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温室
“……看着像玻璃, 其实比纸还脆,一敲就全碎啦。”
话虽如此说,王徽到底还是下发了正式的通文, 命制造总局在六月上旬就开始着手研发生产大面积的玻璃。
时间已经不多了。
穆皇后虽说胸襟小格局浅,但那是大处欠缺, 大事是做不成,可毕竟这么多年宫斗杀出来的,小聪明那是一点都不缺,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再加上太子明里暗里的助力,王徽又发了话不许去阻挠,那么皇后这次奋起一搏,胜算还是比较大的。
最多两年, 最迟到永嘉二十六年, 老皇帝恐怕就会赦了皇后的圈禁,皇后会重新出现在后宫乃至朝堂的政治舞台上, 不仅会从皇贵妃手里把后宫之权分一些出来,还会带着太子|党重新崛起,各方势力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而王徽之所以打算坐视皇后起复,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其一,她远在朔北打拼, 对京中的一些事情实在鞭长莫及, 万衍、付贵妃、邵云启等人虽然也是个顶个的优秀, 但毕竟都是给燕云侯打工的, 一些大事上若没有她老人家亲口裁决,就很容易出岔子。而皇后的动向显然是“大事”之一,既然天高皇帝远的干涉不了,那就索性不去干涉,少做少错,不做无错嘛。
其二,五年多前,王徽之所以决定要动皇后,最根本的目的其实还是废除女子禁升令。只有扳倒了皇后,付明雪才有可能在后宫中掌权,而付氏一旦掌权,朝堂的局势就必然会有所变化,并且会朝着有利于王徽的方向倾斜,再由万衍、国师等人推一把手,自然就能达到废除女子禁升令的目的。现在这个任务完成了,王徽也借着东风爬到了极高的位置,手中既有爵位又有兵权,皇后就算东山再起,毕竟元气已被伤过,势头肯定大不如前,此消彼长之下,王徽也不会怕她——或者说,不会怕太子一党。
其三,穆皇后身在国母之位三十多年,穆家虽非世家大族,到底也自有底蕴,绝不可能一点后手都没有,的。
就这样,由王鸢卫镇抚和李谧同知领导的燕云卫科研技术小组,在大面积玻璃研制成功之后,一点没闲着,紧接着就投入了玻璃温室系统的研发工作之中。
#
东西都是现成的,技术难度也不算特别大,用了约莫一个半月的工夫,到了十一月中,燕云——或者说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废水取暖玻璃温室就建成了。
温室占地一亩,墙壁、天顶全由玻璃筑成,承重架、连接件等关键部位均由精钢打造而成,中间又耸立了许多钢铁柱子,用来承担玻璃屋顶的重量;地面则平均分成了四块等大的土地,上面种了作物,而四块土地之间的空隙则砌上了红砖,砖下中空,走过去能听到水流轻响,还有隐隐的热气散发开来。
除了内壁由泥土换成防腐蚀的耐火砖之外,这些废水管道其实跟寻常的地龙也没什么差别,只不过采暖源从烧火变成了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而已。
废水管道散发出来的热量自然不如地龙多,然而作物毕竟也和人不同,地龙那样的高温,反倒也不利于它们生长。
缺点则是不能离制造局太远,毕竟蒸汽锅炉和远程采暖管道所需要的科技点实在太多了,目前的燕云还远远达不到那个程度,故而就只能在制造局方圆几里之内先来个试点。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空气污染,离冶炼厂越近,空气自然就越不好,然而比起高温废水带来的诱人效益,空气污染的难题似乎也小了许多,就只能把温室建在制造局的上风向,尽量减少空气污染给作物们带来的危害了。
第一波入驻温室的作物是春小麦。
像是玉米红薯这样的高产耐寒抗旱的作物,用温室种性价比有点低。
而眼下已是十一月,外头地里播的都是冬小麦,打量着来年六月份农忙的时候收成的。而露天的春小麦一般得等到三月份才能播种,七月中下旬方能收获。
有了温室这一茬,若是试点成功,就意味着冬天的燕云也能栽种春小麦了,十一月播种,来年三月份收获,刚好赶上下一茬露天的春小麦续播。
麦子产量无形中就增加了一成。
王徽就再也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闲工夫了,每日总要抽出一些时间亲自前往温室视察春小麦的生长情况,有时候来不及赶回去,干脆也像王鸢他们一样宿在了制造局里。
一直到了腊月底,又是一载年关近,朔北之地早就下起了大雪,北风裹挟着硕大的雪片飞扬在天地之间,那风雪绝非江南的金风细雨可比,所谓“燕山雪花大如席”,走在外头没一会儿,整个人都能变成雪人。
隔了一层透明的玻璃,一侧天寒地冻,一侧温暖如春。
春小麦长势喜人,小小一亩见方的土地上,绿油油的麦苗茁壮可爱,青翠欲滴,同外面银装素裹的琉璃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徽轻轻吐出一口气,开始期待来年开春的温室亩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