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 林羽之穿越日常 > 第一百九十二章 乡试五

第一百九十二章 乡试五(1 / 1)

乡试五

高季文官场沉浮多年,深知君心难测,还是大意了,自己这段时间,得皇上重用,做事缺了一贯的谨慎本分啊!

高季文的心情又沉淀了下来,乡试不容有差啊!

......

顺天府贡院,丙字句(上),自己也是有过重点的关注和提前预做过文章的。实际情况是,自己关于民生问题的题目都更为关注,并重点习作,不想竟然真的在自己的关注范围内。

林羽之一时之间心情大定,紧张忐忑的情绪随之平复下来。

林羽之并未着急,而是沉思凝神专注思索,先打腹稿,在心中将要表述的内容,想抒发的观点整理好,理顺思路,再及整理措词。

这科举就这一样,时间长,而且还得住下,不用仓促而就,可以仔细斟酌,谨慎用词。

得益于自己早有过这类命题制艺文章的写作经验,现在需要再重新整理措辞,更加精炼完善,这于林羽之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制艺文章的写作,不仅要讲究内容的雅正,还要注重文内气势的流转,魄力的厚薄,格局的大小,词藻的枯腴。要使气机畅通,魄力雄浑,格局宏大,词藻华美。

更要遵从制艺文的格式要求,先破题、承题、起讲,再提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有效连接好,经过精心购置而成。其中更包含严密的正、反、起、承、转、合。

林羽之在心中将腹稿仔细斟酌了几遍,才开笔打起草稿来。他胸中文墨似涌泉一般,跃然于草纸之上。一行行整齐的馆阁体秀美字迹在毛笔的笔尖成行,肆意挥洒。

林羽之起手破题:“王者尽心于民事,道建而业斯隆焉。”

意思是上位者尽心于民事,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则朝廷兴隆。精炼的把文题取意概括出来,也定下了本文论述的中心。

一个好的破题,必须能笼罩全题,贴切题意,简明又稳重,雄健而高华。

抡文如选色,其面在破,其颈在承,其肩胸在起,其腰肢在股段,其足在结束。其大体在长短纤肥,神态艳媚,若远若近,是耶非耶之间,而总之以面为主。

破题贵在冠冕堂皇,贵在流利,贵在大雅,贵在古律,贵在自然。乃是个小全篇,全篇之神奇变化,在破题时已见端倪。

阅卷者一看破题即可预见全文的水准,决定该文的命运,阅卷时关注点便会集中在破题部分。应试学子多数能把握破题的诀窍,开卷之初,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承题部分紧随其后,“盖必民事尽,而王者之心始尽也。自其始以观其成,道斯全耳。”此承题论。

以民为本,深得民心,这是王道的开始。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则可预计到结果定会成功。这也是全面规划的思想和方法。

承题要接上而生下,承上启下,以圆转不滞、轻便飘逸为工。须要开合议议,纡徐委婉,如登羊肠小路,令人一步一止而九叹息方妙。

“孟子谓,夫凡民易于趋始,而难于图终。王者知其然也。先定其规模以从事,而轻重缓急,随序以施。......无他,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有由然也。”

此为起讲部分,“代圣贤立言”,站在孟子的立场上来论言,一般人的习惯总是开始做某件事时很容易,却难以考虑到最后的结果,而上位之人是了解这些事情的。因此,作出某项决策时,总是要先制定一个规划,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好步骤,然后依序而行。

此起讲部分,旨在说明没有实现王道,没有在一开始就把握好事情的方向,很容易会造成困难的局面,从而引起民怨。

好的起讲,一要说理正,二要命意高,三要遣词古。

“臣谨献其策曰,不可胜食者二,不可胜用者一。”入题,开始献策,解决问题。

“盖为国之道,和则就理,疾则离焉……所以不慕速效而勅之于先。

治民之道,顺则易济,逆则上焉……所以不争霸术而重其所发。”

起二股,讲述为国之道乃是“和”;治民之道乃以“顺”。

“夫君之于民,至阔绝也......”

此过接部分讲述了大力提倡农业生产,人民的生活物质丰富起来,实现安居乐业,但仅仅是只有这些吗?此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王者则曰,吾虽教民山不槎蘖……吾虽教民尺计者市,寸计者字......

今天下老者既不逢宽裕之俗,幼者复生当衰乱之时……王果有意乎此,则彼被润泽而大丰美者,岂独三晋之老成,两河之侠少哉!禹汤之王,兴也勃焉,其道不过如是。”

林羽之中股分四层次来讲述,前三层讲“王者尽心于民事”的具体内容,由“地利”、“物用”、“天时”三方面阐述。

第四层林羽之话锋转折,提出广设学校,大兴教育,那么社会风气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后股林羽之建议执政之人,判断自身情况,做出判断施政,做到不仅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还要教化大众,提高大众道德水平,达到理想的社会形态。此为为君之道。

以上为八股,此即为“八股文”名字的由来了。

......

最新小说: 赛马娘:从被撞飞十米开始 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 人在诸天,寄生成道 骄翎 瞎子捉刀人:开局满级九阳神功 诸界龙劫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仙临 恶毒雌性,开局就送五个兽夫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