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的政策
虽然林冲很早就想打倭国了,不过林冲却也非常清楚,打下倭国的难度至少要比打下安东半岛高五六倍,甚至上十倍。
这可是有现成的例子的。
在原来的历史上,蒙古人就曾先后对高丽和倭国发起过征服战争。
结果最后高丽被蒙古彻底征服,虽然保留其国王王位,但事实上高丽却差不多变成了蒙古的一个行省。
而蒙古人两次对倭战争,最后却都以羞耻惨败而告终,总计十多万军队,数万蒙古精锐永远留在倭岛,或者葬身大海。
关于蒙古人的失败,后世总结主要有两大原因。
道:“陈军师的意思是?”
陈箍桶想了想,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道:“我们何不利用海军的优势,不时的从海上对其发动进攻,俺看倭国的国土也不算小了,海岸线这么长,倭国人怎么守得过来?
俺的意思,假若倭军在九州岛博多港设下重重防御,我们便不在这里登陆,转而攻击倭国本州岛的西北方向,上岸之后一路突袭,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打完就跑,等倭军主力赶到,我们早已带着战利品还有俘虏撤走了。
等之后倭国在本州岛的西北方向修建堡垒,调派重兵进行防御,我们又悄悄跑到九州岛南边登陆。如此这样只要打上几个月,倭国势必受不了,到时候我们再向其提条件,让其赔偿损失,称臣纳贡!”
林冲点点头,再他看来陈箍桶这个办法又比王寅的办法好了许多,不过林冲同样很不满意。
这种袭扰和游击的办法,好当然是极好的,但我堂堂华夏天朝,对倭国蕞尔小邦用这种战术,却实在有些跌份,太自降身价了,也太看得起他们了。
而且林冲也突然想到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只问了他们该不该打,该怎么打。
着、吕将、萧嘉穗却微微有些接收不了。
因为他们都是儒家知识分子,虽然大多数儒家知识分子比如宋末的大地主,明末的东林党,对奴役和压榨底层泥腿子并没有多稀奇,也从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儒家同时又是最要脸面的,不管地下吃相多难看,表面上却一定是正气凛然,以君子自居的,并且最讲仁义两字的。
比如仁者爱人;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再比如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也。
怎么可以这么红果果说要奴役,压榨别人呢?哪怕这些人是异族人。
特别是闻焕章、吕将、萧嘉穗三人还称得上这时代儒家少有的真君子,听到林冲这么说,简直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这还是那个说要替天行道,拯救天下,一直在行仁政的林军主(大哥)么?
比如在京东河北路,梁山军虽然杀了一些地主乡绅,但也是这些地主乡绅鱼肉百姓,实在作恶太多的缘故。
而之后梁山军强迫地主乡绅降低租子,在济州、郓州大兴水利,修桥铺路,教导百姓用沼气池,青储窖,这些无不是大大的仁政。
就算是攻打高丽也是解救了无数被高丽贵族奴役的奴婢贱人,还有平民佃户,不但是行仁政,更是在行王道,功德无量!
可现在到了倭国这里,怎么突然就变了呢?
到底吕将与林冲更亲近一些,性格也更耿直些,于是吕将想也没想道:“哥哥,就不能像安东半岛那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