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大梁毒妇
购买比例不够50%的, 订阅后满50%即可见 何氏抿唇一笑,先前简宝华生了病,病中只喝白粥,恐怕是憋坏了, 用公筷夹了一块儿红烧肉道简宝华的碗中。
红烧肉的颜色红艳艳的, 肉皮下脂方只有薄薄一层,好似焖肉的时候, 肥油都闷到了下层的梅干菜里。
她小时候确实喜欢吃红烧肉, 但嫁了人之后,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红烧肉对她就有些腻了。
简宝华看向了何氏,她眼角的细纹里也盛着笑意。
不忍拂了何氏的好意, 简宝华夹了红烧肉吃了起来。
原本是硬着头皮的,谁知道吃了之后,便觉得美味至极。红烧肉被闷得极烂, 肉皮却还有些筋道, 最下面的瘦肉也是有嚼劲。越吃就越觉得香, 简宝华选了小时候最爱的肉食吃了下去。
她做了许久的老者,这般大块吃着肉, 口腹满足心中也是满足。简宝华吃到七分饱的时候就放慢了筷,慢慢等着外祖母和何氏吃过了之后, 才停下了筷。
见着老夫人用完, 身后的大丫鬟兰草上前, 手里稳稳捧着托盘, 给老夫人漱口。
齐老夫人并不急着端起缠枝如意纹瓷杯, 而是对简宝华说道:“是做得不和口味,还是身上没有好,你吃的比往常少。”
少时的她吃饭是十二分饱,所以才有了圆润的脸,和胖乎乎的手。通晓人事的她,如今断然不会如此,“我看书中说,要吃七八分饱就够了。”
齐老夫人没有料到简宝华这般说,眉头皱起,“小孩子长身体的时候,怎能吃七八分饱?”
外祖母本就是不苟言笑之人,现下板着脸,看上去更是不好亲近。
她小时候确实有些害怕外祖母,简宝华忍不住想到了过去,如果不是后来,她恐怕一直会对外祖母敬而远之。
何氏见简宝华不说话,以为她被齐老夫人的语气吓到了,连忙说道:“老夫人是关心你,好不容易病好了,再饿病了怎么办?”
简宝华一笑,露出米粒一般的白牙,璀璨的眸子弯了起来,“我不饿。”拍了拍肚子,声音软糯,“以前都是吃撑,不好的。我吃的比七八分多一点。”对外祖母也一笑,“外祖母,我吃的九分饱哩。”
孩子的笑容比春花还要灿烂,落英缤纷,她见过简宝华怯生生的笑,想哭而不敢哭的笑,如今的笑容是程,亲自在京都设立了书院与武院,而当时的帝后则设立了女院,供女子学经史子集及琴棋书画,以陶冶情操。简宝华被父亲送入到外祖家生活,也有此中的考量,约莫六七岁的时候,就可以入女院进学。
这三院,女院的制度宽松,每五日可休一日,女院更是坐落于城东一带,每个休沐日可以回去,寻常同教长说一声,也可以回去休息。书院与武院则要严得多,每十日可休半日,吃住都是在院中不得擅自离开,每月的月末可以连休两天,这两日也是有水分的,程,当地繁华不说,日后更是有少见的海外玩意到京都里买卖。那时候的东西两市,比如今还要热闹一倍有余。
在简宝华看来,现在的西市的人并不多,但何氏显然并不这样认为,抓着简宝华的手,“这里人多,莫要淘气。”
简宝华点头应下。
何氏仍不放心,又和丫鬟们交代了一番,拉着简宝华的手,往里走。
简宝华原本是有些兴致的,没过多久就懒得张望。毕竟她身量矮小,西市里的人又多,从她的角度,只看得到人的下半身,各式的衣裙间或一两件衣帛飘飘,有什么好看的。
何氏很快就选了布料,见着一路简宝华都乖巧,特地买了一包山楂球塞到简宝华的手中。
简宝华看着山楂球,山楂裹着糖霜,白色的霜衣可见红彤彤的山楂,煞是好看,可简宝华已不爱这酸味。想到早晨吃红烧肉的经验,心想许吃了之后便会喜欢,于是就咬了一口。小脸皱成了一团,咕噜噜的,手中的山楂就掉在了地上,当真酸的紧。想到后市的冰糖葫芦,她发愁地看着山楂球。冰糖葫芦串成一串,澄澈的糖浆厚厚一层裹着山楂,薄薄的糖霜实在是掩不住山楂的酸。
何氏有些诧异,“你往常不是最爱吃山楂球吗?”
