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与外援
“去你的,明明是你刚刚说得,大家都听到了,你耍赖也没用。”吕大钰鄙视道。
“哈哈,我说吕姐,这种说法真的不是我说的……”
“不是你说得,那是谁说得?”吕大钰问道。
张铮说道:“吕姐,我告诉你吧,《华夏青年报》在早前登载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是《国防现代化是买不来的——论新华夏国武器装备发展历程’,这种说法就来自这篇文章。”
“真的假的呀?《华夏青年报》是华夏国**青年团中央机关报,他们怎么会这样说呢?不能够呀。张兄弟,他是怎样说的呢?”吕大钰问道。
张铮说道:“文章是这样说的:1949年全国解放时,世界人口是这样讲的:1957年10月,苏联和华夏国签订了新的国防技术协定,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援助华夏国研制原子弹。根据协议,苏联不但向华夏国提供了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图纸、资料,以及包括原子弹、导弹在内的部分尖端武器的制造技术,而且还派出了大批专家来华帮助开展研制工作。尤为重要的是,他们还帮助咱们华夏国建设了最早的原子反应堆、浓缩铀工厂、核燃料棒工厂,以及核试验基地等,使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少走了很多弯路和冤枉路,而这些援助工作正是在赫鲁晓夫主政期间进行的,所以他才……”
“所以他才对我国原子弹研制情况了解的比较清楚,对吧?”
“没错,的确是这样的。”张铮说道。
“那问题来了,在苏联于1960年悍然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之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不就是我们独立自主的进行的吗?人家媒体说得好像没有错吗。”吕大钰说道。
张铮说道:“人家撤走以后,别无他法,咱们只能独立自主的进行研制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咱们的所谓‘独立自主’,是建立在原来合作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尽管苏联撕毁了协议,撤走了专家,但人家前期所做的那些大量工作,以及留下的大量技术资料、试验仪器和设备,对咱们后面的研制工作,还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吕姐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人家的大力和大量援助,仅靠我们自己去慢慢摸索的话,我们1964年能够爆炸原子弹吗?”
“我看够呛。”吕大钰说道。
张铮说道:“所以,人家给咱们打下的基础太重要了。由此可见,那个所谓的‘二白’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媒体的夸大其词而已。
我们可以对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也可以对科技人员的付出和贡献表示钦佩,但要说上述成果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完全依靠我们自主研发完成的,就有点不够地道了。
可以这么说吧,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没有那些从海外归国的科学家的积极参与,仅凭咱们自己的能力,想要研制出完全具有‘自主产权’的原子弹,我想至少也得需要30年多年,甚至还要多。”
听了张铮的话后,吕大钰说道:“你说得有没错,有老师指导,有资料参考,甚至有实物参照,这对研制工作而言,绝对会事半功倍,少走很多弯路的。很显然,我们的原子弹之所以能够研制成功,且用时比米苏等国要短,这与当时苏联的帮助绝对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