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 > 都市言情 > 我有一个小世界 >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打比方(天天万更求订阅!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打比方(天天万更求订阅!(1 / 1)

打比方(天天万更求订阅!)

“囡囡,我们需要爱护小动物,你喜欢海豚没有什么错,但是,不要为了你自己的喜好而让海豚失去了自由。囡囡,对于人而言,自由很是重要,可是,相应的,自由对于那些海豚而言,也很是重要。

也许爸爸这样说,囡囡你理解不了,那爸爸就打个比方,一个囡囡你明白的了的比方。”

说到这里,赵朝纲停顿了一下,他稍稍的思索了一下,然后很快就接着往下说:“囡囡,比方说,要是妈妈把囡囡关在家里面,不让囡囡出去玩,只让囡囡你学习这,学习那的,还让囡囡练习一些音乐方面的东西,囡囡,那你会喜欢吗?”

赵朝纲很是轻声的问道,在刚刚赵朝纲看到囡囡眼睛里8→无8→错8→小8→说,≮.q≮led≧.≠m面满是懵懂的时候,赵朝纲就知道自己头先所说的话对于囡囡而言,太过深奥了,这样深奥的话,囡囡这样的年纪哪里听得懂,因此,很快的,赵朝纲就转变的方向,他从囡囡能够理解的那方面着手。

对于小孩子而言,被自己的父母亲关在家里面,不让她出去玩乐,只是做作业或者学习一些课外的知识,绝对是这些小孩子们最不想遇上的事情。赵朝纲现在拿这个事情来作为例子,他相信到时候的效果那肯定是杠杠的!结果也不出赵朝纲的预料,在听了赵朝纲的这番话之后,这个时候的囡囡满眼都是惊慌,然后她走到赵朝纲的身边,先是很是小心的看了李丽萍一眼。然后才很是小声的在赵朝纲的耳边说道:“爸爸,囡囡不喜欢被妈妈关在家里面练习钢琴这些东西。囡囡想要和爸爸一起玩,爸爸你不要让妈妈抓着囡囡去做这些事情好不好?好不好嘛?”囡囡拉着赵朝纲的手。开始撒娇起来了。

看着囡囡向自己撒娇起来了,赵朝纲很是无语,好像囡囡有点理解错误了,自己刚刚仅仅是打个比方,但是,囡囡这个时候却理解成李丽萍好像是真的想要这样做,因此,为了自己不用去学习课外知识,囡囡直接向赵朝纲撒娇起来了。而且,为了不让李丽萍听到自己不想学习课外知识,囡囡还很是小声的说话。

看到这里,赵朝纲直接想要用晕倒了,哎……,小孩子的理解能力确实是差了点,不过,这样也足够了,有了这个赵朝纲等下劝解起囡囡要爱护小动物上面就容易了很多。“囡囡。放心,要是妈妈真的想要让囡囡你学习这些课外知识,到时候爸爸会帮你求情的。”赵朝纲先是用话语稳住了囡囡,只有自己先站在囡囡这边。等下自己的话,囡囡才会听的进去,现在赵朝纲在应付小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是越来越强了。他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了。

当然了,赵朝纲和囡囡说的话绝对是他的真心话。要是李丽萍真的再安排囡囡去学习什么钢琴,或者其他的什么课外知识。赵朝纲确实是会阻止。

倒不是赵朝纲不想着囡囡多学点知识,而是,赵朝纲认为,以囡囡现在五岁的年纪,最重要的还是玩乐。

小孩子还小的时候,最大的事情就是玩乐,这样的,他在长大之后,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时候,心灵上面会有一个很美好的回忆,而这个美好的回忆,会让这个小孩子在人生的起步中,拥有更加好的起步。

在自己的心底留下美好的幼年回忆,会让这个孩子在长大之后,心态上面会更加的活泼,更加的阳光,相应的,他在为人处事上面也会更加的阳光,更加的或得别人的喜欢。

作为孩子的父母亲,在一个阳光,胆大,正派的孩子和阴暗,胆小,怕事的孩子里面选择,所有的父母亲都会选择前一个孩子。

所以说,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面,家长们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够任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要是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着自己的性子来,不讲究方式方法,那最终,你教育孩子就会失败。

教育孩子的办法其实很多,不过,你真正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你得竖立起正确的育人观念。

家长教育子女,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这是做父母的天性。

具体怎么个好法,不同时期、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标准。

一直以来,许多家长选择的是一种“精英取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追求做“大-款”、当“大-官”、成“大-腕”。

