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黑手
姬昌姗姗来迟,有心人当然想要知道周部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比干仿照后世诸如锦衣卫、血滴子的一系列机构在大商时代训练了一批专门打探周部消息的探子,真是用生命在怼周部,所以很快,他就知道了事情的始末。
周人对朝歌这边的消息也是很关注的,所以季简作为他们家亲戚被请到朝歌的事情很快在周部传开了。
伴随季简的名字出现的还有泰伯、仲雍二人的名字,通过追忆这两位姬昌孝友的伯父,周部内部再一次掀起了要求换继承人的浪潮。
比干:伯邑考同学,我到底该说你什么好呢?你的人缘不行啊!
当然实际上,周人权贵要求更换继承人和伯邑考的人缘关系不是很大。
大商的传统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而且历代商王中,与先王互为兄弟的实在不少,可能连续三四位商帝都是同父所出的兄弟,而这个传统,无疑也影响到了周边的方国部落。
即使是在继承人确定之后,他的兄弟依然不会完全打消自己的野心,这也是应有之义。
关于伯邑考之死,以及姬昌的继承人最后为何会是姬发,后世的史学家们也多有讨论。
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伯邑考兄弟十人中,德重才高者唯有日后的武王姬发以及周公旦,所以姬昌舍伯邑考而立姬发为世子;另一种说法则是伯邑考身体不好,早逝,因此继承人变成了他的二弟姬发。
姬昌十三岁生伯邑考,十五岁生姬发,参考身体发育状况,伯邑考确实有可能先天不足,而武王姬发同他的几个弟弟们相比,也属于英年早逝。
这个例子可以参考八岁登基的康熙皇帝,一直到康熙十一年,他才有地作为世子登上周部之主的位置,还有的熬呢。
西伯姬昌意外身亡,大商表示了沉痛的哀悼,但是私底下,卿士们都挺乐呵的,尤其是帝辛,更是龙颜大悦。
没了一个心腹大患,帝辛又有心思和王后好好造人了,姬昌的死讯传出来两个月后,王后妲己怀上了二胎。
大商这边气氛祥和,岐山周原所在,周人们却乱得很。
按照正常的情况,伯邑考继承姬昌的西伯之位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周人内部本身就有对他柔弱的秉性不满的人在。
更何况,比干还特别坏心眼儿地把朝歌的一些流言传到了西岐。
姬昌被留在朝歌和其他贵族、卿士的交流是他发表的最后一段内心的想法,他是在回来的半路上死去的,周人当然想知道他在临死之前的那段时间有没有什么想法,在和大商贵族的言谈中有没有谈及继承人的问题。
当然了,主要是姬昌自己也开始动摇了,毕竟要是他没有动摇的话,怎么会在他启程之前都没有平息周人的纷纷议论,而是让他们尽情地发散思维呢?
这说明,姬昌自己本身既有让伯邑考继续当世子的想法,也有改立姬发的这个念头,只不过还没有决定罢了。
立长还是立贤,本身就是一个亘古以来的难题。
姬昌最后在朝歌的那一段时间,确实对这个发表过看法,如果能依据姬昌最后的话决定继承人,那就最好不过了。
子干日记:
感谢现代教育,感谢现代科学,我是比干,我为知识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