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是如此廉洁
王守仁回答张永道:“江西的百姓久经朱宸濠的压榨,又经历了叛乱,还遇上了天灾(兵乱继以天旱),而今大军执意要去江西,兵饷粮草绝难供应,到时民变再起,天下必将大乱!苍生何辜!”
然后,不怪继续加码:“张公公你深得皇上信任,望您老能劝圣驾返京,则江西幸甚,百姓幸甚!”
然而王守仁这番饱含深情的话却并没有能够打动张永,对久经宦海的张太监来说,这些所谓的悲剧似乎并不重要。
张永仔细想了一会,面无表情地提出了他的要求:“进言自然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
张永提出他想要条件,王守仁赶紧追问道:“什么条件?”
张永用手指了指,试探地问道:“必须把那个人交给我,你愿意吗?”他口中所说的“那个人”,就是朱宸濠。因为对他而言,这都是一件可以用来邀功的珍贵礼物。
王守仁愣住了,半晌,他突然仰天大笑起来!而在这阵突如其来的笑声中,张永愤怒了,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羞辱。于是他用饱含杀气的口吻问道:“敢问王巡抚,有何可笑?”
王守仁停住了笑声,正色地回答道:“那个人自然是要交给张公公的,我要此人何用?”
何用?你不知道可以请功领赏吗?从张永那不解的眼神中,王守仁明白了他的疑惑——“在下起兵平叛,本为苍生百姓,天下太平,如此而已。”
王守仁十分真诚地作出了解释,然后他低下头,等待着张永的答复。然而这个答案却让张永陷入了更深的迷惑中,这个人孤身起兵,平定叛乱,事成之后却不计功劳,不求富贵,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对于张永来说,是一个很难理解的问题,当年他与杨一清合作铲除刘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刘瑾大权在握,与他水火不容,杀掉刘瑾,他才能够独掌宫中监权。没有好处的事情,谁又会去做?
可是眼前的这个人似乎是个例外,他以一人之力建立不世奇功,却心甘情愿地将手中最大的战利品拱手让出,只是为了那些与他并不相识的普通百姓?
张永闭上了眼睛,开始认真地思考,他想解开这个难解之谜,想了解眼前的这个奇怪的人,想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许久之后,张永睁开了眼睛,因为他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他尔虞我诈的一生中,他,今后必定为阁下写一篇文章,让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阁下的高风亮节!”
那锦衣卫踉踉跄跄地走了,唯恐在这里多呆一分钟,这次他是彻底服了,心服口服。其实锦衣卫大人也不是笨蛋,他十分清楚,王守仁是在拿他开涮!但他发现自己竟然发不得半点脾气!因为在王守仁的那几句话中,也隐含着杀机。
所谓“阁下如此廉洁”,是给他台阶下,顾及他的面子,这是软的。而那所谓“我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会写文章”云云,就是在警告他了。你要敢乱来,我就写一篇骂你的文字,让天下人都知道你的恶行。这是硬的。
软硬兼施之下,岂有不畏惧者?
王守仁清正廉洁,不愿送礼,但麻烦一样会自动找上门。面对着要么送礼,要么挨整的困局,王守仁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他坚持了原则,也躲过了麻烦。
如果你还不理解什么是“知行合一”,那么我来告诉你,这个故事就是“知行合一”。
锦衣卫先生哭丧着脸,给江彬带回了那个让他失望的消息——人已经被张永抢走了。江彬气急败坏,但他很明白,张永先生惹不得,要是撕破了脸,自己也没好果子吃,想来想去,也就只能拿王守仁出气了。
于是,这个小人开始编造谣言,说什么王守仁与朱宸濠本来是一伙的,因为王守仁怕事情不成功,才临时起兵之类的鬼话,还派人四处传播,混淆视听。
这话虽然荒诞不经,但要是传到朱厚照的耳朵里,王守仁先生还是很麻烦的,关键时刻,张永挺身而出。他向朱厚照说明了来龙去脉,并气愤地说道:“王守仁如此忠臣,国之栋梁,为何要受到如此中伤?天理何在!”
朱厚照虽然喜欢玩,不服管,却也是懂道理的。所以当江彬来到朱厚照面前,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王守仁的“罪行”后,只得到了一句回答:“你放屁!江彬你给我听好了,你给我好好的记住,今后这种诋毁王守仁的话给我少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