如果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一生一世好,或者是不单孩子自己好,还能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希望是对的,但是,如果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出于光宗耀祖或实现自己个人的目的,这希望就不对了。

不能否定的是,现在确实有一些父母把自己的遗憾、个人的野心等寄托在孩子身上。正确的育人观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根本。

所谓健康成长就是在人性固有的基础上,使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机的、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一个充满活力的、一个富有个性的、一个蕴藏巨大潜能和善于学习创造的新人。这样的新人首先必须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进而再是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教育子女虽然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这主要是由家庭的社会职能所决定的,家长更多的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职责。

其次要懂得成才的过程、成才的规律,不能期望走捷径。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有规律,人才的成长也有其固有的规律。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只有那种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不辞劳苦。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成龙”、“成凤”、当“大-官”、成“大-款”,大凡成大事者。都是如此,没有捷径。俗话说“欲求生富贵,须下苦工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尽量做得比较有趣味一些,是可以寓严肃的事情一个宽松的环境的,但这不是捷径。所谓的捷径,也就是掌握规律,少走弯路。

父母有权“望子成龙”。也有权“助子成龙”,但是没有权利“逼子成龙”,没有权利把“成龙”作为孩子的唯一选择。同样,父母也不可以把“平庸”作为孩子的惟一选择。

无论是“平庸”还是成功,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成功观、快乐观、幸福观强加在孩子头上。

父母无权包办孩子的未来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父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一定要用“尊重、交流、引导、指导”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

想要正确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你还要充分尊重孩子。

1、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重要的一条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你尊重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家长对孩子有管理教育的权利。有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尽监护的责任,但在人格上与孩子是平等的。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不应在孩子面前以自己是孩子的生身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等自居,不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高高在上”、“随处都是权威”等所谓的“尊严”,不应羞——辱孩子,更不能体罚孩子。

儿童-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体-罚孩子其实是一种其害无穷的行为。

在1-3岁时经常遭受过体罚的孩子,易变得虚-伪、冷-酷、多事、擅长说-谎、有-暴-力-倾-向,这些行为会在体罚后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开始产生。

体罚造成的孩子的逆反行为,会在两年以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

通常有六种情况:孩子会偶尔或经常偷-盗或撒-谎;对他人态度粗-暴或缺-乏-同-情-心;做了错事后缺乏自信心;经常有破坏性或暴-力-性-行-为;不服从学校的规定;与教师不能相处融洽等。

研究人员用曲线图来记录两个值,即父母对孩子的体罚值和子女受体罚后的暴-力-值。

儿科医生们发现,两年以后,这两个值变得越来越接近,即体罚值越大,暴-力-值也越大,他们将之称为“剂量关系”或“作用关系”。

研究人员建议,减少甚至消除体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社会的暴-力-程度。

当然,许多在童年时遭受过体罚的人,在长大后并没有变成虐-待-儿-童的人,或变成消沉郁闷的人。

这就像是人会得病一样,在适当的“治疗”或环境因素下,患病者会逃脱病魔的威胁。

与经常体罚孩子相反,婴儿得到更多的拥抱和抚摸,孩子长大后就会遇事不惊、沉着冷静,并善于调节自己。

个中奥秘为,拥抱和抚摸会使孩子大脑中激素水平明显不同,其结果是体内“压力激素”水平较低。

孩子们长大后注定要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生存,而自幼就得到亲子行为温暖的人更能对付社会环境的压力,并避免那些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2、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

年龄特征是指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如孩子在幼儿期特别喜爱游戏和故事,父母采用游戏和讲故事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倘若一个劲地讲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好。

个性特征是指每个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有的则性格内向,偏于腼腆、安静。因此。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

父母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应该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其所思、所为及其心理需要。

在家教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3、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生活中,大人们常常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要求,要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可孩子往往有自己的看法。

这时,如果父母过分地强求。甚至强制性地使孩子服从,不但不能使孩子听话,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与父母对着干”的逆反心理,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家长们一定不要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能使孩子认识自我。自我能力得到肯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让孩子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是激发孩子自觉学习内部动力的最佳方法。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不但能让家长们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而且是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想要争取的教育孩子,你得懂得怎么去引导自己的孩子。

1、你得正确地引导孩子

作为家长,首先要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引导孩子。

譬如说,教育孩子长大后要成为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向仁人志士和先锋模范人物学习等。

