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情深不寿
北魏太和四年十月五日,北魏都城,京都。
前线传来北路军已攻克征伐北齐的何处了?”
小皇帝挥手示意内侍退出房外,待室内只剩两人,小皇帝正经危坐的身子才稍微缓和了一些,语气也随和了不少,用打着商量的口吻言道:
“太傅,今后咱们便不讲经义了可好?”
“陛下可是嫌微臣讲课过于沉闷了?”
听我如此反问,小皇帝忙摆手言道:
“不,并非如此,朕是极喜欢太傅授课的,每次听完太傅授课,朕都受益匪浅,心中甚为感念。”
我微微一笑,随即自谦言道:
“微臣愧不敢当。”
“只是近来,太傅不像往日般可以常予朕授课了,故而,这典章经义,可让其他讲师说于朕听,可这些终是书中可学之物,朕想向太傅学的,是书中无法学到之物。”
只见小皇帝一脸认真地瞧着我,眼中泛出求知的耀眼光芒来。
我依然保持微笑,可心中却已在暗暗惊奇了,小皇帝确实慢慢长大了,他的聪慧机灵、敏而好学也逐渐展露出来,虽然贵为天子之尊,需谨守礼仪典范,无时无处都得展示天子威严,可要一个才十二岁的孩子展现出一派老气横秋的模样来,还真不是他这个年纪的孩子该出现的模样啊!
孩子的天性最为可贵,自古以来,长辈对孩子的教导就十分重视,更何况是皇帝呢?
故而,历朝历代,帝师都十分重视重视对皇帝亦或未来储君的心性培养,若是能善加引导,让皇帝心中多几分浩然之气,将来在权术一道上,亦不会过于沉湎其间,以至个性阴鸷,善变多疑,这无疑是造福天下苍生的好事。
可皇帝又不似一般的学生,因为他是这天下之主,更是自己的主人。若是身为帝师,妄图以一己之力而让皇帝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君主,那他就太过高估自己的影响力了。
帝师可以教皇帝典章经义,帝王之道,甚至是阴谋权术,却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身为人臣的本分。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无论何时,都不能逾越了身份……
当我对上小皇帝眼中那道耀眼光芒之时,脑海中不断有声音提醒着自己必须谨尊着身为臣子的本分,眼前的这个孩子终究是皇帝,随着小皇帝年纪越来越大,他会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会走属于自己的君王之道。
可即便是如此,即便将来会因此而付出无比沉重的代价,我也希望在这孩子心中植入一棵名为仁善之念的种子,等到将来这孩子真正迎来君临天下的那日,这点仁善之念也许会指引他成为一代明君。
若真有那么一日,那也不算辜负了我这平生所学了吧?!
“不讲典章经义的话,那陛下想听微臣讲些什么?”
小皇帝见我送了口,大喜,思忖了片刻,道出这句话来。
“太傅就给朕讲讲这天下各地的人文地貌,风土民情吧!”
闻言,我不觉苦笑一声,若小皇帝真意真系于此,那我所能讲的也不过是纸上所得,画中所见,途中所闻了。
虽然游览名山大川也曾是我一度一来的理想之行,可因缘际会,直至如今也无机会得偿所愿。
记得那时金榜题名,入仕为官不久,人情艰难,仕途不顺,心中黯然,苦闷难掩,只觉若是能寄情山水之间,增广博文,离了朝廷中的纷纷扰扰,尔虞我诈,亦是人生一大乐事。
可又因自己是高家长子嫡孙,加之功名在身,脱身不得,故而终日苦闷,
168.情深不寿>>(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