“好酸。”
“那就不吃了吧。”何氏本就不爱吃酸的,“既然山楂球你不喜欢,还想吃什么?”
简宝华原本是想说不吃的,忽的想到两个表兄最爱的是西市的一家酱猪手,许多年后卖那酱猪手的摊主不卖了,就再也不曾吃过那味道。
“酱猪手。”
何氏一听就知道简宝华念着她的两个兄长,那两个小子是无肉不欢,简宝华虽然吃肉,但是不吃酱猪手的,这显然酱猪手是他们两人喜欢的,心中一暖,手摸着简宝华的头发。孩童的发丝相较于成人的更为柔软,手心里是绒绒的痒意,“不用管那两个臭小子,家里已经给他们备下了。”
“不是的。”简宝华歪了歪头,说道:“我记得飘香阁不远处,有一家酱猪手,味道很好,府里头的没有那家的好吃。”
因为一路没有耽搁,飘香阁也不远,何氏便说道:“那就去吧。”
简宝华没有吃过,原本还担心自己找不到地方,谁知道恰巧有一家卖卤菜的今个儿开张,那卖肉的妇人扬声喊着,“祖传秘方酱猪手,好吃的很哩。”
简宝华的身子一僵,莫不是今个儿这家酱猪手的铺子才开业,那她从哪儿听得酱猪手做得很好?
简宝华并不插话,指尖摸着小猫儿的面颊,许是猫儿有些恼了,用没有伸出指甲的肉爪拍在简宝华的指上,简宝华笑了笑,收回了手。
“不如起个简单点的。”赵淮之说道,“雪球雪点什么的。”
“叫雪球的太多了!”周若苒不肯地摇头,“珍妃养的哈巴狗,就叫做雪球。”
“不如叫做元宵!”周若苒灵光一闪,忽然有了名字,得意洋洋地说道:“圆滚滚的,就像是元宵一样。”
简宝华低头看着窝在膝上的猫儿,白乎乎的一团,像雪团像雪球,也和元宵有几分相似,笑了笑,“那我的就叫做汤圆。”
汤圆?一瞬间周若苒的眼里有些迷茫。简宝华便解释说道:“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都是上元节吃的。”
“那就是一个意思。这个好。”周若苒笑道。
元宵和汤圆,食物的名字用在宠物上,确实独特又朗朗上口。赵淮之看着对面挨着坐的两个小姑娘,周若苒叽叽喳喳说着,简宝华认真凝听,手一下又一下抚着窝在膝上的汤圆。
有了猫儿之后,不仅有那消散了抑郁之气的一笑,也给小姑娘多了些亲人的气息。
很快就到了长公主的府上。
简宝华抱着猫儿下了马车,看着乌木上鎏金的字,和越公主府,在阳光下醒目地耀着,眯起眼,见着赵淮之上千叩门。开了侧门,见着是周若苒和赵淮之,下人便行礼,没有多一会儿,就一个年岁大的嬷嬷快步走来,请安之后便道:“郡主,今个儿不妥当。”
这是周若苒的奶嬷嬷了,显然她待周若苒温和却不失严厉,前些日子身子不大利爽,出府了一段时间,今个儿才回来。回来了之后听说周若苒甩开了丫鬟和赵淮之一块儿,就让人留心周若苒的去向,一见到周若苒回来,就在这里候着,絮絮叨叨教训她。
只是这位温嬷嬷是个面黑心软的,周若苒挽着她的臂膀撒娇,她就泄了劲儿。
此时周若苒的两个丫鬟也过来了,一个叫做彩云,一个叫做追月,温嬷嬷让两个丫鬟分别抱着猫儿,先带回房里安置下,然后往长公主所在的院落方向去了。
作为东道主的周若苒一路同简宝华说着景致,说着她最喜欢哪处,哪处母亲喜欢,哪处父亲喜欢。公主府上的花木是简宝华所见维护的最为精细的,可堪比御花园,一步一景,假山、凉亭、花木、流水,每一个方位,所见的景致都大不相同。长公主是个讲究人,生下的周若苒在这一点上极其肖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