譬如说。教育孩子以爱劳动作为立身之本,不能依赖、懒惰。只有学习、勤奋、自强,才能不断进步。等等……。

当前,教育孩子学习中国男孩洪——战——辉的事迹,就特别有现实意义。其次,要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制约性很大。

拿学雷——锋来说,教师让孩子学雷——锋做好事,家长如果也是这样教育,督促孩子做好事,孩子就会增强学雷——锋的意识。

如果家长说:“学什么雷——锋,雷——锋是个傻子。”那么孩子学雷——锋的劲头就小多了。

学校教育学生不打架、不骂人,如果家长也这样要求,孩子就容易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如果家长说:“谁骂你一句,你就骂他两句,谁打你一拳,你就打他两拳!”孩子就不太容易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作为家长的真的是很有必要看看:有两位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空间,想出了一个叫做“小留学”的好主意,这个办法,既简单,又有效。孩子也非常欢迎。

所谓“小留学”,就是两家的孩子,都到对方的家中去住一两个月,上学仍在原来的学校。别看这么一个空间的变化,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却十分突出。

至少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孩子得到了锻炼。孩子初次离家,虽然不是一个人生活,但毕竟周围都是外人,环境不熟悉,因此也可算作独立生活的初步锻炼。

二是培养了自理能力。初到别人家。孩子比较重视对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他们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家务活抢着干,作息时间也安排得很紧,不会的事情努力学着做。这一段时间虽然不长,但进步得非常快。

三是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留学”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着都是陌生人。这正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机会。

孩子们学习着如何对待家中的长辈,如何对待新的邻居。如何对待来访的客人,在新的家中听到长辈的教导。结合着原有的人际交往经验,感到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是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孩子先后在两个不同的家庭生活,如果能注意观察,进行思考,也算是一种比较研究。

两个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成员有不同的性格、观念和生活习惯。分析着两个家庭的种种不同,可以起到从一个小窗口,加深对社会认识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注意扩大孩子的空间,这样放手地去锻炼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向相反的方向使劲……

我就亲眼在我们家附近的幼儿园前面见到过这么一些母亲,注意了,不是一个,而是一些,她/她们把自己已经上二年级的孩子,费力地抱到离学校只有几十米的地方,由于怕老师看见挨批评,才不情愿地放下来,亲了孩子之后,目送着孩子去上学。

相信这样的事情,也许很多的人现在就做着同样的事情。

这位/些母亲肯定极其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可能都会清楚地感到,这种爱的结果将会是多么可怕!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面对着将来日益激烈的竞争,他们能够成功吗?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孩子九层九会成为竞争的失败者。

相信到了这个时候,这些家长才会后悔自己以前教育孩子的行为是多么的错误,可惜,到了那个时候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说,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要失败的,但是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锻炼可分为体力锻炼、脑力锻炼和综合锻炼。要达到锻炼的目的,一般不能完全靠现成的条件,需要自己创造。

有这么一个例子,之前有一位到米国探亲的中国学者,遇到了这么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看报,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岁的女孩子和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

大孩子非常沉着地对他说:“你们家需要保姆吗?我是来求职的。”

学者好奇地问:“你会什么呢?年纪这么小??????”

大孩子解释说:“我已经9岁了,而且我已经有14个月的工作历史,请看这是我的工作记录单。我可以照看你的孩子。帮助他完成作业,和他一起游戏??????”

大孩子观察到没有聘用她的意思。又进一步说:“你可以试用我一个月,不收工钱。只需要你在我的工作记录单上签个字。它有助于我将来找工作。”

学者指着那个五六岁的孩子问:“她是谁?你还要照顾她吗?”

很快的,学着听到更令他惊奇的回答:“她是我的妹妹。她也是来找工作的,她可以用小推车推你的孩子去散步,她的工作是免费的。”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她们的父母也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敢于放手让孩子们出来闯天下。

可我们就有那么一些父母,不但自己从没想过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反而把学校为学生创设的锻炼条件破坏掉,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上面太多了。

如某学校组织学生去军训,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行李背到200米外的汽车上,竟有父母向学校提出“抗议”:把孩子累坏了谁负责?

最后。这位父母还是自己气哼哼地把学生的行李背到车上,而他的孩子却心安理得地徒手走在后边??????

