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 复山河 > 第二百五十五章、刮骨疗毒

第二百五十五章、刮骨疗毒(1 / 1)

太和殿。

“臣弹劾,江南总督……”

“臣弹劾……”

大清早刚上朝,永宁帝的耳边就响起了连绵不绝的弹劾声,其中大部分火力都是冲着江南总督去的。

原因非常简单,裴云轩磨磨蹭蹭的抵达扬州之后,就窝在那里不动了。

并没有和大家预想中那样,立即组织大军去救援南京。

朝廷派出的几支援军,全部都停留在了江北,没有渡江南下参战。

武将按兵不动可以理解,总督大人既然到任了,肯定要听命行事。

没有上面的军令,大家是不会主动找事的。不然就算打赢了,钱粮也没着落。

“够了!”

“裴爱卿才刚刚到任,对江南的局势不熟悉,需要时间了解一下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要多点儿耐心,不要一惊一乍的,免得影响到了前线统帅做出决策。”

永宁帝出言开脱道。

对御史言官,现在他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如果不是为了维系虚心纳谏的人设,他早就学习先帝,把这些碍眼的家伙给收拾了。

今天弹劾这个,明天弹劾那个,仿佛满朝文武中,除了他们自己之外,就没有合格的官员。

据护送的锦衣卫传回的讯息,裴云轩一路上可是非常体恤下属的。到了扬州之后,也在积极协调各方关系。

军事上差了点儿,这不是人才刚到任,总得给人家筹备大战的的时间。

刚才出来开炮的,多是出身长江以南各府的官员。此刻家乡正在遭到战火蹂躏,心急是正常的。

不过急着用弹劾手段,给前线的总督施加压力,那就不对了。

要不是他一眼看透了问题的本质,真信了这帮人的鬼话,把江南总督给换了,那就真要坏事啦!

频繁换帅,乃是兵家大忌。

白莲教叛乱发展到了现在,永宁帝已经不奢望,能够立即将他们镇压下去。

稳扎稳打,能够在未来一两年里,收拾完这个烂摊子就不错了。

若是仓促出兵,再吃一个大败仗,应天府肯定要完蛋。

“陛下,江南总督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

不过升迁广西都指挥使李牧担任两广提督,这不符合祖制,还请收回成命!”

督察御史杜良才紧接着开炮道。

看得出来,都察院想搞一波大的。

前面弹劾江南总督,只是一个幌子,任谁都知道朝廷不可能这么快更换总督。

真正的目标,还是人事任命。

以文御武的传统,不允许被打破。哪怕舞阳侯南下担任总督,也是以文官身份过去的。

虽然舞阳侯不是一路科举考出来,但架不住人家有好外甥,先帝直接赐予了屡试不第的舅舅进士出身。

水是水了点儿,终归也是进士出身,看在皇帝的面子上,勉强可以算做文官的一份子。

李牧就不一样了,根正苗红的勋贵子弟,身上半点儿功名都没有,出仕就是武将。

看在军功份儿上,李牧一路做到都指挥使的高位,大家都没有拦着,可是担任提督不行。

通常在战争时期,巡抚的官阶后面,通常都会加上提督衔,代表着管辖一省军务的大权。

一旦让李牧担任两广提督,那么在地方上,他就只需要向两广负责。

平级巡抚对他的节制权,相当于直接归零。

不用想都知道,两广境内的那些武将,后面会听谁的指挥。

几乎可以宣布,广东巡抚和广西巡抚丧失省内的军事大权。

这个先例一开,相当于在文官对武将的长期压制上,开出了一道口子。

既然今天李牧能够拿到,那么明天别的武将,也有机会拿到。多了这个念想,大家就会去努力争取。

“杜大人说的不错,李指挥使长期在广西任职,不适合直接升迁为两广提督。

臣提议,晋升李指挥使为江南提督,辅佐江南总督主持平叛工作!”

