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两个的唐太宗,随意行了一礼,道:“卓元君,见过圣上。”
曹秋实红嘴一撇,显然是对卓元君轻描淡写的礼数有些腹诽。
唐太宗李世民放下奏章,看了看下首的卓元君,对他颇为不周的礼数也不以为意,一展龙颜,笑道:“宗师,今早倒有空,来寻朕谈心了。来人,看坐。”
古往今来,有人能站立在皇上的御书房,已经是无上的荣光,何况是能有座于此呢。试问当今天下,能坐在这里的除了唐太宗李世民,还能有几人呢?
卓元君卓然于世,视万生平等。他对乞丐不会倨傲,对天子也不会违心的逢迎。他丝毫没有对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礼遇的感恩戴德,只是平静如水的坐在了小太监搬过来的木椅之上。
卓元君神sè如常,道:“皇上,玩笑了。剑之道,在于静。旁的事听闻的多了,自然多少会扰乱我的心绪。所以,我才选择了闭门不出,唯求一个静字,还望皇上海涵。”
唐太宗自然不想卓元君只做个挂名国师,还是希望他能真正入仕,那样对和平理顺庙堂和江湖门派的关系,必定更有帮助。可惜,这卓元君怕真要修成了陆地神仙,对唐太宗所提的庙堂之事,三缄其口。后来,卓元君不胜其烦,干脆对唐太宗的召唤有些避而不见了。
唐太宗“嘿”然一笑,道:“宗师境界之高,已然超脱凡尘,朕自然不会勉强。卓阁主,今ri找朕所谓何事?”言罢,他看了眼曹秋实,接着道:“宗师,此间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卓元君轻抚白须,道:“ri前,我收到了师弟歌舒行云的书信。他信中所提之事,虽算不得紧要,但我还是觉得和圣上商量一下为好。”
唐太宗想起了月前,皇宫大内豢养的观星师望天象,预测极北的yīn山有妖星降临。而唐朝暗衣卫洒向巴蜀的情报网,也带回消息说剑阁的北斗七星剑一行七人,启程去了yīn山的方向。
卫国公李靖本身便是武道中的绝顶高手,他深知剑阁实力的强大。他认同剑阁是超然于世的存在,哪怕是战无不胜的唐军铁蹄也不敢轻易言胜,所以一直对他们是忌惮三分。北方的恶兆和剑阁的异动,令李靖寝食难安,遂请奏唐太宗排他亲自去yīn山探明事情的原委。那时,卓元君还未答应李世民的邀请,出任大唐国师。
唐太宗李世民寻思道:卓元君所说之事,八成和李靖有关,莫非是双方起了冲突。他情知如此,却不好明说,故意问道:“哦?宗师所说是何事?”
卓元君正sè道:“我师弟歌舒行云带着我那几个徒弟去yīn山寻找魔物邪降,想把邪降带回剑阁销毁,以免祸害世间。他们本已得手,不知为何却遇到了卫国公李靖率领的神箭营。”
李世民心中也有些不快,唐军的消息从yīn山传递到长安的速度,居然比剑阁来的要慢。唐太宗面sè略显沉重,插了一句话,问道:“他们起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