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最后的战役(最终章,完本)
没什么悬念,倭军已经没什么预备人员了,一次总突击,特遣队顺利地拿下赵家集,俘虏人数上升到97人,另外还要看管大约两百余名倭军贫民(基本上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特遣队自身也损失了十余人。
程子强一边布置对赵家集的清场和防御,一边请吴明哲向指挥部通报了情况。
赵家集内已经没什么老百姓了,倭军物资贫乏,为了过冬,已经提前把老百姓都轰走了,至于这些人会不会冻饿死在荒野,不在“皇军”的考虑范围之内。
虽然攻下了赵家集,特遣队的缴获却有限的很,不管是武器弹药还是食品。至于俘虏更是一个大包袱。有士兵回忆道:“倭军士兵训练有素,但是此时除了熟练的战术动作,他们没剩下什么了,因此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投降,因为投降能获得食品衣物和治疗,对于这些俘虏,非常的令人头痛,因为他们是有战斗力的人,天知道一旦吃饱了会做出什么了,但是长官不允许处理他们,所以只得百倍小心地看管着。
倭国的百姓也同样不可靠,当我们攻陷赵家集的时候,很多老头儿小孩和女人抱在一起用手榴弹集体自杀,很血腥。在倭国老百姓里,最可怕的是实际对十几岁的小屁孩,他们经常三五成群的,拿着削尖的木棍对我们发起冲击,你要是稍以仁慈就会被刺穿肚皮。不过一但占领了某个地方,稍带平静下来,倭国人也是很有意思很下贱的,一句话,女人很风骚,老人拉皮条,哪怕那个女人是这个老人的儿媳妇,此外少年也是很好的佣人,我们用粮食支付他们的薪水。不过我们依然万分小心,因为战争还没结束,他们还是敌人。另外我们找倭国女人的机会不多,一来很忙,二来长官管制的很严,处罚也很重的。”
在接下来的一天里,特遣队与倭军发生了三次战斗,两次拦截倭军前线的后撤车队,又俘获了数十名伤员和医护兵,一次打击了一支运输队,消灭了十余名倭军。这个时候倭军终于发现了特遣队对他们威胁,立即组织附近的倭军反击赵家集。四处演讲,鼓动年轻人入伍,但是程子强却以教官的身份进入了一个军事基地,训练新兵。在和老朋友交谈时他半开玩笑地说:你们鼓动青年人入伍,是让他们去送死,我训练他们是为了让他们能有机会活下来。
在华夏与倭国的战争结束十五年后,程子强意外地接到了艳春的来信,说准备送他的儿子来丑基尼留学。程子强喜出望外。等到了那天,换了新西装开车去机场接。
艳春此时已经是标准的徐娘半老的,但风韵依旧,倒是程子强的儿子是个大小伙子了,由于已经得到了大学奖学金,因此入学并不困难。剩下的日子里程子强带着艳春四下游览了一番,整日里叙旧,言谈中得知艳春后来嫁的那个小文员也是个短命鬼,数年前刚病故。程子强心中便是一动,但是见艳春虽然和自己有说又笑,却好像没别的意思,也就不好提起。
艳春临回国时,都快走进机场临检口了,程子强终于鼓足勇气说了一句:“请你留下来好吗?”
艳春回头嫣然一笑问:“说出个合适的理由来,我就留下。”
程子强当时想都没想就说出一句既没出息,但很中听的话:“就当可怜我……我……已经老了……”
艳春听了鼻子一酸,转身投入了程子强的怀抱。周围的人纷纷鼓起掌来。
婚礼那天,艳春娇嗔地对程子强说:“也不知道做了什么孽,我们姐妹俩都被你糟蹋,我躲了几十年还是躲不过。”
程子强笑道:“是你根本不想躲吧。”
他们就此幸福地生活在异国的小农场里,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分开。程子强的儿子后来也落地生根,开了一间很大的公司,分公司甚至开回了华夏国内。
在程子强85岁那年,华夏国开始解密一批战时档案,大家眼前才豁然一亮,原来很多当时的所谓汉奸其实都是华夏的情报员,包括程子强的父亲程亚元。倭国人得到这个消息后,叹道:难怪我们会失败,敌人的间谍就在我们鼻子底下啊。
这之后自然是落实政策,荣誉、奖金、赔偿一个也不少,除了这些“汉奸”情报员,很多接受过特别训练的华夏情报员也纷纷得到补偿。这让远在异国的程子强欣慰不少。
程子强90岁那年,他决定将父亲的骨灰移回家乡。在家乡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程子强和艳春相互搀扶着,看着程亚元的骨灰安葬。
晚上在宾馆里休息的时候,程子强对艳春说:“今晚我们裸睡吧。”
艳春笑着骂道:“咱们都老成这样儿了,你还想干啥?”
程子强也笑道:“干不了啥了,就是个意思。”
第二天一早,艳春醒来时,发现程子强已经含笑而逝。
艳春叹了一声,重新抱着丈夫躺下,然后也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