些机会去芮云常府上才是真正原因么?
“我没养过金鱼,若是养不好,你可不能怪我。”她赶紧宣布免责声明。
姜元嘉点点头,将如何喂养,如何换水,如何保温等注意事项说给她听,最后又道:“莫大夫若是不懂,随时来问咱家便是。”
莫晓表示会这么做的,把鱼收下了。
-
时近傍晚,小公公来叫莫晓,她便提着包袱,托着一只鱼缸往外走。
小凳子迎面过来,急忙抢过她手中包袱:“莫大夫,这些小的来拿就好。”
莫晓谢了他,双手拿稳鱼缸。
小凳子叹口气,抬手揉了揉眼睛:“这段时日和莫大夫相处,都觉得习惯了院里有您这么一位……突然要走了,还真让人难过。”
京师来回灵州的一路上,小凳子对莫晓始终颇为友善,照顾得周到妥帖。被他这么一说,她也有些怅然,轻叹口气:“我会常回来看看你们的。”
小凳子点点头。
到了东厂外头,莫晓瞧见那辆眼熟的马车,回头看了眼门楣上那块“东缉事厂”的门牌,轻舒口气,转身上车。小凳子跟着上车,替她将行李放妥当。
不一会儿芮云常来了,小凳子便告退下车,马车缓缓驶动起来。
终于离开东厂了!
莫晓既有几分激动又有几分淡淡的不安。
能离开东厂当然是最令她高兴之事,但她仍是无根无属之人,虽然有了身份籍贯,别人家里总不是久留之地,今后该如何安身立命,都是需要好好考虑的。
芮云常瞥了眼案上的鱼缸:“这是元嘉送你的?”
“额?”莫晓回过神来,点点头,“是的。”
他薄唇微弯:“你能养活?”
莫晓不服气道:“人病了都能医好,养两条鱼怎么就养不活了?”
说起养鱼,她忽然想起她的那匹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