大理寺卿丁铭宇紧跟着上前一步说道。

前一句大家听着还正常,后一句直接在朝堂上炸开了锅。

大家说好的一起反对李牧晋升两广提督,你丫的真就只反对他担任两广提督,转头就提名人家担任江南提督。

背刺的远不止一个,丁铭宇的话音落地,李牧紧接着又获得了四川提督、湖广提督、闽浙提督的提名。

全是户籍地官员的提名,以文御武固然重要,但叛军的威胁更具有切肤之痛。

距离武将做大,还有很长的距离。可白莲教叛军的威胁,已经近在咫尺。

武将做大后,影响的是他们手中权力,叛军做大之后,可是直接要他们的命。

虽然自己在京师很安全,可大虞朝是宗族社会。朝堂上的每一名官员后面,都有一大帮亲族。

抛开亲情不谈,他们在官场上捞的钱,也大都运回了老家存放。

叛军到了地方上一祸祸,大半辈子的积累,可就直接没了。

想想自家需要承担的损失,大家突然觉得晋升李牧担任提督的影响,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刚开始文官集团一起发力,着实把永宁帝吓了一跳。紧接着文官内部陷入大乱斗,又让他看了一出好戏。

正是文官们的激烈争抢,一下子让永宁帝认识到,李牧在平叛战争中的重要性。

细数之前官军取得大胜,貌似都是在李牧指挥下完成的,妥妥的将帅之才。

想通了这一切之后,永宁帝直接打定了主意,不再变更人事任命。

皇帝也是要面子的,岂能因为臣子们的一些想法,就朝令夕改。

至于围剿叛军,舞阳侯前面就干的很不错。估摸着要不了多久,浙江也会稳定下来。

稳定了东南四省,再出兵收复湖广、江西等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就连具体的作战时间表,舞阳侯都给做了出来。只要四川和江南方面能够顶住,白莲教叛乱很快就会得以平息。

朝堂上的争斗,李牧完全感受不到,此刻他正忙着和夫人叙旧。

不容易啊!

新婚之后不久,他就领兵出征到现在。换后世的话,分别这么长时间,帽子不知道变成了什么颜色。

封建王朝有诸多糟粕,唯独在这方面做的不错。

敢乱来的,直接上猪笼。

世家大族更是规矩森严,随时都有丫鬟婆子跟着,单独见外男的机会都没有。

前世的时候,李牧不能理解为啥有这么多规矩。身处其中,他才明白避嫌的重要性。

联姻不光是两个人之间的事,同样代表着两姓之好。一旦出现问题,势必影响两家的政治联盟。

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谁都承受不住这种损失。最佳选择就是靠规矩制度约束,从源头上杜绝风险。

倘若规矩无法维系,那就意味着家族走向了衰落,距离覆灭之日不远了。

“夫君,你真不准备回扬州了?”

见李牧对扬州府开出的条件无动于衷,景雅晴关心的问道。

相较于京师公府的规矩森严,在扬州那段日子,才是她最快乐的。

自己当家做主,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女工也不用学。夫人圈子里的应酬,也是别人捧着她。

“回不去了!”

“江南的局势混乱,其实不算什么难事。真想要平定叛乱,其实费不了多少力气。

关键是朝堂上争斗不休,江南距离权力中心太近,为夫又太过年轻。

且先在两广沉淀一二十年,到时候再去南直隶,或者是京师任职也不迟。”

李牧略显伤感的说道。

事实上,对白莲教祸乱江南,勋贵集团根本就不上心,更多的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看京营在平叛战争的表现就知道,典型的出工不出力。南下这么长时间,都没有一份能拿出手的战绩。

