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
“太监”,并不是所有的宦官都能被称为“太监”的,只有这内十二监的掌印及其重要助手才是真正的能被称为“太监”,官阶为正四品。太监之下有从四品的左右少监,正五品的左右监丞,等等。
内十二监分为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在这十二监之中,司礼监最重要。监内除了掌印太监之外有“提督太监”,主管宫内一切宦官的礼仪刑名,有秉笔太监,其后到了明朝末年竟然替皇帝批公事。
十二监之外还有四司八局,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加起来,统称为“内官二十四衙门”。
司礼监:为整个宦官系统中最高的权力机构,“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
司礼监的主要职权为:
1.批答奏章,传宣谕旨;
2.总管所有宦官事务。司礼监不仅在各宦官机构中处于“)。崇祯十年先后迁刑部左、右侍郎(尚书副职),次年任刑部尚书。
刘之凤xing直敢谏,所奏上疏多被采纳,但亦多次受驳斥,特别到了晚年,一心忠君,切谏更多,遭斥亦更多。崇祯十三年几次上疏,请求病老回乡,均不被批准。当时有尚书范景文弹劾南京给事中(谏官)荆可栋贪污,皇帝批交刑部讯办,刘之凤依理轻判。崇祯帝怀疑他受贿卖法,加上首辅(宰相)周延儒因刘之凤曾上疏谏君,牵连到自己而怀恨在心,此时乘机报复;魏忠贤余党亦乘机向皇帝进谗言,他遂被下狱。法司(执法机关)秉承皇帝旨意,竟定绞刑。三月间给事中李清、葛枢先后上疏为之凤辩冤,均遭贬谪。从此无人敢再多言。四月刘之凤在狱中上疏自白,毫无结果,崇祯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ri冤死狱中,时年69岁。不久,皇帝悔悟,严惩周延儒。
刘之凤一生忠直,生活非常俭朴,平ri总是清茶淡饭,穿着更忌奢华,一件衣服洗了再洗,直至破旧发白为止。他对人非常热心,有求必应,毫不吝啬。时人甚感其德。[
*………………*………………*………………*………………*………………*………………*
林yù楫(1576-1662年)字仕济,号季翀,别号平庵,明末清初泉州晋江西滨人。生于明?万历丙子(1576年)十月。故宅在泉州城内三教铺宅顶。
林yù楫(1576-1662年),字仕济,号季翀,别号平庵,明末清初福建泉州晋江西滨人。生于明代万历丙子(1576年)十月。故宅在泉州城内三教铺宅顶。林yù楫从政尽心尽职,视事礼部时,凡各省郊庙之役及祈yù、劝农、耕藉、幸学诸大典,均奉璋以从。还考定宫帏,克验西历,妙选贡举。为政清廉,杜绝苞苴。乞休居乡,则兴利厘弊,怜贫赈饥,缮修津梁,倾赀不吝,故其逝后,族中追念,尚不禁唏嘘泣下。林yù楫忠孝天植,事亲至孝。早年随父宦粤西,亲疾,割股以疗,刀瘢二寸许;亲殁后,每近讳辰,辄持斋,终其身犹一ri也。林yù楫言则丝纶得体,直国史则笔削靡拘,为学根极xing命,博综经史,曾奉召修《实录》。著有《易经勺解》三卷、《学庸注补》一卷、《道德经注》二卷、《水云居诗草》、《友清堂文集》等。
林yù楫出生仕宦家庭。父林武苴,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武进士,官终广西永福守备。长兄林yù栋,少称神童,万历甲午(1594年)、乙未(1595年)25岁联,兼jīng书法,尤善行草书,远宗二王,近受董其昌影响,书风恬淡清新。松江博物馆藏有手迹行书诗轴。著有《玉裕堂存稿》。
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与同郡沈犹龙、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等起义抗清,迁母于乡,身任守东门之职。八月初三ri,清兵用计袭取西门,城破。见大势已无可挽回,乃从东门下来。有百户挽住说:“您读烂《四书》,今天将怎样?”待问说:“为臣死忠,这是常事,我不过想和家人作最后诀别罢了。”百户说:“您能这样,我先断头以待。”就拔刀自刎而死。待问凭尸而哭。仓卒抵家,少妾换衣涕泣,众人都劝逃走。他笑着说:“死,是我分内之事。且不死,将何以对待那位百户呢?”于是引绳自缢。气未绝而被俘。劝降不屈,慷慨就义。临死,犹告清将不可残杀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