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术
“孙儿叩见圣母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赵顼走进庆寿宫,跪伏请安道。
“孙媳给圣母娘娘请安。”李佩玲也跪了下来。
本来怒火中烧的曹太后看到有外人在场,一下子也平静了下来。
特别是看到这个气质已经完全不同的官家,那浑身若隐若现的杀气,让曹太后不敢随便斥责赵顼。
现在的官家已经不是以前的官家了,曹太后对赵顼这半年的行踪和状况还是有所了解的。那种与士兵同甘共苦的魄力,那种迅速夺取军心的手段,那种铁血尚武的情怀,都不是以前的官家能做得到的。
一身的宽大龙袍,遮挡不住赵顼那个充满爆发力的身体。冕旒之下是一张坚毅而顽强的脸颊,所有的磨练和艰辛都写到了脸上。以前瘦弱的身体、苍白的脸色完全看不到了。
“ 一场大病后,变化怎么这么大?竟然在一年内就让自己脱胎换骨?”曹太后心里不敢再把赵顼当个不知世事般的年轻人了。
“这个姑娘俊俏,官家是练兵去了,还是找小姑娘去了?”曹太后站起,缓缓走来,拉起李佩玲笑说道。
在古代,即便是皇帝娶亲,也不能自己做主,要宰相看家世选人,然后经过两宫娘娘同意。向皇后就是这样嫁给赵顼的。向皇后就是仁宗朝时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
这样说的话,其实,皇室和士大夫也是亲戚关系。而曹太后不管不问就承认了李佩玲的身份,是很给赵顼面子的。
一向大大咧咧的李佩玲腼腆地笑了笑,也不吱声。看来,李战马为了李佩玲入宫,可没少在她身上花心思。
李佩玲当时并不看中赵顼,虽然知道赵顼是大宋皇帝,但是皇帝国王的,她见多了。经过近半年的相处,李佩玲才渐渐地喜欢上了赵顼。因为赵顼的热血吸引了她,她从来没有见过那个国王皇帝像赵顼一般,现在没有,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过。
哪个皇帝不是三宫六院?哪个不是腻在后宫淫乐,就是想着食丹成仙?即便是秦皇汉武唐宗这样的伟大帝王都是如此。但赵顼不是,他好像在和自己打仗一般,好像在向老天争要什么。在这个奢侈腐化大宋,是什么让赵顼这个皇帝如此另类,不图安逸享乐,如此磨难自己?
有时候看着赵顼站在夜风中和士兵们光着膀子喂蚊子,李佩玲竟然痴了。强烈地好奇心,迫切让她想了解赵顼这个怪物皇帝。但赵顼总是把她当小女孩,除了开玩笑,从来不和她说心里话。赵顼的一声叹息,都能让她想三天。
“李氏,虽不是书香门惇不顾高太后向哲宗求情,就把那个太监杀了。士大夫对朝政的把持,可谓是密不透风。
曹太后对赵顼乾坤独断式的更改朝政制度非常不满,但看到这个机构不仅不失原来那些机构的作用,在行政效率上有大大地提高了不少。不得不惊讶赵顼的天赋异禀。
“圣母娘娘不必担忧,是内阁把持朝政,非宰相把持朝政,孙儿会注意的。”赵顼宽心道。
“嗯。不过内阁的宰执参赞,也要不时换一换。免得被权臣把持。”曹太后一眼就看到了可能的弊端。
帝王之家做得最多的恐怕就是防止别人抢帝位。
“是。”赵顼点头赞同。
“这为君之道,在于平衡朝局,任用贤能。官家总是亲力亲为,难免顾此失彼。司马光,对官家有辅立之功,王安石负天下大名三十年,苏轼是名满天下的才子,官家就因为他们声言变法,就赶出朝堂,这是要受天下百姓指责的。官家刻薄寡恩、不用贤明,不开言路的罪名怕是要坐实了。听闻司马光在汴京城外开了一家书院,王安石竟然当起了商人开了钱庄,官家抽空去看一看,能给他们官名就给个官名,不然也给点其它好处。免得百姓说天家无情。”曹太后耐心地为赵顼查漏补缺。
曹太后对赵顼的顺从非常满意,对赵顼的改变也充满了期盼,这让她不自主地为赵顼谋划着。
“这个孙儿也听说了。司马光开办书院,吸纳务实之才,再加**,又忙于撰写《通鉴》,可谓身处江湖仍忧其君。王安石虽然做了商人,却以低息向百姓发放青苗钱,并深得民心。孙儿打算赐予司马光的文明学府和国子监一般的待遇。王安石既然务商,恐怕是不愿为官了,孙儿打算将朝廷交子务的事情交予王安石的王氏钱庄,如此也让百姓看到天家的恩泽。”赵顼小心回应道。
“嗯。官家似乎胸有成竹,看来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事情,是官家一手安排的。说不变祖宗之法,终究还是不甘心的。官家尽管去做,不用担心我这个老太婆会反对。但是人心隔肚皮,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官家要看清楚了。不管别人怎么说,官家都要有自己的考虑。切不可忘,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道理!”一脸慈祥的曹太后每一句话都直指痛处。
如果是以前的赵顼,曹太后恐怕要斥责一番,但是现在的赵顼,让曹太后相信了他有能力改变现在大宋的困局。
赵顼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他也惊讶于这个出身将门的曹太后有如此的洞察力。
“官家今日之事可是做得太过分了,大过年的,如此惊扰百姓,还有个天子的样子吗?”沉默了一段时间,曹太后似乎想起什么,接着说道。
“孙儿知错了。待会儿,孙儿就知会内阁,派人安抚百姓,若有损坏的东西,该赔偿的马上赔偿。”赵顼也觉得自己今天实在是太恶搞了。
“嗯,官家去忙吧!”曹太后挥了挥手。
········
接着,赵顼又马不停蹄地去了一趟延福宫给太母娘娘高太后请安,同样因为今天的事情被斥责了一顿。也感受了一番母爱。
紧接着,又回了一趟福宁宫,一个小娇妻还在盼着丈夫归来,赵顼不能不去心疼一下。后世自己忙于事业,忽略了妻子,弄得妻子要和别人跑路。这一世虽然不至于如此,却是不能不扛起一个丈夫应有的责任。
最后,赵顼又急匆匆地跑去崇政殿,几个执政大臣也都在那等着呢?
这个皇帝,还真是个苦命人。
赵顼在向皇后的伺候下,又重新打扮了一下,用皇冠把那个烙字隐藏了起来。
烙字虽然会让士兵效忠,却也会让士大夫反感。在士大夫眼里,额头刺字的都是徙配之徒,让他们看到烙字,难免会让士大夫们产生和徙配之徒商议朝政的错觉。
应付什么人,用什么手段,说什么话。赵顼心里十分清楚。
在后世,《智慧书》、《君主论》《孙子兵法》是赵顼最喜欢看的三本书。只是,很多时候,没有理智地去做,对爱情亲情总有一种依赖的惰性。最后导致家庭冷漠,老婆要跟别人跑。而战友投敌,他也没有察觉到。这一世,赵顼变得审慎了许多,一直在压制着自己的惰性。
而正因为这个,赵顼更加显得孤独,孤独是不能敞开的,否则就会蒸发。这种孤独,也不断地改变着赵顼的气质。