难道这样的家庭将来能幸福吗?真不知道这位汗流满面的父母是怎样想的!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每一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让孩子如何去得到呢?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孩子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

例如,过去的小学课本中,在描写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明确地写着,是蝌蚪的尾巴到一定时候,自动脱落,然后变成青蛙的。

学完了这节课后。许多学生就养起了小蝌蚪,看看它是怎样成长的,尤其是想看看它的尾巴是怎样脱落的。

可是。观察了一天又一天,不见小蝌蚪的尾巴脱落过程。但是,尾巴确实也不见了。

学生们把这种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没有主观地、简单地否定学生的观察,而是要求他们仔细地观察,做出详细的记录。

于是许多孩子同时进行了观察,结果是他们都没有发现脱落的尾巴,在青蛙的屁股上也没有发现脱落的痕迹。相反,有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小蝌蚪的尾巴是慢慢地缩回去的。

所有的观察,得到了一致结论,他们把这个结果,告诉了老师,在老师的支持下,他们把这些观察的结果,寄给了出版教科书的有关单位。

最终,在科学家的参与下,教科书的错误得到了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扬了探索精神,而更值得赞颂的是这位老师,因为他支持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家庭中,父母也应创造一些方法,培养孩子在智力上的自主性。

有一位父母是这样引导他的上小学一年级孩子辨别是非的:他每天带孩子上学挤公共汽车,每当看到出现一些争论时,他就让孩子注意观察,下车时还要把自己的分析讲给父母听,究竟他们是为什么引起争论的?究竟谁对谁不对?应该怎么解决?

孩子说完之后,当父母的再做点指导。

天长日久,这个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就比别的孩子强,有此作基础,她很善于给小朋友劝架,因而就成了大家拥护的小班长。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确有它的道理。生活在穷困潦倒的家庭中的孩子,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难道孩子就只能当“纨绔子弟”?

在顺境条件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亟须探讨的课题。有经验的父母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

有位父母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想买一个东西,父母有时有意识地往后推一周才满足他的要求,她想这能养成他克制自己的能力。

设置困难,最好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车,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困难需要他们去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有位父母就想出了个办法,设置了困难,鼓励孩子去解决。

他给孩子布置了两个特殊的作业:一个是每天上下12楼,不再乘电梯,而是坚持步行;二是每天上学和放学,不再乘汽车,而是坚持徒步走5站路。

设置什么样的困难,又和父母的观念有关。比如,在袋鼠国,有位中国记者亲身遇到一件事情,就给人在教育观念上以深刻的启迪。

有一天,记者走在大街上,在这条街上,和街道并排着有一条小河。这时记者看到前面有位袋鼠国的妇女,带着一个小孩在散步。

突然,记者发现前面那个淘气的小孩子,跳来跳去,扑通!掉进小河里。记者毫不迟疑,飞快地跑向河边,准备跳到河里去救孩子。

没有想到的是,正在记者要跳的一刹那,那位妇女却制止了他,记者奇怪地望着她,请她解释,她严肃地说:“我要他自己爬上来。”

记者看到孩子在水中翻腾,喝了几口水后,终于爬上来,而脑子里也翻腾着一个想法: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这是一种多么理智的爱啊!

给孩子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他的选择上,但由于父母怕孩子自己选择错了,总是不敢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可是如果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也就永远学不会选择,永远没有自主性。

有的父母就能把有些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要教育他自己选择了,自己就要负责任。

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选择错了,也是一次学习机会,是很值得的。

如有一位父母想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到少年宫报名时,发现孩子在舞蹈组门口看出了神,再也不走了。

于是,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但要求他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一定要坚持一段时间,把舞蹈学好。

有的父母在孩子的零花钱上,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安排出一个合理的零花钱的数量,但把支配权交给孩子,并且节余归己。

这样做,不但能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而且能使他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得到提高。

选择和责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孩子的事情,件件都让父母去做主,决定之后,孩子不会想到自己对这个决定有责任,因为不是自己选择的嘛。

如果把权利交给了孩子,他的选择反而会比较慎重,因为他知道,一旦选择了,就要由自己负责,是好是坏,后果都要自己承担。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每个孩子的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所以,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够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赵朝纲现在是没有自己真正的亲生孩子,但是,他现在已经把囡囡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所以,在教育囡囡这方面,赵朝纲是真的很重视。

就算是现在萍萍怀孕了,赵朝纲很快就会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了,但是,在赵朝纲的思想上面,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囡囡,所以,对于囡囡的教育,赵朝纲极其的重视。

最新小说: 从延命灯开始的长生路 大道飘渺 万法诡道,我为灵尊 老祖无能! 诡异降临:我独自成仙 上玉阙 清河仙族 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 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 这个洪荒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