前面他迅速出手干掉伪帝,那是为了稳定人心。既然大局稳住了,自然到了该看热闹的时候。

被文官集团打压了上百年,勋贵们也积攒了一肚子的怒气。

以往的时候,拿这些文人世家没办法。现在叛军帮大家动手复仇,勋贵们高兴还来不及。

不光是勋贵集团,九边将门也抱着同样的态度。在围剿叛军的问题上,大家并不是那么积极。

同样持有观望态度的,还有北方各省的士绅。江南官僚集团把持朝政,他们心中同样有怨气。

本来还有南北榜的,可惜随着江南官僚集团的做大,渐渐也出现了漏洞。

在京任职官员的子弟,同样可以参与北榜的考试。一下子就塞了一大帮竞争者,挤占了北方士子的名额。

有怨气没用,科举考试上面,着实干不过这些家伙。

现在机会来了,大家的目标一样,都是希望借叛军之手,削弱江南士绅集团。

从广西一路到南京,看似是叛军一路打过去的,其实也是被官军一路赶过去的。

尽管各方没有进行串联,但在行动上,那是惊人的一致,都在背后推波助澜。

叛军抢劫上瘾,完全是拿着族谱搞清洗。除了少数跑得快的侥幸逃过一劫,剩下的要么投降,要么享受宗族消消乐。

从成果上来看,两广、湖广、江西的世家大族,现在已经陆续遭到了重创。

浙江和南直隶的世家大族,正处于危险边缘。

聪明人都开始跑了,只不过世家大族的产业太多,根本没法进行转移。

就算是跑路,也只是送嫡系子弟离开。更多的人还留在原地,期待着官军能够击败叛军。

并非他们没有魄力,主要世家大族人太多了。光能上族谱的都有几百、上千人,真要是进行迁徙,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

光户籍就是一个大麻烦,地方官还想这些大族为守城出力,可不会轻易放他们离开。

一旦有大族跑路,境内的人心就散了,百姓也会跟着跑,守住城池最后的希望就没了。

丢城失地,地方官是要掉脑袋的。涉及到了自己的小命,谁的面子都不好使。

就算能搞定官府,丧失了族中的产业,想要养活大几千人,乃至上万人,也是非常困难的。

人离乡贱。

在老家的时候,他们是地方一霸,不光拥有大量的土地,还垄断着多个行业。

一旦换了地方,那就是别人的主场。想要虎口夺食,几乎不可能。

大概率会在迁徙路上,就被山贼土匪光顾。

类似的套路,他们自己也玩过,实在是太熟悉了。

理论上来说,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应该出钱出力,组织民团抵御叛军入侵的。

可惜这帮家伙,大都抱有侥幸之心。愿意出钱聚兵,抵御叛军的仅仅只是少数。

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些倾尽家财的都是傻子。

不用出钱粮,没准官军也能挡住叛军。出了钱粮的,可就全部打了水漂。

万一官军没挡住叛军,他们的结局还会更惨。

叛军可是放了话,凡是拿出钱粮支持官军的,全部都要株连九族,并且还兑现了承诺。

反倒是不出钱粮支持官军,还有一线生机。

大多数士绅,都在赌那一线生机。

正是看到了这些人的嘴脸,李牧才确定江南士绅烂透了,果断选择放弃扬州。

大家都这么能玩,那就干脆玩一把大的。

就像自家叔父在信中说的:他们现在的所有行为,都是在为大虞刮骨疗毒。

叛军造成的破坏,只是暂时性的。这是疗毒过程中的阵痛,属于必须付出的代价。

站在李牧的角度来看,倘若计划顺利成功,大虞朝又能续命百年。

相当于在帝国内部,完成了一次区域性的改朝换代。民间债务大量被动清零,社会矛盾大幅度减少。

战后那些被士绅藏匿的土地、矿产,都会再次浮出水面,朝廷只要熬过了最近几年,财政收入就会大幅度增长。

“哦!”

景雅晴略微失落的说道。

李牧的表态,几乎决定了江南地区接下来的命运。

扬州地区有她的朋友,倾巢之下无完卵,这些人未来的命运大概率不会太好。

涉及到了多方面因素,知道事情不是明面上这么简单,她果断放弃了劝说的想法。

“广西其实没有传说中那么糟糕,经过这么多年的开发,早就不是曾经的蛮荒之地。

经济虽然不及京师,但该有的东西,这边几乎都能够买到。

一些稀缺物品,也可以从广州进行采购。因为沿海的缘故,这边海外贸易发达,有许多西洋玩意儿。

放眼整个大虞,广州的繁华,也是能排上号的。

相较于京师,这边的气候更加舒适。尤其是到了冬天的时候,感受会更加明显。”

见自家夫人兴致不高,李牧当即转移了话题。

从繁华的扬州,到百废待兴的广西,两地差距太过悬殊,有心理落差是必然的。

……

最新小说: 宫道 豪门弃女:重生之天才神算 白手起家,蝙蝠侠干碎我的致富梦 凤舞九天:倾城废材太妖孽 天可汗回忆录 餐馆通万界?我赚十个亿很合理吧 盛世独宠:逃嫁太子妃 惹上豪门阔少:拒婚无效 妖娆令:至尊驱魔师 作者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